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从荷使初访大清提到和江苏宝应有关的内容说起

2019-2-23 14:51| 热度:160771 ℃ |来源:枫影斜渡|我要投稿

历史上的宝应城墙曾是圆的,八帘帆立式风车是宝应标志。最近在选读【荷】 约翰·尼霍夫Johannes Nieuhof著《荷兰共和国东印度公司大使晋谒中国皇帝——鞑靼大汗》(1665年法文版)(图01-1) ( 原书标题太长,下用简明标题《荷使初访大 ...

  图16- 1《“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 》页面

  图16 - 2《“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 》 有关“高邮”和“宝应”的叙述

  图16 – 3《“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 》中插图47: 邵伯湖上的龙船。 插图48: 高邮

  图16 - 4《“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 》中插图49: 宝应。 插图50: 淮安

  这些熟悉的插图让我想起法国国家图书馆GALLICA收藏的和荷兰公使团初访大清有关的荷兰文配图手稿。经比较发现《“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书中的插图和法国GALLICA的收藏完全一样,包括原手稿中的“污点”和“水渍”(我在图中用红圈标出),尤其作为手绘本,作到“完全一致”的“两本”几乎很难(图17)。

  图17 - 1法国国图收藏荷使初访大清手稿: 邵伯湖上的龙舟

  图17 - 2法国国图收藏荷使初访大清手稿:高邮城

  图17 - 3 - 1法国国图收藏荷使初访大清手稿: 宝应城

  图17 - 3 - 1法国国图收藏荷使初访大清手稿: 宝应城(局部)“八帆立式风车”

  图17 - 4法国国图收藏荷使初访大清手稿:淮安

  图17 - 5《“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 》中插图49“宝应城”与法国国图收藏稿比较

  《“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作者对原书真实性的否定很难说服,原书中对沿途风光和经历的表述比较接近真实:从内容性质讲,作者没有必要编造那些无关要紧的细节。

  《“荷使初访中国记”研究》一书中的“见闻”译文应该来自法图GALLICA的收藏“荷兰文的手稿”,有关高邮和宝应的描述就在寥寥的几行中(图18)。

  图18 - 1法国国图收藏荷使初访大清手稿: 荷兰文手写体:高邮

  图18 - 2法国国图收藏荷使初访大清手稿: 荷兰文手写体:宝应

  不知译者是依据“荷兰文”?还是依据“研究”一书作者的英文转译。起码我对“高邮”译文中“……这些芦苇每年包售给居民,再由这些居民采集出售……”的文字产生怀疑, 我曾读过这段文字时,印象中从没有过那层含义,从该译文的表达,我估计可能原文中使用的一些“短语”,被“望文生义”地误解了。

  于是,我将约翰·尼霍夫所著《荷使初访大清》(法文版)中“高邮”到“宝应”的文字重读了一遍(见图01-2中的蓝色方框内文字):

  (1656年)5月26日我们到达扬州府属下的第四座小城-高邮州(Kajutsiu),又称Kaoyeu, 位于大运河右岸,毗邻大湖,当地人称作“PIEXE”(洪泽湖),湖水主要流进大运河。过去遇到暴风雨或大雾天,从南京经长江进入运河北上北京的航船只能停泊在城墙下避港。不过,这种延误对于做生意是很遗憾的。为了避免湖里遇险,人们在湖的东边开挖出长达60 STADE的运河,沿河用大块白色条石垒建成大堤。谁也无法想象当地既没有石山,也不见采石场,那些雕凿而成的巨型条石是从哪里运来的?

  这座城市人口稠密,城郊集镇连绵不断,精美房舍随处可见。运河东岸,民宅院舍鳞次栉比,往来行人摩肩接踵,仿佛置身于大城市。运河的西边是浩渺湖水,天水一色,芦苇芊芊,蓆草萋萋,毫无疑问,它们可用来造福民众。湖区泽乡,林木稀少,当地人盖房不用泥灰和木料,直接用芦苇蓆草搭棚建屋。

  我们在这里见到大量的风车:这是用一种与我们不同的方法搭建而成,通过安置在带有铁轴主杆上的多面卷帘风帆的旋转,有效地进行排灌。在运河的东边,良田沃野,稻田成片,一派富足丰饶景象。当地的农民种植这种庄稼,必须恪守时令,适时播种,确保稻田的湿度,水多烂秧,水少枯苗。为避免稻田旱涝,根据庄稼生长需要,用风车进行排涝和灌水。 辛苦劳作,悉心呵护带来的是年年丰收。

  由于荷兰公使团往返北京走的都是这段运河航运线路,在文字叙述上基本是按照“北上”的“驿站”次序写的。但是,从具体细节描述上,经常会出现“城北”,“城南”景物的“错位”;特别是西方人航船的习惯把“面对流水方向, 分左岸和右岸”,而大运河在江苏境内,历史上曾和不同的“小水系”相连,北上的航船在行驶的具体航段时,水流的方向并不一样,这点和今天的概念不同。文中使用的“左岸”“右岸”常让人眼花。因此,阅读这些文字时,既不能“死搬硬套”,也不能“囫囵吞枣”。需要根据具体的文字叙述作取舍,汲取其中的精华。

