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三朱 文/朱菁 氾水东乡,一个叫碾子头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清水环绕,绿树掩映。朱姓,庄上的大姓,人丁兴旺,见面都是爷叔婶哥的问候。这里,就是我的故乡。 庄稼人,除了种地,就是做点手艺。瓦匠木匠,茅匠篾匠,铜匠铁匠,剃头的,做衣裳的应有尽有。我父亲干过剃头匠,母亲是个裁缝。庄上最有名的,是做豆腐的,人称豆腐三朱。 朱学礼、朱学华、朱学忠,堂弟兄仨,房子紧邻,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家家做豆腐。老大朱学礼,好看书,不管什么书,逮到就看。老二朱学华,天生大喉咙,人还没到,声音先到。老三朱学忠,有名的烂板凳,走到哪,随便就坐,坐下就说,开说了就不轻易走。 碾子头的豆腐卜页,方圆十里,出了名的。二寸见方的豆腐,白如隆冬积雪,嫩如早春新芽,香如夏之幽兰。卜页,薄如纸,韧如新糯。弟兄仨,手艺一脉相承,不相上下,家家生意都好。各自领着一大家子,过着安稳祥和的日子。 豆腐是鲜货,讲究现做现卖。每天早起三更,头天浸泡的黄豆,一勺一勺地舀进石磨,手推磨,磨成豆水粉,用豆浆布滤渣,滤成豆浆,上大铁锅煮沸,点盐卤,点出豆腐,捞出归集木屉中,敷纱轻压,爽干水分,刀划成型。制作卜页,需上卜页架长久压榨,杠杆原理,在卜页架上有鲜活的应用。 要做好豆腐,真是不容易的。天下三件苦,打铁拉纤磨豆腐,苦,自不必说。选什么样黄豆,泡什么水,水浸多久,烧到什么火候,点多少卤,全凭经验,都是真功夫,马虎不得。 五更时分,兄弟仨挑上担子,一头圆木盆放豆腐,一头竹篓盛卜页。老大向南,老二向东,老三向北,出门做生意去了。他们一律迈着很匀的步子,桑树扁担,一步一颤,拉长了声,清晰地,洪亮地,似乎也不怎么用劲叫卖:豆佛(腐)——……此一声,彼一声,庄户人在他们的叫卖声中起床,开门,开始一天的劳作。 庄户人没有多少钱,生日满月的,砌房造屋的,红白大事的,才会拣几块豆腐,拾几张卜页,三朱要想卖完全部的豆腐卜页,得跑很远。 逢年过节呢,豆腐卜页保平安,家家户户要,忙不过来,全家人整天跟着忙。一天下来,出生意要跑好多趟。 豆腐三朱都是热心人,条件差的人家,多给几块豆腐。谁要带信的,保准带到。遇借钱的,不轻易回绝人家。 2000年左右,弟兄仨先后谢世,碾子头再也没有卖豆腐的了。 碾子头庄上的人少了,多数都进城了。他们往往在买豆腐的时候,经常会不由自主地说:什么倒头豆腐撒,跟们碾子头的豆腐比差多了! 原创/朱菁 编审/黄河 主编/阿紫 责编/无言 视觉/悠然 本文系晚安宝应(ID:waby2019)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