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大明画坛“周伯通”:宝应这个书画大家,甩了唐伯虎几条街?!

2019-7-3 09:19| 热度:5040 ℃ |作者:沙永祥|来源:扬州网|我要投稿

大明弘治十二年(1499)的春天,北京礼部会试的大堂内,上千名举子在紧张地答题。主考官程敏政围着考场转了一圈又一圈,还不时跑到大门口张望。虽然北京的春天还凉意十足,他却不停地擦去头上的汗珠。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悄悄地问属下: ...

  陶成:大明画坛“周伯通”

  文/沙永祥

  大明弘治十二年(1499)的春天,北京礼部会试的大堂内,上千名举子在紧张地答题。

  主考官程敏政围着考场转了一圈又一圈,还不时跑到大门口张望。虽然北京的春天还凉意十足,他却不停地擦去头上的汗珠。

  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悄悄地问属下:你们见到考生中有陶成这个人吗?但属下的回答都让他失望。

  堂堂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当今弘治皇帝的老师程敏政牵挂的是什么人物?

  故事主人公来自宝应,名叫陶成,字懋学,后更字敬学,号云湖、云湖山人,是活跃在明代中前期的画坛怪才。

  1、被先生赶出学堂的”问题少年”

  要了解陶成,先从程敏政主持的这场会试说起。

  弘治十二年这场科举是明代影响最大的科考之一,堪称大明文化界的华山论剑。

  因为参加会试的有一批牛人,包括集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的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有中国人民极为喜爱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有千年科举历史上唯一的“父子四元”中的父亲伦文述,还有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的高祖徐经(据考证,此支徐姓为南唐扬州著名学者徐铉、徐锴兄弟的后裔)等等。

  这场科举之所以名动天下,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这场考试中,唐伯虎、徐经二人因涉嫌舞弊,被人举报后革除功名。唐伯虎从此落魄江湖,疯疯癫癫。

  在这批牛人中,程敏政最看好的却是陶成。

  陶成是位天才。

  小时候的陶成天赋过人,但也相当调皮。家人为他找了位老师,其他同学都在听老师讲课,他的小眼却不停地四处张望,心思一点也没放在学习上。上学第一天,他发现师娘十分漂亮,便悄悄地为师娘画了张像,虽然只是寥寥数笔,但却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第二天,发现小师妹也很可爱,又把她的像画了下来。

  不幸的是,师傅发现后大发雷霆,将他归为“问题少年”,赶出了师门。

  但这丝毫未影响他成为学霸,考个秀才、举人对于陶成来讲,简直是小菜一碟。早在成化七年(1471),他就高中举人。就如程敏政形容他的,“蚤(通“早”)负大志,以经术取乡贡如拾地芥,其天才横发如天马之不可羁”。

  陶成的五言古律诗意境高远,篆隶书法别具一格;特别在绘画方面,他的画风较大宋的院体派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以得到陶成一幅画为荣。人们盛赞他是“诗书画三绝”的奇才。

  除了诗书画,陶成还有项绝技,就是手艺精巧,做什么像什么。他做仿古的银器,比原物都好。他织件衣服,没有人比他的漂亮。放在现在,绝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所以成化八年的状元,明代名臣吴宽赞誉他为“奇士”。

  2、为了看个丁香花,竟将会试置于度外

  如此天才,为何多年以后仍然只是一位举人?

  原因是“性格使然”,他的脾气像极了《射雕英雄传》中的武术奇才老顽童周伯通。

  程敏政和本次会试的另一名主考官李东阳都十分欣赏陶成,彼此之间也早就熟识,所以这次考试对陶成十分有利。正是在这场会试中,唐伯虎、徐经干了很不光彩的事,最后因舞弊被取消了考试成绩。陶成不必像他们那样,他的功力摆在那儿呢。

  更好的消息是,陶成似有痛改前非之态。一向好游山玩水,对官场不太感冒的他,早早就从家乡出发参加考试。

  然而,最终,他却没有出现在考场上!

  原因让人啼笑皆非。

  此次会试,他是和女婿朱应登一起前来的(部分史书中认为朱应登是陶成妻叔,本文作者研究相关家谱和陶成的阅历,取清王士祯《香祖笔记》的说法,两人间为翁婿关系),两人如期抵达了京城。

  顺便说下朱应登,他也是明代了不起的人物,著名文学家,“弘治七子”、“金陵四家”的重要成员。明清时期,宝应有朱、刘、乔、王四大家族,朱应登是为首的朱家领军人物之一。

  大考之前的复习太无聊了,时间一长,“老顽童”陶成那颗永不泯灭的童心又蠢蠢欲动,在旅店四周到处打探附近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距离会试仅三天,陶成突然找女婿商量:“我听说张家湾有一户人家丁香花开了,十分漂亮,这玩意宝应少有,你同我一起去玩玩?”朱应登一听就懵了,“岳父大人,还有三天就考试了,路途太远,不能去啊。”知道岳父的德性,他命令仆人将马车藏了起来。

  但“老顽童”本性难移,自己悄悄买了辆车直奔张家湾而去。到了人家,花天酒地,“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又在花下眠”,一玩就是五天。

  在他痛饮的时候,唐伯虎、王阳明和他的女婿等人正在奋笔疾书呢。任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斗得不亦乐乎,老顽童独自在一旁快乐逍遥。

