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我是宝应人:我为家乡进一言,专访在京乡贤沈国龙

2019-4-25 16:25| 热度:19982 ℃ |作者:夏正英|来源:晚安宝应|我要投稿

油菜已结荚,麦子正扬花,四月天,空气里弥漫着芬芳、清新的气息。趁着老乡沈国龙回乡的机会,我受《晚安宝应》委托专访了他。虽然初见,因为老乡的缘故,我们没有太多的陌生感。提起老家,沈国龙随口吟唱:“宝应土桥是我家,三中沟里有 ...

  【我是宝应人】 我为家乡进一言 | 专访在京乡贤沈国龙

  乡音乡情

  1

  油菜已结荚,麦子正扬花,四月天,空气里弥漫着芬芳、清新的气息。趁着老乡沈国龙回乡的机会,我受《晚安宝应》委托专访了他。

  虽然初见,因为老乡的缘故,我们没有太多的陌生感。

  提起老家,沈国龙随口吟唱:“宝应土桥是我家,三中沟里有鱼虾。圩埂边边种瓜豆,田无一处不黄花……”沈国龙出生在夏集镇郭桥村(原塘河村),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走过田间的小路,跟着沈大哥来到他出生的地方——土桥。这是一个远离喧嚣的小村子。偶见田间劳作的乡亲,面对他们相见不相识的探寻表情,沈国龙亲切地用家乡话大声喊:“大爷子好!我是大龙。”

  指着一条清浅的小河和一片已经改为麦田的打谷场,沈国龙兴奋地谈起他少年的趣事,言词间,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对衣胞之地的深情和眷恋。站在老庄房前,他告诉我,入伍五年后第一次回乡探亲,车过高邮时,他看见路边熟悉的草垛,金黄的油菜花……感觉格外亲切,兴奋的喜极而泣。对家乡的思念,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俨然已经浸入他的骨髓。

  时隔多年后,再次踏上家乡郭桥的这片热土,眼前的一切,沈国龙特别感慨。他说老家的变化太大了,大到高铁,小到村村通,道路四通八达;家乡河水清澈,环境整洁,景色优美;村民精神抖擞,相处和谐。

  2

  问起他对家乡建设有什么期望和建议,沈国龙稍加思索后说:家乡可以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和固有的文化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比如借助电影《柳堡的故事》的影响力,创建纪念馆、双拥馆,把二妹子民兵班迁至团庄景区,并适时进行训练表演,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景区要处处体现红色经典主题,紧紧围绕红色经典主旋律,把电影《柳堡的故事》中让人记忆犹新的让人怀旧的场景,让那些木桥、木船、草房、芦苇荡、风车……在新景区再现。在政府主导、各界支持下,可以通过持续打造,不懈努力,把宝应柳堡建设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经典”乡村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柳堡的故事、九九艳阳天的旋律在新时代流传、唱响!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要高定位、高起点、高质量,深入挖掘各乡镇的旅游资源,把分布零散的风景点串联起来,重点打造具有宝应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景点。

  另外,作为书法之乡、乱针绣之乡、玩具之乡、荷藕之乡,我们要要不断扩大这些品牌的影响力,加大传承传统文化的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推送本土技术型、文化型、艺术型人才,把他们打造成宝应对外的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军旅生活

  1

  皮肤黝黑,今年55岁的沈国龙,自嘲身材不高,相貌平平。他的爷爷和三叔是当地的民间艺人,吹拉弹唱样样都行,在他们的影响下,沈国龙从小也喜欢拉拉二胡。求学时代农村的条件都十分艰苦,沈国龙每天放学都要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干完农活之后,他才可以拉拉二胡,写写毛笔字,也正是这些爱好为他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12下一页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