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客 从宝应县城的古董巷往里走约百米,右拐,向前几步看到青砖小瓦马头墙的老式房屋山墙,再右拐,这里曾住着一位叫范茂凤的老奶奶,不知好是否安好。过了她家门口左拐,正前方看到的是大众电影院的水泥墙和高大的房顶。到了面前,左拐,柳暗花明,一座古色古香却又颓败沧桑的蝴蝶厅颤危在这里。 蝴蝶厅,好听的名字。据考证却是当年宁国寺方丈的接待厅。咦,宁国寺不是在现在的安宜南路,宋泾河畔斜桥北,五条街的东首嘛。那个啊?属易地重建。真正的老宁国寺就在大众电影院这儿,以大众电影院的南北向为指向,先是山门,然后是天王殿……到蝴蝶厅,再到后面。古刹宁国寺可有说头了。如果不建大众电影院,古刹宁国寺的风貌大概会有保存。上个世纪解放后对文化的破坏,所谓破旧立新,谁知道像古刹宁国寺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其实那年头连城墙都还有的。 虽然是清道光县志图,但在解放后,县城大体格局是与之吻合的。没想到吧,宁国寺紧贴着北城墙!有这样一段记载,可见宁国寺吓人呢: 宁国寺旧址在今电影院,建寺甚早而规模宏大,超过扬州的大明寺,旧有“跑马关山门”之说。《宝应县志》载,“宁国寺在嘉定桥东,旧名宁国禅寺。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僧无尘开山。”看来宁国寺是唐朝有寺庙,无尘法师开山。现在的宁国寺规划图意欲在东南临河处建高63.7米的佛塔一座,数字的意思就在这里了。新的宁国寺有什么可以记载的数字呢,告诉你它的大雄宝殿高19.99米,意思建于1999年。《宝应县志》还载,“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7年)僧德了重建。明永乐十二年,僧会法增修。明嘉靖四十三年知县李瓒、四十五年知县陈可大重修。明万历十九年,僧会庆重修大殿,四周用砖实砌,又建通慧门、迎仙桥。按宁国寺规模宏阔,大雄宝殿额为颜鲁公书。”是不是很厉害,颜真卿楷书四大家之一。“后为驻防兵驻寓,清县令徐琏尝构草舍三十间于府馆,废地驻兵,冀复古刹旧观,后亦圮废。清道光丙戌,大殿毁于火,颜书亦亡。”是的,大火一场,颜书没了…… 我是特别喜欢清朝刘中柱在其《宝应名胜纪略》中所写的宁国寺:凡寺之可赏有二:曰静室,所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也;曰高僧,所谓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是也。城中止宁国一寺,官司多往来焉,商旅多栖*焉,故是寺无静室无高僧,盖自昔而然矣。沿至今日复为驻防将领所据,“不幢旙而旌旗,不鼓钟而刁斗,不梵语而铙歌”,良可欢也。是寺肇于唐贞观十一年,中曰大雄宝殿颜鲁公所书额也。万历十九年重建,外增通慧门、迎仙桥,后增*佛楼,楼高城垛丈余,流丹耸翠,八牖洞开,烟火万家尽在目中。盖襄时所称巨观也,盛衰消息之故,即一寺而已然矣。 在老一辈的宝应市民中流传着这样三句话:走桥不见桥;有庵无神;有佛无庙。这最后的一句话--有佛无庙,就是讲的老宁国寺的事情了。清朝道光年间《重修宝应县志》中记载的城区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老宁国寺北依城墙。宁国寺凤翔长老曾介绍,老宁国寺到城墙之间有一汪水塘相隔,依城墙而建的千佛楼就形成了有佛无庙的情形。斗转星移,岁月更迭,千佛楼也终于消失在尘世中。而建于清朝的蝴蝶厅便有了它的全新的使命。 凤翔:它(蝴蝶厅)就是厅,厅房的意思,它在大殿后面,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法堂一样,来客了坐坐,这个千佛楼没有了,以后,就把这个小佛像啊,全搬到蝴蝶厅四周的梁上来了。小佛像,不大,这么高的。 从蝴蝶厅往后绕进体育场,再从体育场向南看去,我们可以看到古朴的墙壁,那么,这面墙壁是当年的城墙,还是老宁国寺其它建筑的遗存呢?而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也许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里还有一面写着历史、写着宁国寺记忆的墙壁。 本文系运河儿女(ID:yunhernv)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