  荷兰公使团离开扬州后,“里下河地区”的独特风景进入眼帘:水乡泽国。这种景象对于四分之一国土低于地平面的荷兰来说太熟悉了:围堰,筑坝,设闸,风车,排蓄,航运,与水争夺土地,求得生存手段。(图19)

  图19 - 1荷兰几百年各时期围海造田,开辟的新土地

  图19 - 2 19世纪荷兰装饰画:新垦区

  图19 - 3 19世纪荷兰装饰画:新垦区

  图19 - 4荷兰围海造田新垦区宣传画 (1859年)

  图19 - 5荷兰围海造田新垦区

  图19 - 6荷兰围海造田新垦区

  图19 - 7荷兰围海造田新垦区

  荷兰公使团到达高邮后最深的印象:高邮毗邻“洪泽湖”。其实高邮离洪泽湖还很远,古时对洪泽湖分的并不像今天那么细,把高邮至宝应运河西边的大面积水域,如:高邮湖、宝应湖、汜水湖、白马湖、青阳湖等都称之为“洪泽湖”。(图20)

  图20 中国大运河两岸水利示意图:江苏段 。(1903年)

  荷兰公使团非常赞赏为惠及航运而修筑的“几十公里的石砌大坝”:因为当地没有采石场,大批的石料必须从远方运来,这就使工程更加艰巨。文中并没有具体指那一段,当然包括“从高邮到宝应的运河段”。否则不会有“大运河笔直流向城池方向”的文字。

  因此作者对高邮的描述,也包含从高邮到宝应沿途的描述:这两处的风景和地形构造基本差不多。

  从高邮驶往宝应,地处水乡,越发显现出水乡泽国的风貌,作者称赞这里的人民,为了生存,因地制宜,采用符合当地条件的住和食:沼泽芦苇盖屋,湖滩排水种稻。

  作者指出选择水稻作为庄稼是一种了不起的选择:一是有效的生产工具,二是农者的辛苦勤劳。

  生产工具就是“风车”。荷兰公使团很快发现这种“风车”,与荷兰本国使用的风车不同:(这种风车是用)一种与我们不同的方法搭建而成,通过安置在带有铁轴主杆上的多面卷帘风帆的旋转,有效地进行排灌。

  荷兰人,乃至欧洲人使用的风车为“横轴式”,利用风叶转动带动横轴旋转,通过齿轮带动立轴传动给“工作机”。这种风车,对使用木料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既要承重又要耐磨,还要有韧性。这种风车如无专业工匠,用户很难维修和更换(图21。图示荷兰风车和欧式风车的工作原理)。使用风车的木料一般都很重,加之旋转时有很强的晃动和离心力,这对支撑风车的支架,基座都有严格要求, 风车房一定要很坚固, 风车一旦建成,一般不会搬移。(图22欧式老式风车)

  图21 - 1欧式风车设计图

  图21 - 2欧式风车工作原理图

  图21 - 3欧式风车传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1 - 4欧式风车传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1 - 5欧式风车传动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21 - 6欧式风车传动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21 - 7欧式风车传动结构示意图:驱动磨面石磨

  图21 - 8欧式风车传动结构示意图:驱动榨油机

  图22 - 1荷兰老式风车

  图22 - 2荷兰老式风车

  图22 - 3欧州老式风车

  图22 - 4欧州老式风车

  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 “特别”、“与众不同”一词。其实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不同于常规,不同于常识,不同于过去,不同于认知。在这里翻译成“用一种和我们荷兰人不同的方法制作成的风车”。对于当时的欧洲人,看文字很难想象中国立式风车,当他们看到宝应城插图中的风车,多少能对这种风车的有个感性认识。(参看图01 – 6和图17 - 3)

  “与我们不同的方法”,怎么不同?文中没有介绍。这里的“主轴”,就是指“荷兰风车”内的立轴,风帆转动横轴通过交合齿轮带动立轴旋转,立轴再通过“传动齿轮”或“传动装置”带动工作机。(参看图21 – 2)

  作者在这里描述“风帆”时,特地用了“帘”一词,“帘”多用竹子,芦苇制作。“帘”是通过卷起和放下起开闭作用。这也说明作者在高邮宝应一带见到的立式风车的风帆是“蓆帘”,而不是“帆布”。这一点在1957年拍摄的电影《柳堡的故事》中得到证实。拍摄电影时,估计当地的风车已经很少使用,临时拼凑起来作背景用,可见到蓆帘风帆上有多处破损大洞,有些关键部位缺少“连接”部件,这会直接影响风车的稳定性和传动性,这些都是“八帆立式风车”实际使用时的大忌。(图23)

