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宝应千年木船修补老手艺,只剩几人在坚守

2019-6-10 12:11| 热度:7060 ℃ |作者:孟俭|来源:扬州晚报|我要投稿

曾经,每到6月,火辣辣的阳光下,宝应湖畔总是场面壮观:一艘艘木船排在岸边,一个个修船工在修补、涂抹、敲打,忙成一片。现在,这一壮观的场面不复存在,就连西安丰镇流传千年的木船修补老手艺,也面临着“绝迹”,仅有几位老人还在坚 ...

  场景难现

  余学亮在修一艘陈旧的小木船永富摄

  曾经,每到6月,火辣辣的阳光下,宝应湖畔总是场面壮观:一艘艘木船排在岸边,一个个修船工在修补、涂抹、敲打,忙成一片。

  现在,这一壮观的场面不复存在,就连西安丰镇流传千年的木船修补老手艺,也面临着“绝迹”,仅有几位老人还在坚守着这门手艺。

  场景难现

  百余艘木船湖畔摆开

  宝应西安丰镇梁庄村,今年67岁的余学亮,年轻时就跟着父亲修船,曾目睹过百余艘木船湖畔摆开进行修理的壮观场面。

  余学亮说,宝应是水乡,尤其是东荡的乡镇,在往年,很多村民出门就靠撑船,家家户户都有小木船,有的村民家有两三只小木船。

  “麦收过后,浸泡了一年的木船,也和现在的汽车一样,要上岸保养。”余学亮说,火辣辣的阳光下,一个个修船手艺人,打钉耙、抹桐油……一忙就是几个月。

  要修的船多,往往是修船手艺人在湖边选个泊处,家家户户将船划来靠岸待修。有些不方便划来的,就要上门去修,今天李家,明天王家,一个村有的要忙活个把月,有时要忙到冬天。

  “种田靠船,打鱼靠船,出门也靠船。”余学亮说,就因为木船太多,生意忙不过来,他的父亲让他们弟兄四个全干起了修船的行当。

  一家四弟兄,靠着修船的手艺,成家立业,个个都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直到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修船的老手艺,仍是个“香饽饽”。

  慢工细活

  修好一艘木船不容易

  现如今,百余木船湖畔摆开的壮观场面早已不见,要修木船的村民也越来越少,但余学亮还在坚守着这门老手艺。

  “想干好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余学亮说,修好一艘木船,成为一个合格的修船工,得先学好木匠活。木匠活学精了后,那还得学熬桐油、钉钉耙……

  修船是个细工活,也要耐得住风吹日晒和寂寞,一艘木船,几道工序干下来,有时要一个月。

  “不仅要有技术,还要能吃苦。”余学亮说,修船如果不吃苦认真,技术不过硬,修过的木船在水中很容易出事。

  一艘修完的木船,如果在水中开裂或是浸水,那可是影响手艺声誉的坏事,一艘木船修出了问题,那就可能影响第二年的生意。

  “你不能急,不能像补其他东西一样,简单补补就行。”余学亮说,水中有虫,木船上因此也容易有寄生虫,有些虫板,要靠经验辨识出来,及时清除和修补,这很不容易。

  几人坚守

  千年老手艺难以为继

  在宝应西安丰镇集丰村,今年73岁的梁连华,五六年前也像余学亮一样忙碌。22岁开始当学徒,修船修了46年,他近几年见证了木船的减少和家乡的巨变。

  “水泥船、塑钢船越来越多。”梁连华说,一些木船因为要定期维修保养,不如水泥船等用起来方便,很多村民便将木船舍弃了。

  此外,以往要靠水路才能出行,现在水泥路直通家门前,村民们上岸居住,出行都不用木船了。

  “剩下一些木船,都是上了岁数的人留着。”余学亮说,现在到了6月,他还能接到一两艘修船的生意。梁连华目前也是这样,他说,有人找来要修船,已经不赚什么钱,还很辛苦,但就是不想让这门手艺失传了。

  “木船少了,年轻人不肯学,怎么办?”梁连华说,宝应西安丰镇往年从事这一行当的人非常多,现在这么多村打听下来,包括他和余学亮在内,不超过5个人还在坚守这一行当,尽管一个夏天可能等不到一艘船。

  老人心声

  手艺望口述视频留存

  一个在水乡持续千年的行当,再过几年或将失传,这令梁连华和其他几位修船手艺人很担忧,水乡修木船行当将不复存在。

  “一个老行当能否持续下去,传承改进和经验很关键。”梁连华说,他儿子和孙子都是木匠,儿子以前跟他修过船,现在还能修,孙子尽管会木工活,已不会修船。

  一艘船,在水中浸泡多久才会形成暗洞,怎么修才能让木船用得更久一些,这些都要考验修船手艺人的眼力和手艺。

  “要成历史了,日子变好了,木船少了,很开心,但也不忍心。”余学亮说,水乡边的老行当,可能要在他们手里失传了。

  谈及修木船行当将要失传的原因,余学亮分析,这也和另一个老行当的没落有关,那就是铁匠铺,修船工用到的很多的修补工具和材料,如铁钩、耙钉等,都是根据日常需要找铁匠定做的,现在一艘木船要想修起来,找铁匠定做个耙钉都难。

  修船的材料没了铁匠供应,自然也加速了修船行当的没落。目前,坚守这门手艺的几位老人希望修木船的手艺能够被拍成视频和口述记录,永久保存,以便后人还能记住水乡的这个延续千年的老行当。

  通讯员梁永富 记者孟俭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