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 曹甸 文/张磊 曹甸是一座千年古镇。单从曹甸镇名的由来,就可知此言不虚。 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曹甸镇名有几个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来自现代地质学家、曹甸人郝用威。他在《苍天虽无言 却有千千结》一文中写到:新石器时代,淮河流域最早的“青莲岗文化”见证,先民在这遍地长满旺盛的各色杂草的地方,进行渔猎、垦殖,人们只能叫它为“草淀”或“草甸”。他推测曹甸镇名由洪荒过后遍生碧草而来。还有一种说法来自1952年郝澍撰的《曹甸镇志》:“据志清老人<溪堂琐记>谓,曹操征袁术时,屯兵于此。太仓(在曹甸东)为屯粮之所;宥城(属泾口)为囚放罪人之地;东金吾庄,有官兵执金吾(官名)者居之;南烈帝庙,刘皇叔(刘备)随征所驻。故曹甸以此得名。” 我以为,郝用威的说法有点牵强,难道曹甸是后人误写“草甸”而来?里下河地区到处长满“各色杂草”,为何偏偏此地叫“草甸”呢?显然欠妥。郝澍的说法由古人相传,而且以曹甸周边的地名加以佐证,符合实情,自圆其说,比较靠谱。 查查史书,曹操讨伐袁术之战发生在公元197至199年之间,是一场由汉廷发起的针对袁术称帝的征剿。屈指算来,曹甸镇名诞生至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证据,能够证明曹甸是座古老的集镇,那就是几经损毁、几经重建的定善禅寺、永宁桥和“双塔”。 在如今曹甸集镇西侧大约一公里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定善禅寺赫然在目。山门前是流淌千年的大泾河,两座砖石结构的拱桥——永宁桥横跨大泾河,分列于山门两侧;两桥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莲花状石盘托举于大泾河之上,栩栩如生的弥勒佛砂岩石塑像于石盘上半坐半仰;弥勒佛身上及周围有十个孩童嬉戏,一团和气和盎然稚趣相映相容;山门两侧围墙一律是青砖加盖黄色琉璃瓦,山门侧壁两边各上书大字,分别为:“东晋”“古刹”,显示出寺庙历史之久远。步入寺内,甬道整洁宽阔,殿宇高大轩昂,树木笔直参天,气象幽静森严,远处传来庙宇檐下风铃之声,一条条写满祝福心愿的红色缎带缠绕在银杏树上。据住持介绍,此树是原来老根发出的新芽。老树因灾难被毁,新芽再生已高达20米,树冠如盖。此地之灵气精华可见一斑。 在寺庙的东南角,有一大一小两座塔,大塔巍峨,名“镇海塔”,为镇压海寇而设;小塔玲珑,是纪念塔,相传与唐代初年尉迟敬德用兵于曹甸有关。一说尉迟恭长子宝林在抵御海匪倭寇骚扰交战中为国殉难,部下抢回头颅,尉迟恭将儿子头颅就地掩埋;另一说是因为宝林于军中贪腐,被父亲整纲肃纪、愤然斩首、就地掩埋。当地百姓在掩埋处建塔记之。民间因为不同版本,对此塔有不同的名称:一叫“压儿塔”,一叫“贪儿塔”。民国中期,有人缘梯登二塔详视塔砖,上有唐初建年的刻录。据《重修山阳志》记载:“淮东南乡定善寺外,有塔七层,名镇海塔。塔前有桥,建自晋永宁年,名永宁桥。塔上古砖皆有唐建年号。” 我们不提汉末,不提东晋,就凭唐初尉迟恭战曹甸的故事,曹甸也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了。至于薛平贵征东,取滩涂蚬蛤充军粮菜肴以至蚬壳集堆成墟,留下地名蚬墟庄;明代董姓男子牵黑牛开荒定居,留下地名黑牛舍,诸如此类的民间传说,在曹甸还有许多。这些口口相传的活史料,都一一印证了曹甸历史的厚重。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海水退去了,湖水退去了,沼泽退去了,一片片土地袒露在阳光下。人烟有了,庄稼有了,村庄有了,曹甸集镇的名字也有了。世事更迭、战乱频仍。曹操来了又走,尉迟恭来了又走,捻军来了又走,数不清的洪水、蝗虫、风灾来了又走,曹甸坚守了下来。但是,曹甸已是满脸风霜。满脸风霜的曹甸就像一位老人,身边和心中藏着许多宝贝。 来到清末民初,曹甸集市繁华。大泾河两岸各有一条大街,小巷50余条,东、中、西各有一座桥连接南北交通。虽无楼阁之奇,恰有乡园之闹。街市设米面店、杂货店、油行、茶食店、布店、裁缝店、皮匠店、理发店、浴室、酒馆、酱园店、银匠店、药店及门诊等,市面喧哗,商铺林立,货物丰盛。每年春夏之交,迎神赛会之夕,彩篷高搭,万灯齐明,盛况空前。