2017年,瘦西湖景区有了鸬鹚捕鱼表演,渔民手拿竹篙,鸬鹚站在两侧船舷,在渔民特殊的号令下,鸬鹚就会相继入水捕鱼,成为了景区的一大亮点活动。 在宝应安宜镇船闸村卢庄组,曾经户户都会孵化繁殖驯养鸬鹚,这一老行当流传至现在,只剩一老人还在养。今年69岁的村民范敬礼说,自己已坚守了55年,如今,这一古老的行当和技艺,已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他的12只鸬鹚也可能会离自己而去。 A 只剩12只,9公3母 每天带出来训练防退化 在宝应北河河道,范敬礼划着小木船,船上蹲着一排鸬鹚,摇呀摇,靠岸后,挨个给鸬鹚喂食。“只剩12只了,9公3母,每天带出来训练,防退化。” 范敬礼说,在宝应安宜镇船闸村,像他这样干了几十年的大有人在。七八年前,村子中就只剩4位老人在坚守,他是其中的一个。去年,有一个人去世,卢廷有、卢廷勇因为年龄太高,夏天将鸬鹚卖了。 “女儿女婿也劝我不要划船外出,我舍不得。”范敬礼说,船上的鸬鹚都是自家繁殖的,平时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划着小船,和鸬鹚一起畅游在宝应的一些内河水域上,经常引来岸上不少行人的观看。 现在,12只鸬鹚一天的捕鱼量,也只能赚几十元,范敬礼之所以还坚持,就是想多陪陪这12只小伙伴,不让它们无聊慵懒,喜欢看着它们潜入水中的迅猛样。 “再照顾它们两三年,我可能也坚持不下去了。”范敬礼说。 B 村民个个都会驯养 最多时驯养近400只鸬鹚 14岁时,范敬礼就跟着父亲学习驯养鸬鹚,父亲告诉他,宝应水系发达,学会鸬鹚捕鱼这门手艺,不愁没有饭吃。当时的木船很小,容不下两人,父亲就专门给范敬礼做了一条小木船,让他带着鸬鹚每天在水上练习。 “控制不了平衡,每天翻船十多次。”范敬礼说,通过艰苦的训练,半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名有经验的驯养捕手,这一干,就是55年。 谈及村子里鸬鹚驯养的辉煌,范敬礼称,最多时村里有30条左右的木船,驯养着近400只鸬鹚,村民个个都会驯养。宝应湖还允许鸬鹚捕鱼时,他们一年中,一半的时间在湖里,一半的时间在内河,他们还组队划着船一直到兴化、盐城。 “一条船,一天有时上百斤鱼不成问题。”范敬礼说,鸬鹚给他们带来了财富,也成了村民谋生的小伙伴。到了春节,家有鸬鹚的村民也会给家中的鸬鹚过节,让它们也欢乐一场,一开春就忙碌张罗着孵化小鸬鹚。 C 驯养鸬鹚很有名气 江西等地人曾赶来选种 “自古留下的种,祖祖辈辈都靠它捕鱼。”范敬礼说,扬州的鸬鹚很有名气,品种纯且凶猛,每年二三月份,是村中雏鸬鹚出壳的时候,刚出壳的小鸬鹚,只有小鸭子一般大,每天要弄一些鲜鱼喂养。 范敬礼说,那时住的是农村小院,家家有专门繁殖鸬鹚的房子,待鸬鹚长了两三个月后,就可以上船了。上船后的鸬鹚,再驯养半年左右就开始捕鱼,于是鸬鹚就随着主人漂流,相伴主人十多年。 “鸬鹚驯养久了,就有了名气。”范敬礼说,鸬鹚通人性,驯养熟了,比狗还听话,因捕鱼凶猛,一些江西等地的渔民还慕名而来选种。为了得到一只种纯凶猛的鸬鹚,有的外地人千里迢迢赶来向村民拜师学习。 村中何时开始有人驯养鸬鹚,已无人记得,大多数人像范敬礼那样,从祖辈手中传承,一干就是几十年,家家都有自己独门驯养技艺。 “我们也会比赛,看哪条船上的鸬鹚厉害。”范敬礼表示,通过比赛,也强化了鸬鹚的野性,游泳本领十分高强,它的腿长在身体后面,脚趾有很宽的蹼,蹬水十分有力,潜入水中后灵巧迅猛,游得飞快。 D 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 12只鸬鹚也可能离开他 一个眼神,船上的鸬鹚就能知道范敬礼想要它们干什么,纷纷跃入水中,在水里翻来探去,寻找着猎物。“处的时间久了,和它们越来越默契。”范敬礼说,朝夕相处这么久,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想想就有些不舍。 2012年,听说村里有3位老人坚守这个古老的行当已50多年,央视七套还曾专门赶至宝应县安宜镇船闸村卢庄组拍摄鸬鹚捕鱼纪实片。2017年,村里开始拆迁,范敬礼也随家人住进了商品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难题终于摆在了面前,没有闲置的房间孵化鸬鹚。 “照料孵化不是一件容易的活,现在没有地方,也孵不起来了。”范敬礼说,祖辈传下来这一老行当,目前驯养技艺他还在坚守,不知自己能撑多久。 2010年前后,因这行风雨漂泊太苦,一年仅能收入两三万,大部分人就转行了。“外地的景区等要表演,鸬鹚就被卖了出去。”范敬礼说,从那时起,村中鸬鹚越来越少,到了2017年,只剩4位老人还有鸬鹚。如今,只剩他一人还有鸬鹚。 这一古老的行当,已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想想12只鸬鹚也可能会离自己而去,范敬礼的眼中噙着泪水,望着船上休憩的鸬鹚,久久说不出话。 E 扬州鸬鹚不足500只 抢救鸬鹚孵化驯养技艺 一直关注着渔业老行当兴衰的陈宜林表示,他自小生活在船村,对鸬鹚捕鱼很熟悉。在扬州,驯养繁殖鸬鹚的村庄,除了宝应安宜镇船闸村外,江都有一个滨湖村,也是很出名的鸬鹚驯养繁殖地,曾经庄台家家户户驯养繁殖鸬鹚,庄边有一条小河,常停靠一排排站满了鸬鹚的小渔船。 2017年,市渔政、高宝邵伯湖渔管办等部门曾不完全统计,扬州闻名全国的捕鱼鸬鹚已不足500只。“2年过去,数量就更少了。”陈宜林说,听说滨湖村早在几年前只剩一家,也仅有几只了,可能现在已经没了。 在陈宜林看来,鸬鹚捕鱼作为一种传统捕捞方式,它所代表的文化影响深远,但捕捞时不分大鱼小鱼。在江苏,鸬鹚捕鱼属于“禁用渔具渔法”,高宝湖等水域不再让捕。 “扬州瘦西湖有了鸬鹚捕鱼表演,这一传统技艺又热起来了。”陈宜林呼吁,扬州鸬鹚曾极具影响力,也决定了特殊的历史地位,只有在繁殖、驯养环节得到保护和传承,才能让鸬鹚捕鱼表演等得以长期延续,才能留住这一珍贵的老行当记忆。 记者 孟俭 通讯员 梁永富|来源:扬州晚报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