  等陶成回到京城,会试早结束了。

  功名利禄,陶成全视为身外之物,任他程敏政大人望穿秋水也无济于事。

  不过女婿朱应登挺争气的,这次考试名列二甲第82名,顺利步入仕途。

  陶成也有收获,女婿中了进士后,他画了张《丁香图》作为贺礼,画面中的丁香惟妙惟肖、清香扑鼻。

  这样的陶成,能考中进士才怪。但正是这种可贵的风骨,陶成深受大家的欢迎与爱戴。

  3、把唐伯虎甩了几条街的画坛奇才

  陶成生性好动,好酒好色好玩,一生难得有安静的时候。

  除非他在绘画。

  陶成的画风以宋代的院体风格为主,融元人笔墨韵味为一体。了解中国美术史的都知道,院体画风格多以工整细腻、细节繁复而写实逼真为主,极具功力。宋代则是中国院体画的巅峰时代,极难超越。

  而陶成不但继承了工笔和水墨写意技法,还在大宋的绝世画功上有所发展。

  在用墨方面,陶成对笔墨的驾驭炉火纯青,用法不拘一格,墨色淋漓多变,深浅浓淡总相宜,“墨分五色”的效果极佳。

  在技法方面,陶成的创新也不少。仅就“勾花点叶”来讲,画界都推崇晚明的“青藤白阳”,其实陶成早已是二位的先行,领先他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在绘画的内容方面,陶成不但有传统的水墨技法,还有青绿山水画法。画面上不但有传统的花鸟,还有自己颇为喜欢的小动物,如兔子、猫等等,每个动物无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保持传统画风的同时,又使画面增加了灵动感。

  除了天分,还有勤奋。陶成的作品中山水画较多,而陶成的家乡宝应属里下河地区,不要说山,连个小土丘也难得一见。

  为了汲取营养,陶成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年轻时他曾花费数年时间北出居庸关,冒着生命危险考察北长城张家口、大同一线的主战场,而后又远赴东南山区,体验江南的山水。以至胸中自有千山万壑,下笔如有神。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陶成喜欢在自己的画上写诗,他的诗用笔凝练,往往直抒胸臆,清代“扬州八怪”郑板桥就是这风格。

  因水平与创新兼备,陶成的画在市场广受欢迎,世间流行“得黄金百不如云湖画一幅”的说法。就是现在,陶成的画价也是相当的高,2012年,九歌秋拍中,陶成的一幅《仙卉奇石图》轻松拍出1012万元的高价。

  当年的唐伯虎和陶成相比,差得可不是一个身位。两人的性格相近,但唐伯虎的画在市场上和陶成的价格差距较大,以至于他一生都在穷困潦倒中度过,远没陶成的自在和潇洒。

  正因于此,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李开先一反常态地将陶成与“浙派”戴进、吴伟列为一等,而却将沈周、唐伯虎列为四等,同样大名鼎鼎文徵明根本未入列。

  4、 践行了“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风流”

  陶成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却使他的声名大受影响。

  这方面程敏政有发言权,他在《北观序》的题跋中称陶成“性疏爽不可拘系,虽甚相好者,得其字十五,得其诗十三,得其画十一,卒有不得者”。陶成的性格正如老顽童一样不可捉摸,你就是和他关系再好,向他要字,十次有五次能成功;要诗,三次能成功一次,要画,只要能成功一次就应该满足了。更惨的是,有的朋友一辈子也要不到他的画。

  所以作为明代著名的大画家,陶成流传下来的画作极少。

  奇货可居,人们不得不想出各种方法来求得陶成的墨宝。

  有位富商一心想要陶成的画,可又担心陶成的臭脾气。找人四处打听,陶成最喜欢芙蓉,芙蓉也画得最好,于是花了大力气,在陶成的必经之处买了处宅院,栽下了许多芙蓉。

  秋天到了,陶成路过此地,看见满园的芙蓉盛开,娇艳欲滴,一下惊呆了,驻足观赏许久不愿离去。此时主人出现了,拿出准备好的酒菜,盛情邀请陶成花前共饮。三杯小酒下肚,两人称兄道弟,无话不谈。主人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二十幅绢面,悬于庭院之中,请陶成作画。陶成画兴大发,一口气连作二十幅,然后尽欢而散。

  有一点他和周伯通不同,晚年的周伯通不好色,而陶成最终被美色所害。

  年轻的时候陶成好色,因为行为不端,被官府除去功名,连个举人也做不成,但他没吸取教训,晚年的陶成还是老不正经。

  一天晚上,陶成逛妓院,忽然发现一女子美若天仙,可怜的老顽童立即走不动了。上前和这位美女交流,可人家压根看不上这个老头子,直接将陶成拒于门外。

  为了博取美人欢心,老顽童拿出了自己的绝门独活。他夜以继日,精心纺织了一条色彩斑澜、天下难双的裙子,连同亲手打造的银镯,呈给自己的心上人。美女一见倾心,芳心暗许。机不可失,陶成一阵花言巧语,最后竟然带着这名妓女私奔了。

  妓院告到官府,最终陶成被抓,被判流放戍边。

  此次戍边对他的打击很大,陶成终无周伯通的神奇,回来不久便病逝了。

  陶成传世的画迹较少,多藏于各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有《岁朝图》轴、《云中送别图》卷及《蟾宫月兔图》轴,上海博物馆有《北观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菊石戏猫图》,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有《菊花甘蓝写生图》卷等等。

  斯人已去,陶成的故事还在江湖上传说。

  作者简介

  沙永祥,在市公安部门工作。业余钻故纸堆,写新文章。著有《扬州百家姓》。

  来源/扬州网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