镇内竟然有园林14座,或得水秀,或得地古,或得人名,或得花类,亭台轩榭,别有雅趣。清末废科举、办新学,曹甸郝荷舫集资创办文伦高初两等学校,延聘上海英文、算学专科教员,后来曹甸小学、成达学校、平民学校、民教馆等相继建立,开化民风。曹甸集镇建筑众多,仕农工商各得其所,民谚称为“小南京”。 然而,日本帝国主义来了。他们驾着飞机,瞄准曹甸,扔下无数炸弹,然后骑着洋马,进入曹甸,长期驻扎。炮楼耸立,壕沟纵横,集镇毁半,商业凋敝,生灵涂炭,一片凄凉,曹甸遭遇历史上空前的大劫难。 面对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砥柱中流,新四军开辟江都、高邮、宝应。曹甸人民和苏中人民一起,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巨大的牺牲,终于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接着又赶走了国民党反动派,当上了曹甸土地的主人。 用双手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曹甸人民在建立互助组、合作化、人民公社中走在前面,迎来了水乡的春天。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探索前行中经历曲折坎坷后,中国人民终于踏上改革开放的光明大道,曹甸也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四十年建设众志成城,四十年发展天翻地覆。如今,曹甸集镇面积5平方千米,几近抗战前面积的12倍。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东西向六横,南北向八纵,与国道、省道紧紧相连。集镇中心高楼林立,绿化带整洁漂亮,马路上行道线、红绿灯设施齐备,俨然城市的容颜。 集镇功能区分布合理,工业集中区、商贸三产区、集中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农业生态区“五大区域”相得益彰。教育、文化、卫生、粮食、金融、邮电、工商、税务、公安、供销等部门齐全,运动场地、大型超市、集贸市场、酒店宾馆、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电子商务物流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应有尽有。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下午,我沿着十华里滨河风光带游览曹甸新貌。来到楚甸公园大门,过了绿苑桥,一块巨型岩石映入眼帘,气势非凡。踏着青砖小道,边走边看,园内亭台、回廊、喷泉、假山、曲桥、船舫、人工湖徐徐展现。大型户外影屏高高耸立,健身活动中心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儿童乐园里滑梯、城堡等大型玩具鲜艳夺目。在花木深处,石凳、座椅、棋台布点有序,供人们休憩歇息;农村早已淘汰的石磙,或立或卧,点缀道旁,随处可见,就有点怀旧的味道了;镌刻在奇异怪石上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民俗的气息愈加浓厚。据介绍,这里栽植各种珍稀花木上万株,本地树种如榆树、苦楝、香椿、柿子树等参杂其间,已经成为高校林业学生的实习基地。脚下鹅卵步道,周围花木葱茏。满园的春色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曹甸从2000年起加大镇域基础设施投入,2008年后按照“发展中心镇、打造小城市、建设新农村”的方针,高起点规划,大力度建设,镇域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获得“全国重点中心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园林城镇”称号。曹甸正日益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协办/宝应县民政局 文/张磊 图片/夏正英 编审/黄河 主编/阿紫 责编/无言 视觉/空青 本文系晚安宝应(ID:waby2019)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