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新闻 查看内容

“守斛人”老赵:我在宝应湖湿地公园守“仙草”

2020-4-12 16:02| 热度:2738 ℃ |作者:孟俭|来源:扬州日报|我要投稿

今年64岁的赵春芒在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忙得乐此不疲,他每天要巡视1200多棵树,对20万株铁皮石斛喷水,日复一日。“这五年的大部分时间,我都花在了铁皮石斛身上。”赵春芒靠着自己的摸索和学习,将“娇气”的石斛照料得不错。入行:从门 ...

  “北有人参,南有枫斗”,枫斗的原材料是素有“中华仙草”美誉的铁皮石斛,而在我市宝应湖湿地公园,就有一个水杉林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今年64岁的赵春芒在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忙得乐此不疲,他每天要巡视1200多棵树,对20万株铁皮石斛喷水,日复一日。

  “这五年的大部分时间,我都花在了铁皮石斛身上。”赵春芒靠着自己的摸索和学习,将“娇气”的石斛照料得不错。

  入行:从门外汉到专业“守斛人”

  被列为国家二级濒危植物的铁皮石斛对环境要求特别高,一般都是生长在山林中。2015年,经过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的专家检测,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水杉林各项指标都符合铁皮石斛的生长需求。

  “铁皮石斛就是那时引进的,1200多棵树上垂直种植了近20万株,急需专职人员管理。”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高贵荣说。

  当时的赵春芒一开始以为就是林中锄草之类的简单护理,到林中看到树上的一个个种植袋,他懵了,从没见过铁皮石斛的他有些束手无策。

  “我就去请教农林高校的老师。”赵春芒如今已成了“石斛专家”,为了照顾好这些石斛,他利用空闲时间去安徽、山西等地专门学习专业知识。

  坚守:每天为1200多棵树“手动喷雾”

  铁皮石斛原产在云贵高原悬崖峭壁背阴处的石缝中,根不入土,终年饱受云雾雨露滋润。

  “挂在树上的袋子是保湿的,透气性好。”赵春芒介绍,这些水杉的树龄普遍在四五十年左右,成片后树下顶多有些散射的阳光,光照弱,符合铁皮石斛背阴生长的条件。

  最难的是雾,怎么营造出云雾雨露滋润的环境呢?赵春芒想了一个办法,他每天拿着喷壶,早中晚一棵棵树地喷水雾,这样一来,铁皮石斛就如同被云雾始终“包围”着一般。

  “1200多棵树喷完,手臂都酸得不行。”赵春芒告诉记者,才开始那段时间,经常觉得手臂渐渐没了知觉,每次喷完要很久才能恢复。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日复一日早中晚喷水雾,赵春芒坚持了5年。他说,他现在已经喜欢上了这种植物,有了感情。

  愿望:希望铁皮石斛成湿地“原住民”

  “动物要保持野性,植物也一样。”赵春芒说,他日复一日营造的生长环境,就是要让这些铁皮石斛保有深居山林中的“野性”,这才能保证它们最大的药用价值。

  “如果照顾不好,石斛的糖度就会下降,药用性也大大降低。”赵春芒告诉记者。令人欣慰的是,经检测,他精心照顾的铁皮石斛和野生石斛相比,多糖含量、浸出物含量药用成分十分接近。

  铁皮石斛被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足见其获得不易。赵春芒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种植来满足药材市场需求,才能保住野生的铁皮石斛不被采尽绝种。“因此,我这么多年单调又辛苦的坚守是值得的。”

  尽管已经64岁,但赵春芒说他还会继续坚持,等干不动了就收个“徒弟”,将照料铁皮石斛的手艺传承下去。“希望它们能最终适应下来,成为宝应湖湿地的‘原住民’。” 通讯员 梁永富 记者 孟俭;扬州日报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