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想到,当年在江苏扬中为解放军摇橹渡江的大辫子姑娘竟然是宝应人。宝应县原党史办主任张磊介绍:宝应是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期间大批百姓踊跃报名支援前线。当地百姓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他上战场! 1999年,当颜红英的身份浮出水面,张磊正在宝应县委宣传部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听说颜红英是宝应人,这位新闻人格外激动。 “上世纪县里面曾经出了一本书叫《群英谱》,封面就是用《我送亲人过大江》这张照片,好像冥冥之中就注定颜红英是我们宝应姑娘!” 至此,这个美丽的背影故事已经画下了句号,故事的A面是重逢、是圆梦;可故事的B面却是另外一段穿越70年光影的精神之旅。 穿越70年光影 是什么让三代新闻人共同接力? 时隔70年,记者循着颜红英的脚步踏上了赶赴北京的高铁,一场三代新闻人之间的对话从渡江战役中的那个美丽的背影开启。第一个和我们对话的是新中国第一代新闻人、邹健东的老上级、原《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季音。 对话新中国第一代新闻人,季音说:任何时候都不可脱离群众 1949年4月20日,随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突击部队抢渡长江的三名战地记者在长江边合影,左为邹健东,中为季音。 这位从上饶集中营中越狱,经历九死一生的老新闻人,身上的锐气并没有被时光打磨稀释,依然开朗、健谈、思路清晰。 “70年前的那场渡江战役,解放军指向哪里,船就驶向哪里,行动一致,这真是一个奇迹!陈毅曾经说过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我认为,渡江战役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成千上万名勇敢的民工划着木帆船划出来的!” 记者:“是不是做记者也要准备牺牲?” 季音:“那当然,子弹不长眼睛,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作为战地记者,季音、邹健东与战士们一同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当年的军民鱼水情深也让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热血沸腾。随着他的娓娓道来,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群像正穿透历史的尘埃渐渐清晰起来。新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走过枪林弹雨,他们留下怎样的重托? 季音:“范长江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他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脱离群众!战争年代对记者是很残酷的考验,现在是和平时期,可是记者照样有考验。社会考验你,有没有脱离群众?这个考验之严酷程度一点也不比战争年代差!” 对话新中国第二代新闻人,邹毅、吴建宁说:用作品记录时代 战火纷飞的年代,拍掉一个胶卷都心疼的邹建东给他的儿子、他的后辈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受父亲影响,邹健东的三个儿女都成为了新闻人,儿子邹毅成长为《人民画报》的一名摄影记者。 邹毅,《人民画报》摄影记者 和平年代,社会对记者也有生死考验。1998年抗洪抢险,长江湖北段水位非常高,不少围堰被冲垮了,百姓生命危在旦夕。部队冲上去了,作为记者是不是也要冲上去?当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堤坝上,新闻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这是对你的考验,要拍到更真实的东西,你就得跟着部队一起走,不顾生死。” 和平年代,社会对记者的考验还有诱惑。新中国第二代新闻工作者吴建宁就身处其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潮涌动,很多人选择了一切向钱看。在吴建宁的身边,有人改行了,有人做起了副业,甚至有段时间,做什么都比拍纪录片挣钱,可他依然坚守在光影道路上。 从入行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伟人周恩来》,到后来的《见证南京大屠杀》《走进英雄王杰》《血脉》等等,都能看到吴建宁奔跑的速度,一如当年的颜红英,为自己的信念摇桨,风雨无阻。 对话新中国第三代新闻人,TA们说:永远把镜头对准人民 2019年夏天,记者们追寻着前辈的脚步,赶赴苏州市吴江区太湖新城菀坪社区同芯村看望89岁的颜红英老人,渡江的炮火让她听力受损,如今也渐渐失去了语言能力,但一看到记者拿出那张照片,她就会双眼噙泪。 89岁的颜红英 扬中,是颜红英曾经豁出性命的地方,这个地名已经融入她的血脉。漫长的人生岁月,她忘记了许多沿途的风景,但渡江的记忆永存。江面上那个大辫子永远年轻生动的背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闻人寻找她和她那个年代的故事。 颜红英是幸运的,那美丽而矫健的背影把她永远定格在了19岁的春天,并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鲜活。2019年12月24日,扬州广电总台记者庞丹阳站在“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讲台上,把颜红英的故事娓娓道来,她用一年的追问告诉大家,这些,也许就是新闻人一辈子要做的选题。 扬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庞丹阳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已成为第三代新闻工作者共同的使命。 在寻找这个“寻找”故事的过程中,那些寻找大辫子背影的新闻人同样动人。虽然一代代新闻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报道的手段也在不断变迁,可无论如何变化,新闻人的坚守相同——只有永远和百姓在一起,永远把镜头对准人民,光影里的这份初心就是我们永远的追寻。 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作者:孙建昶 庞丹阳 任红雨 季刚 华甜 夏天成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