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新闻 查看内容

宝应掏藕工复产!两千掏藕工一年能“掏”两个亿

2020-3-16 10:39| 热度:3643 ℃ |来源:扬州日报|我要投稿

昨天凌晨四点多钟,天还没亮,中巴车的大灯老远照过来,58岁的村民姜宗超跑到路边,挥手示意停车,他一手拎着盛有饭菜的保温罐,一手拎着装满开水的暖瓶,身上背着皮衩,一个跨步上了车。姜宗超引导着司机一路接人,一刻钟的工夫,又上来 ...

一名挖藕工拿着刚刚挖出的藕。

一名工人开心地数着刚拿到的工资。

掏藕工在水中匍匐前进。司新利 摄

  昨天凌晨四点多钟,天还没亮,中巴车的大灯老远照过来,58岁的村民姜宗超跑到路边,挥手示意停车,他一手拎着盛有饭菜的保温罐,一手拎着装满开水的暖瓶,身上背着皮衩,一个跨步上了车。

  姜宗超引导着司机一路接人,一刻钟的工夫,又上来12名男劳力,或拿水枪,或抱水带。在宝应县射阳湖镇风车头村风车组,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掏藕工,组长姜宗超是他们的“带头大哥”。

  六点钟不到,中巴车开到20公里外的莘北村,那里有30亩藕田,需要一两天内掏完。藕田岸边的油菜花开了一大片,掏藕工们无心欣赏,他们穿上皮衩、带着水枪,蹚水来到藕田中央。机器一响,水枪喷出水柱,冲击淤泥,掏藕工一手拽藕柄,一手控制水枪,冲击藕根,一根根完整的藕浮上水面,摆在塑料浮床上,白净的藕身,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着光。

  中午十一点,大家陆陆续续爬上岸,吃着自带的饭菜,稍作休息。初春,河水还很凉,掏藕工的双手,冻得跟藕段一样白。倒杯热水,捂捂手,吹着热气,呷一口,就像是品尝什么美味。

  趁着这个小憩的工夫,姜宗超和记者聊起了家常。他从小就跟着父母掏藕,技术娴熟,他一天能掏2000斤藕,收入800元左右,这算最高的了,其他人也能掏1000多斤,平均有五六百元收入。“这块田的土质比较紧,藕难掏,工钱是每斤4毛钱,比一般的贵5分钱,两天内要掏完,老仲催过几次了。”

  电话里催姜宗超干活的老仲,叫仲跻海,比姜宗超小两岁,但头脑灵活,20多年前,他就从事荷藕种植、交易,且是射阳湖镇周边闻名的掏藕工经纪人,手下有8支10人以上的掏藕工队伍。仲跻海介绍说,往年的掏藕工从正月初十就开始下田掏藕了,今年因为疫情,延误了半个多月时间,掏藕工比往年更抢手,日程都排得满满的。

  射阳湖镇是宝应荷藕种植重镇,掏藕工也因代代相传、从小培养而技术熟练。目前,该镇30个村一半以上有专业化的掏藕工队伍,人数达到2000多人。2月20日,镇政府复工复产,首先向掏藕工发了绿色通行证,先开放了本镇境内的掏藕,四五天后又组织跨境掏藕。

  傍晚五点,太阳没有落山就收工了。姜宗超逐一过秤,现场发钱。掏藕工赚的辛苦钱,向来日结日清。

  射阳湖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周根龙告诉记者,现在荷藕上市季节拉长了,掏藕工一年能干10个月以上,从嫩藕掏到老藕,他们不但在本镇境内掏,还前往盐城、淮安、泰州等周边地区,远的甚至到山东、浙江。周根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掏藕工年收入都超过10万元,射阳湖镇有2000多人掏藕,赤手空拳也能掏回两亿元。

  “发财何须到外乡,射阳湖畔好地方。”姜宗超说,掏藕工是个非常辛苦的工种,但世上没有舒舒服服的工作,只要能吃苦,就能换来幸福生活。他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让所有掏藕工都能安安心心地掏藕,今年再赚两个亿。

  通讯员 朱义彪  记者 刘峰生 宫鋆煜

  来源:扬州日报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