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明代刘堡减水闸:世界文化遗产点

2020-4-17 15:47| 热度:8364 ℃ |来源:宝应文博|我要投稿

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勇敢勤劳和超凡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标志性的活态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淮扬运河修建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修建伊始,历代政府一直把保障运河的正常通航放在首位。运河的全线畅通是国家统一富强的 ...

  明代刘堡减水闸

  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勇敢勤劳和超凡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标志性的活态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淮扬运河修建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修建伊始,历代政府一直把保障运河的正常通航放在首位。运河的全线畅通是国家统一富强的象征。它经历了三次大的建设高潮期(秦汉、隋唐、明清),成就了今日京杭运河之雄姿,成为世人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

  刘堡闸是怎么被发现的?

  2011年,宝应沿河镇段的运河东岸,为了建设一处码头,工人们正在进行紧张施工。可是,不断出土的条石却打乱了施工节奏,随着施工深入,条石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还出现了几段来历不明的木桩和较多的青砖。施工负责人敏锐地感觉到,他们可能挖到了古代的遗迹,于是将情况反映到了宝应文物部门。经过扬州市考古研究所专家的现场勘探,初步推断该处很有可能是一处古代水工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从11月8日开始,到12月12日结束,历时35天。通过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该处被确认为明万历十二年建造的刘堡水闸。2014年,刘堡水闸与京杭大运河一道被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大运河扬州段北起第一个世界遗产点,也是宝应县唯一一处世界遗产点。

  为什么要建造刘堡闸?

  明代刘堡水闸所在位置的西侧就是宝应湖,当时风急浪高,水流湍急,曾是漕运要道,大量的船只由此通过,常常发生事故。为了保障漕运安全,朝廷集思广益,决定在宝应南门外至氾水三官庙修筑一条越河,越河修成后,明神宗朱翊均赐名“宏济河”,宏济河的水位必须调控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如水量过大,河堤有决堤的风险,但水量太少,漕运的舟船无法正常通行。所以在越河上设置了三座减水闸,朱马湾减水闸、长沙沟减水闸和刘堡减水闸。

  刘堡闸有什么功能?

  减水闸的作用是,当水量太大时,水闸开启,将弘济河内多余的河水引入水闸东侧的里河,再由里河引入东西向的排河向东入海,沿途灌溉农田,造福百姓。当水量太少时,闸门紧闭,为弘济河储蓄水量,保障漕运舟船往来。自此,河湖分离,奠定了扬州里运河之基。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分析,刘堡水闸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还经历过两次大修,后逐渐淤塞,并于今天重见天日。

  刘堡闸的结构是怎样的?

  刘堡水闸本体东西总长约16米,南北宽约14米,遗址南北总跨度约44米。遗址总体呈西高东低态势,可推断当时的排水水流是由西向东排放的。水闸从低向高分别由地丁、铺地石、闸墙组成,其中地丁是具备防腐功能的杉木制作而成的单尖头木桩,长短、粗细不一,它们密密匝匝地与碎石一起夯凿在闸体底部,构成了水闸的底部基础,也形成了水闸东西方向的高度差,铺地石坐落于地丁上方,是闸墙的基础。水闸东西分别由摆手、闸道、砖工组成,摆手又称翼墙,是水闸的入水面或出水面;闸道是水闸排水的通道,闸道偏东处有闸槽一道,显然是用于闸门的开关;砖工在石工的外侧,石工采用半卯榫(sun)结构和外光面内毛面的方式增加稳固性,石工用糯米浇浆砌(qi)筑,进一步加强水闸的稳定性。

  刘堡闸有什么历史价值?

  众所周知,宝应有着2000多年的运河史,大运河宝应段位于淮扬运河中部,全长40.5公里,占扬州段的三分之一,是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邗沟以来,大运河在宝应县经历了多次变迁,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刘堡水闸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经历过两次大修,跨越了明清两朝,是我国大运河悠久历史的佐证,对研究我国水利工程史和里下河河道变迁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运河各类水工遗产点中具有较高的地位。

  如今,当您漫步在刘堡水闸的滨水步道上,东侧是静谧了400多年后再次展示在世人眼前的水工遗存,西侧流淌千年的古运河上依旧穿梭着南来北往的船只,古代水工和现代运河交相辉映,怎能不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杰出才干而折服?

  下一步的刘堡闸将如何打造?

  2019年,宝应县博物馆实施了刘堡减水闸的环境整治及保护展示工程。按遗产点特点规划为“一带四区”,即入口服务区、水闸展示区、展示管理区、滨水休闲区及运河风光带,以展示大运河活态文化遗产为主,兼具游览古代刘堡闸和现代大运河功能,2019年底,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今年,宝应县文旅局已将该项目列入文旅融合建设项目。目前,宝应县博物馆正组织编制刘堡水闸展览的文案大纲,拟在展示管理区实施布展工程,详细阐述刘堡闸在艺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遗产展示、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全面展现淮扬运河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力争将埋藏于地下436年的水工遗存打造成为宝应县大运河文化带上一颗靓丽的明珠。

  来源:宝应文博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