  图23 - 1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八帆立式风车”

  图23 - 2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八帆立式风车”

  图23 - 3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八帆立式风车”

  图23 - 4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八帆立式风车”

  图23 - 5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八帆立式风车”

  图23 - 6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八帆立式风车”

  其实,在江苏的里下河一带,延伸到东海沿岸,乃至渤海湾一带的盐场都有使用这种“八帆立式风车”的悠久历史。

  美国传教士甘博(Gamble)在1924年-1927年来华期间拍摄的照片中,就有天津海河口长芦盐场的“八帆立式风车”。甘博先生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风车,图像清晰,为我们了解宝应的“八帆立式风车”的工作原理提供了方便(图24。 这些照片中的“风帆”用的是布,不是“帘”。)。

  图24 - 1天津长芦盐场“八帆立式风车”(1924年-1927)【美】甘博(Gamble)

  图24 - 2天津长芦盐场“八帆立式风车”(1924年-1927)【美】甘博(Gamble)

  图24 - 3天津长芦盐场“八帆立式风车”(1924年-1927)【美】甘博(Gamble)

  图24 - 4天津长芦盐场“八帆立式风车”(1924年-1927)【美】甘博(Gamble)

  图24 - 5天津长芦盐场“八帆立式风车”(1924年-1927)【美】甘博(Gamble)

  图24 - 6天津长芦盐场“八帆立式风车”(1924年-1927)【美】甘博(Gamble)

  里下河地区最缺的就是木材,特别是“优质木材。而常见的多为船工用的杉木。杉木木质软,韧性差,不宜承重。而立式风车的结构让自重和加重都“尽量分散”和“垂直受力”,除关键部位使用“铁轴”,“铁钩”之外,其它构件很简单,替换容易,风帆用芦席或竹篾制作,加之当地人祖祖辈辈在水上生活,船是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都会使用“风帆”。“八帆立式风车” 通过调整风帆的角度, 控制风帆的“受风面”,以保证需要的转速。这种“八帆立式风车”对搭建场地几乎无要求,风帆因风力大小卷放自如。风车主轴竖立旋转,对主轴的磨损和受重减轻。从而对风车的材质要求不高,制作咬合齿轮转盘无需较高的工艺。

  八帆立式风车造价低廉,取材容易。制作简便,搭拆容易,维修方便,经久耐用;成为里下河农耕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高邮宝应一带的农耕地区,地势低洼,四面来水,农耕的最大危害是“涝” 。“八帆立式风车”不仅承担着排水防涝,还承担“灌溉”。 只要打开“排水渠”上的不同“闸口”就能解决“排”和“灌”的问题。

  因为有风车解决了植物生长所需水的排灌问题,当地人选择了产出比最佳的“水稻”种植。能够选择“种植水稻”的人,是对人的责任,担当,用心、勤勉,坚韧,毅力,无畏,耐劳、平和等优秀品质的提升。人必须尊重自然,恪守时令,完全按照庄稼生长的需要进行劳作,不管刮风下雨,烈日当头,酷暑难熬,都要克服惰性,要想年年丰收,必须“辛苦劳作,悉心呵护”。

  在《荷使初访大清》一书中,只在“宝应城”的插图中绘出这种“八帆立式风车”,绝不是偶然,这种风车在荷兰公使团成员的心目中俨然就是“宝应标志”。 也许这张带有“八帆立式风车的宝应城”插图激励后来的一些外国摄影师,来到中国都想拍摄到这种风车的风景。

  “八帆立式风车”的确是“宝应标志”。

  1957年拍摄的电影《柳堡的故事》中,多处镜头的背景里都有“八帆立式风车”的身影,那首脍炙人口的电影主题曲“九九艳阳天”,更是把“宝应风车”转到了全中国,成为那一代人心中永远美好的回忆。

  宝应的位置决定了在苏北运河沿岸的城市中只能算是“小城”。该城的发展无须从历史中寻找“称大”,去与北面的淮安,南边的扬州攀比。

  宝应的特点就在“宝”字上。华夏文明在水乡泽国孕育出宝应文化就是“宝”。

  我曾在无意中进入“宝应生活网”的“宝应文化”论坛,那里有一批为研究宝应历史,弘扬宝应文化孜孜不倦,孳孳不息的有识之士, 他们的执着和热情,让人敬意不由而生。

  宝应的“宝”就在这些热爱宝应人书写的字里行间,言谈话语中,在他们执着追求的理想中,在他们收集整理的资料中,在他们挖掘发现的当地特产中,在他们继承弘扬的地方事业中……

  宝应之宝的特色就是浓缩的华夏文化,运河文化,水乡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里下河文化。

  宝应就是宝应,它的“宝”就在于它能留住宝应的根。

  本文系【枫影斜渡】原创作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转载。

12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