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真不容易,每周一三五要带婆婆去做血透,回到家又要照料体弱多病的公公。”宝应鲁垛镇鉴青村,大家提及张学慧,都竖起了大拇指,称她对公公婆婆比亲女儿还孝顺,5年奔波4万多公里照料婆婆,在当地传为美谈。 带着婆婆四处求医问药 老人基本能生活自理了 “18年了,多亏了媳妇张学慧。”今年75岁的村民刘小龙说,2002年,邻村姑娘张学慧嫁到戚家,就没有少吃过苦,现在她的婆婆病轻了许多,吃饭也香了,精神比以前好多了。 说起自己身上有多种疾病,今年62岁的婆婆李长英深深叹了一口气,她说,10多年前,自己先是患上了骨关节炎,发病时疼痛难忍,无法下床走路。 “那年儿媳刚嫁过来。”刘小龙说,张学慧看婆婆为这病没少受罪,心急如焚,于是就四处问药。 每次听到有关全身骨关节炎的消息,张学慧都打起十二分精神牢牢记住,无论多远的地方她都想方设法带婆婆去试试。为此,张学慧不知少打了多少个零工,收入少了许多。“只要能治好婆婆的病,让婆婆不再疼痛,少苦些钱算不了什么。”张学慧说。 经过多年的治疗,婆婆的关节炎病情终于改善了很多。有人问张学慧,如果治不好婆婆的疼痛,你会怎么办?“我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治好她的病。”张学慧说。 清贫的家庭很和睦 可偏逢屋漏连夜雨 随着女儿、儿子的出生,家里又呈现出勃勃生机。“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也和和睦睦。”张学慧说,就在一家人努力勤劳致富时,2014年,婆婆关节炎有所好转时,却又偏逢屋漏连夜雨,婆婆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公公患上了胆结石。 “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张学慧说,她常常陪伴婆婆挂完吊水后,又要到公公病床前端饭送药,并时常拉着婆婆从鲁垛到宝应县城求医问药。 有一次,一位在镇卫生院看病的村民,看到张学慧为公公戚桂柱端茶喂饭,连连称赞说,“这样的好闺女现在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这哪是我的闺女呀,她是我儿媳妇,比亲闺女还亲。”公公戚桂柱激动的说。 “像张学慧这样的媳妇真的很贤惠、孝顺。”村党支部书记高瑞广说,面对繁重而艰难的家庭,倔强的张学慧硬是给扛了起来。 张学慧经常说:“丈夫在外打工,两个孩子读书需要钱,虽然生活非常辛苦,但我不敢生病,因为自己不能倒下,自己是这一大家人的依靠。” 每周三次带婆婆做血透 五年奔波距离可绕赤道 2015年,李长英病情稳定后,医生嘱咐她好好休养,并需要每周三次去做血透。“公公体弱多病,送婆婆的担子又落在了她的身上。”张学慧说,要做血透需要到柳堡镇,每次都是早早的骑电动三轮车先将婆婆送过去,她又赶回家来,送孩子上学、买菜、烧饭,洗衣服,然后,又去柳堡镇接婆婆回家。 “每周一三五去,一天四个来回。”村民尤大秀说,从家里到柳堡镇有10多公里,一天要四十多公里,张学慧风雨无阻。 2019年秋天,公公再一次生病住进了镇卫生院想喝鱼汤,正照料他的张学慧出门弄了碗鱼汤回来。 后来,戚桂柱才知道,张学慧出门没带钱,想着他要喝鱼汤,厚着脸向附近的饭店老板讨了一碗回来,提起这事,戚桂柱总是觉得他们拖累了张学慧。 5年的时间里,张学慧天天照顾着公公婆婆,从村里到柳堡镇,一年365天,有近200天来回奔波。有村民说,这5年中,张学慧奔波的路程算下来有4万多公里,赤道也不过这个距离,而她,为了婆婆,仍每天来回辛苦奔波。 本文系我爱微宝应(ID:baoying_0514)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