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半个老乡 文/何平 一个人又离我们而去了,没有丝毫的征兆。在微信里看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我打电话给发消息的人,证实是真的,因早锻炼被电动车撞伤抢救无效而去世。 这个突然去世的人叫季寿山,是宝应博物馆的前馆长。 我还是不相信,因为就在几天前,10月23日,我还和他在他的办公室畅谈了一个多小时,他刚加了我的微信,而微信上只是留下“我是季寿山”几个字。 我不知道和他算什么关系:同学,我们并不是;朋友,我们的来往并不多;同事,我们也没有在一个单位工作过;忘年交,我们年龄相差也不多;老乡,他是山阳人,我在山阳插队,算是第二故乡,可说是半个山阳人,那么,我和他就算半个老乡吧。 我认识他很早,那是在四十六七年前,我还在山阳插队。 我1973年后就转到山阳镇附近的生产队,后来又到供销社工作。有空的时候去镇上转转,和公社各部门的人比较熟悉,尤其文化站长陆书香,来往比较多。我创作的第一个相声《学泾河》就是他让我去参加县里举办的故事、曲艺创作学习班上的作品。有时陆站长也叫我帮忙写一些材料。 文化站在公社大院的对面,有一张乒乓球台,我没事时去玩玩。那时大院的人打球水平不高,打起来也没多大意思。有一次,陆站长说,现在来了一个会打球的了,你有对手了。就介绍一个小伙子与我认识,他就是刚从山阳中学毕业的季寿山,那时他还不到二十岁吧。大家都叫他“小季”。 他是一个看起来比较腼腆的年青人,白白净净的,话不多,总是带着微笑。 于是,我们渐渐熟悉起来,有时在一起打打乒乓球。从不多的接触中,可以感受到他的上进与干练。陆站长是很赏识他的。 后来我到了宝应工作,听说陆站长调到县文化馆,后来县图书馆从文化馆分出,陆成了第一任的馆长,当时文博馆工作也归入图书馆。而小季便接替他当了山阳文化站长。这期间,有时会在县里举行文艺调演时看到他,也只是点头寒暄而已。 后来我离开了宝应,这就是近三十年没有见过他,也没有听到他的什么消息。 大约七八年前有一次回宝应,我在高邮上大专时的同学季刚林看到我,一定要请我吃饭。说找几个我熟悉的人陪我,其中就有季寿山,他也在过文化馆、图书馆工作,我说我认识他。于是在酒席桌上大家又碰面了,说起一些山阳的人和事。在说到陆书香馆长品德与才干及因病英年早逝时,不禁唏嘘不已。但当时没有留下任何联系的方法。好像他当时已经到博物馆工作了。 这几年我在博客及微信上发表了一些有关宝应文史的小文章,得到了宝应一些朋友的关注,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我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有三张比较珍贵的照片,是我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华克之传奇》(作者:韩厉观、陈立平)时,由华老提供的三张他的照片,有一张他年轻时的照片尤其珍贵,因为华老从事多年来是从来不留下自己的影象的。这三张照片是华老提供的原件,我想应该给宝应博物馆收藏。于是,我通过一些朋友辗转要到了季寿山的电话,与他取得了联系。 大约2016年11 月的一天,我和他约好在宝应博物馆见面,我把三张照片的事说给他,他说很好,非常感谢我提供珍贵的文物。他陪着我参观了博物馆,然后到他的办公室坐下喝茶聊天。 他说看到我的许多有关宝应的文章,很感兴趣。我说我有这方面的兴趣,退休后有时间与精力,就想多作一些研究,只是苦于手头资料太少,请他帮我收集一些关于宝应文史的资料,他一口应允了。他告诉我,他已经退休了,现在是返聘,许多工作都缠在手上,文博工作很难做,头绪多,经费有限。说起五之堂的维修、运河风光带的改造,他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我看他案头有许多铺开的材料,料想是比较忙的,聊了两个小时,起身告辞了。他从书架上找了一些资料送我,一直送我下楼,并一再叮嘱我下次再到宝应,预先通知他,他约一些热衷宝应文史的学者与我见面。 2017年2月,我又到宝应,把他三张照片带给他。他收下了照片,并说已经联系了,还是给宝应革命烈士纪念馆保存更合适。他在博物馆安排了一个座谈会,请我参加。那天下午,他请了不少的专家学者,有王振海、韩厉观、赵征溶、朱宇、刘金城、刘世昌、张磊等,他们中也有人给我带来了自己编著有关宝应的著作。晚上,博物馆还为我们安排了晚餐。我感到的不仅是他对我的真诚与热情,还有对宝应文史事业的热爱与倾心。 这一别又是两年,我几次打电话给他,都没打通,我估计是换了电话。 今年的10月23日,我去一个印刷公司有事,这个印刷公司就在博物馆的对面,事情办完以后,我看才九点多,就想去看看他在不在。陪我去的朋友去停车,我就走进博物馆。问了保安,他在,在二楼的办公室。 我敲了敲门进去,他一看是我,很高兴。说真没想到是你。赶快让我在沙发上坐下,可一看沙发上堆满了资料与文件,有些为难地就要收拾,我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了,说椅子很好,不用客气。他给我泡了杯茶,两人又聊了起来。 他告诉我,手机换了,所以你打不通,从南京孩子那儿回来不久,手头的事太多。 我们说到了宝应运河风光带,说到了泰山殿,说到了八帆立式风车,说到了山阳,说到白马湖…… 后来我那朋友也进来了,在沙发上找出了个空隙坐下,他也给泡了杯茶。 我送给他我最近出版的《宝应散笔》,他很高兴,说一定拜读。我们可聊的话题实在太多,可我看他桌上十分堆满的材料,聊了一个多小时,就说你忙,我先走了。他笑了笑,你现在经常来宝应,找机会我陪你回一趟山阳;又说,下次找几个人聚一聚。他提出我们加一个微信,我说好。加好了微信(这个微信只有他向我的问好,没有其他任何内容)。他起身送我们下楼,我说你不必客气,他还执意把我们送到了楼梯口。 “下次再见,好走好走!”他微笑着向我们道别。谁知这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谁知这是我们的诀别! 噩耗传来,我真的有些不知所以,我只是觉得异常的沉重。 他逝去了,泪如泉涌,我哭不出;长歌当哭,我何以歌? 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一个孜孜不倦的人,一个老当益壮的人,一个不该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们的人,竟然离我们而去。 我只能是拉拉杂杂写下这零碎的文字,寄托我的哀思,怀念我这半个老乡。 寿山,你走好走好! 本文系【何平】原创作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