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应新闻 查看内容

宝应射渔村:从“捕鱼为生”升级为“捕鱼表演”

2020-5-12 14:27| 热度:3284 ℃ |作者:徐成|来源:扬州学习平台|我要投稿

宝应县射阳湖镇射渔村地处镇域东南部,辖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3.93公顷,其中耕地19.07公顷、水域11.67公顷。户数975户,人口3201人,其中从事捕捞、养殖渔民1325人,占总人口的41.39%,水产养殖面积5.5公顷,共有塘口45个,机动渔船1233 ...

  宝应县射阳湖镇射渔村地处镇域东南部,辖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3.93公顷,其中耕地19.07公顷、水域11.67公顷。户数975户,人口3201人,其中从事捕捞、养殖渔民1325人,占总人口的41.39%,水产养殖面积5.5公顷,共有塘口45个,机动渔船1233条,其中捕捞作业渔船613条,住家渔船620条。全村有90个姓氏,7个民族,以汉族居多,还有彝、哈尼、壮、土家、布依、土等6个少数民族。

  渔文化主题彩绘扮靓渔村

  渔民上岸,渔村建起来

  民国时期,渔民住所不定,行政区域难以划分,村境渔民皆由散居户以同一种生产渔具捕捞水产品及同姓宗亲组建了“渔帮”,鼎盛时期共有渔帮十多个,分别为网帮、卡帮、罱帮、丫子帮、枪帮、生意帮、钩帮、刺罩帮、叉帮、蚬子帮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村境渔民无地无房,常年以渔船为家,住地随捕鱼地点的改变而改变,多数渔民户几代人同住一船。为保障渔民生活,1965年,射阳湖公社划出高夏、廖徐、四联等村部分土地,兴建3个渔民新村,实现渔民岸上定居。1966年后,两次从廖徐、四联大队划入荡田43.33公顷,发展农副业生产。2000年3月,射阳、廖西、高东3个渔业村合并组建射阳湖渔业村(射渔村)。

  渔民从渔船搬迁到宽敞的居所

  村内民居错落有致

  村庄内道路整洁

  水泥路四通八达

  改革开放,渔民富起来

  改革开放40年,小渔村华丽蜕变。改革开放后,渔民亦渔亦农,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9年,3个渔业大队粮食总产量超历史三成,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获得奖金300元。渔村转变传统捕鱼方式,开始机械化跨省捕捞,近海作业,这给渔民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入,1995年,射渔村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小康村。1996年,射渔村实现农业、多种经营总产值868万元。2001年村组合并后,全村耕地面积18.33公顷,农业总产值2397万元,其中渔业1127.55万元。2010年起,在承包内陆河沟养殖的基础上,鼓励渔民发展水产养殖业。2012年起,全村大部分捕捞户逐步转为水上运输和承包水面养殖。年规模养殖面积40公顷。2016年,全村实现农副渔业总产值4755万元,其中农副业837万元、渔业3918万元。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射渔村大力发展发展农副业生产,先后兴办村小、村办厂,兴建合作医疗室、影剧院、农家书屋、渔民服务工作站等村级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四好农村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新建多个农村公厕

  新建桥

  污水处理系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群众幸福感

  乡村振兴,渔村“靓”起来

  2015年,射渔村创成为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全村社会总产值1.30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7万元。

  今年以来,射渔村党支部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创建省级美丽乡村作为主要工作,带领村民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大美画作。

  曾经的渔村开启强力“美颜”模式,通过河道清淤、农田沟渠改造、外墙出新、村道改造、驳岸修筑、景观绿化等多项举措,对道路、河道、绿化等方面进行大力清整。如今走进渔村,口袋公园、村庄停车场、公共厕所、渔乡大舞台等相继建成,原先杂乱的村庄已变得处处是“景”,一排排整齐划一、兼具“生态”与“人文”特色的村民住宅,在成片水稻田的掩映下,在小桥、云烟、桨声、芦花、白鹭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安静祥和、生机勃勃。

  旧校舍变成渔文化主题公园

  渔村大舞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积极创建“美丽乡村”

  传承民俗,乡愁浓起来

  家乡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然而却给村里老人带来了“幸福的烦恼”。

  章钩捕鱼是射渔村渔民最具特色的捕鱼方式,是射渔村的一张地域名片。据老人介绍,这种传统的捕鱼方式已传承了好几代。章钩捕鱼的渔民是属于“渔帮”的钩帮,它的操作过程是:先用线将小钩的一端扣牢,再把扣在钩上的线紧扣在一根尼龙线上。取一个盆,在盆边用泥巴上一圈泥土,把准备好的线钩,钩上红蚯蚓后,顺着盆边将钩子系线的一端按在泥土上,行成一圈,到傍晚六点左右出船,放到河里。在放钩前要找一条合适的河道,在船头上放一块能保持盆平衡的木板,将钩盆放在上面,用一个坠子扣着钩线放到河里,然后船一直顺着河道放完,大约过3个小时左右,再将钩收起来,最后将钩上的鱼取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捕鱼方式已不适应渔民的生产生活,全村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户渔民会用章钩捕鱼,这种独特的捕鱼方式也随之濒临失传,这正是老人们所担心的。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射渔村深谙乡村的硬件可以重建,而以文化为内核的“灵气”则不可复制的道理。他们也深知,渔文化是经过几辈人生产实践和积淀才形成的特色文化,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射渔村将保护和传承诸如“章钩捕鱼”等民俗文化,深挖水乡生态、渔民体验等资源,擦亮“一村一品”乡村文化品牌,结合全镇乡村旅游的开发,打造精品路线“一日游”等,在留住乡愁的同时,实现创收。

  回眸这几十年,渔村人乘着党的改革春风,锐意进取,经历了从无到有、由穷变富的华丽蜕变,如今的渔村人,有吃、有穿、有房、有车,更有梦!

  作者:徐成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