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得到了众多老家人的支持,特别感谢王士达、王士奇两位老哥,他们向我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士达大哥甚至多次向我哼起抬夯号子…… 抬夯号子 文/王晓山 秋高气爽,也是一年中最适宜建房的日子,附近工地不时传来砸夯机那“扑咚、扑咚”的声音。此时,不由让我回想起孩提时代,老家修房建屋打地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抬夯。伴随着那高亢、粗犷、激情、悠扬的抬夯号子,一直难以忘却。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看到那些震撼的场面了,如果不把这些传统做法记录下来,再过些年,老家抬夯的场景就永远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恐怕再也没有人知道这些事情了。 整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宝应农村掀起了将土坯房改建为砖瓦房,那时还没有震动机,老百姓盖新房打地基,靠的都是夯,由多个人抬起来抬得高高的再猛地放下,把地砸实。人们在抬夯过程中需要一种团结的力量,那就是抬夯号子。号子,在抬夯中用以统一节奏,协调动作,鼓舞情绪。没有号子的抬夯,既累人又不出活儿,还容易出事故。激昂的号子既能控制抬夯的节奏,又能赋予劳动者快乐,使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不再枯燥乏味。同时,抬夯号子成为村里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在我的记忆里,宝应老家的大多是小石夯,常见的是七人抬的四棱柱体石夯。石夯由夯头、夯把和几根粗麻绳构成。夯头通常用青石碇子作成,石夯的四个侧面都是上窄下宽的梯形。上面的四方形边长三十厘米左右,底部的四方形边长四十厘米左右,高不足一米,重量约三四百斤。夯头上面正中心凿个几寸深的圆孔,用来安装木夯把。在夯头靠下面的四条边棱上,各凿一个圆孔,在每个圆孔上拴一条一米多长的粗麻绳。有的石夯,青石碇子四周用角铁固定牢,底部四周焊有七八个铁环,分别系上粗麻绳,中间是木夯把。苏北人图吉利,石夯用完,主人家要系上红带子,所以在我的记忆里,石夯四周有很多红带。大夯与小夯的区别就是,体积大,重量也大,有的达五六百斤,大夯工作时需要十或十二个人通力合作,对面各有一个扶夯把,外两边各站五个人或六人。 抬夯既是重体力活,又是技术活。抬夯的大多是中青年壮男子汉,岁数大了不行,没有力气也跟不上节奏,可能还起反作用;其次领抬夯的,他一边抓住夯把,掌控夯头运动的姿态和方向,同时往上抬,还要指挥其他人有节奏地同时用力提拉或者放松麻绳,用的力气要齐要匀称,这样夯才抬得高,又落得平稳使石夯上下运动,如果力气使偏,就会使夯向一面倾倒,既砸不实地面,又容易砸伤领抬夯的脚。在我的记忆里,主人家在空地上准备好桌子板凳,摆上茶壶茶杯香烟点心,以供大家休息时用。 中间扶夯把的是指挥者,也是叫号子的,也是领抬夯的,是抬夯中最关键性人物,而其他的人,主要是在领夯人的号子中配合用力。抬夯时,最美最赖看的,就是喊号子。领号人可不简单,嗓子要好,要有喊半天不喝水,嗓音不变调的本领。脑筋要灵活,要求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机应变、现场编词、信口编来、胸中有才、声音洪亮、能喊得出。喊号的内容不是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都是诙谐幽默、积极向上、鼓舞士气的。还要讲究有节奏,就像打鼓要打在点子上,有张有弛,韵味十足,喊号子的和抬夯的才会形成一种合力。 喊号子的人,往手心里淬一口吐沫,然后手握夯把,两边各站几个壮劳力,人人卯足了劲,双手紧握拉绳,像将要出征的士兵等候喊号子人的一声令下。随着喊号子人那粗犷豪放的声音,汉子们两脚前后站立,右腿弓、左腿绷,向后仰着身子,用尽全力拉绳子,夯石被高高地拉起,接着,大家按照拍子的节奏,快速松绳子,夯石重重地落在地上,夯出一个深坑,震得大地颤了一下,那响亮高亢的号子声,响彻在整个村庄。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生产队里有两个会喊号子的,一位是潘学礼,已去世十多年了。另一位绰号“大汉奸”,缘于他的名字叫王金卫,与大汉奸汪精卫偕音。他们两个人各有特色,潘叫号子,像唱歌,荤段子多;“大汉奸”叫号子,声如洪钟,气贯长虹;声声入耳,韵味俱佳;最让人佩服的是,他的每一句领号,都是现场编来,即兴而出,诙谐幽默,雅俗共赏;像那唱戏的文本,声声连贯,不停不噎;喊到高潮,声情并茂,实在好听好看。他在喊号时,东葫芦西瓢瓢,一会拿抬夯的取笑,一会拿看热闹的开心,一会儿拿主人家的说事,嬉笑怒骂乐趣无限。在我的印象里,谁家要砌房子抬夯,大多非他莫属,是远近几个村子里出名的喊号人,是个喊号子的高手。他喊号子引来庄子里的大人孩子,黑压压挤满四周,不亚于村里的过年唱大戏,看热闹的人越多,他叫起号子就越起劲: “盖新房哦”哎哟的嗨嗨 “娶新娘哦”哎哟的嗨嗨 “抱孙子哦”哎哟的嗨嗨 “好日子哦”哎哟哎哟的嗨嗨,哎哟的嗨嗨 “媳妇俊哦”哎哟的嗨嗨 “媳妇来哦”哎哟的嗨嗨 “好耙灰哦”哎哟的嗨嗨 “喘口气哦”哎哟哎哟的嗨嗨,哎哟的嗨嗨 “抬起来哦”哎哟的嗨嗨 “加把油哦”哎哟的嗨嗨 “抬几夯哦”哎哟的嗨嗨 “马上歇哦”哎哟哎哟的嗨嗨,哎哟的嗨嗨 “大伙齐心干哦”哎哟的嗨嗨 “人人干劲高哦”哎哟的嗨嗨 “中午有酒喝哦”哎哟的嗨嗨 “马上抽支烟哦”哎哟哎哟的嗨嗨,哎哟的嗨嗨 …… 有时候周围的人听了他的号子笑得前仰后合,笑到肚子疼,让人笑出眼泪。编的号子幽默诙谐,气氛活泼、热烈,围观人把夯手看成“活宝”。正因为他叫得好,十里八村的都争着来请他,也难怪,他到哪里,地基保管打得又匀又结实,进度还快,抬夯人也不觉得累。我最欣赏的就是那种雄厚、粗壮的声音和押韵带劲的脱口秀,不用稿子,也不用思考,信手拈来,朗朗上口,喜闻乐见,让人不得不佩服之至。 这样的抬夯情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我们老家彻底的消失了。抬夯号子作为一种劳动号子曾经广为流传,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抬夯这种集体劳作的场面已经不见了,铿锵有力的抬夯号子也正在逐渐消失。想想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现在身处高楼林立、钢筋水泥包裹的城市,总是更加怀念童年的时光,怀念那种全村帮忙的乡情亲情,怀念那铿锵有力的抬夯号子,那号子就像一支久远的歌,穿透历史的尘封,在我心里不停地歌唱,久久地回荡。 2019年9月3日于南京 9月9日修改 来源:宝应生活网 作者:王晓山,宝应县人,监狱建筑学家,监狱史学学者,江苏省监狱系统首席专家,研究员,现供职于江苏省监狱管理局。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