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宝应散记

2020-5-16 14:41| 热度:20880 ℃ |作者:沈宗祥|来源:宝应作家|我要投稿

作为宝应人,真正对宝应又了解多少呢?写下了题目这几个字,看上去“宝”字还像个宝,“应”却不像字了,又连打了个“应”字,跳出来“应该是”,原来是“应该是宝”!对了!生在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便是我们的乐园。水泗公社,我 ...

  宝应散记

  沈宗祥

  作为宝应人,真正对宝应又了解多少呢?写下了题目这几个字,看上去“宝”字还像个宝,“应”却不像字了,又连打了个“应”字,跳出来“应该是”,原来是“应该是宝”!对了!

  生在农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便是我们的乐园。水泗公社,我直到上初中,学校组织看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才去了第一次。还记得尤培海老师带领我们排着队浩浩荡荡步行六里路,赶到电影院,看了这部催泪的台湾影片。更远的射阳公社第一次去也是沾了电影的光。《少林寺》横空出世,人们趋之若鹜,村里专门开机船带人去射阳看,我也溜上了船!没多久,放映队也来村里放这部电影,林上大操场上是人山人海。我因为看过了,兴奋地为家人们当起了解说员。说起来,我到最近的乡镇都是和电影结缘的。那更远的宝应县城呢?他在我的心目中就是大城市了!

  借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东风,我父亲凭借面点手艺,成了村里最早一批“下海”的生意人,先后租庄上刘学枝家、颜为筛家、大徒弟沈文号家,一段时间又在小学校南墙搭了棚子做生意,后来承包了庄上的大楼,终于稳定了下来。我家馓子远近闻名,村里人走亲戚,送月子礼带几斤馓子是很有面子的。我大哥得到父亲的亲传,刚到泰州时没有合适的门市,就是在船上炸馓子摆到菜场上卖,一炮打响,最高峰时一天要做近百斤!终于盘下了当时菜场大门口的门面!后来菜场几次搬迁,但每次大门的位置都当仁不让是我大哥的。炸馓子很辛苦又繁琐,大哥现在很少做他们起家的这个活了,只在他儿媳妇做月子时又做了一回。但他门市上早点的品种还是很多的,我有时还专门过去喝豆浆吃油条呢。“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我父亲也靠这成了村里的第一批“万元户”,另一位便是靠养鸭闻名的沈彩庭。

  扯了这么多,“宝应散记”真成了“馓”记了!别急,我心目中的宝应就要来了!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只要抱定目标,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干,发展是硬道理,前进也就是必然的了。反之,如果因循守旧,靠等靠看,碰到事情,抱怨别人,不爱惜自己的锅甚至试图甩锅别人,衰败也是不可避免的了!父亲在老家实现了“小目标”,这时我大哥基本能独当一面甚至也带徒弟了,父亲便让母亲在家支持他做,他带着大徒弟沈文号“闯”宝应了。

  凭着林上人在宝应的人脉,父亲在北门外大街找好门市,更靠着过硬的手艺,很快在宝应打出了名气。早上烧饼油条顾客盈门,下午五十斤面的馓子供不应求。因为父亲在宝应的发展,我的第一次宝应之行在初中一年级的暑假实现了。当时的车站还在安宜东路上,现在已是四通装饰城了。宝应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叶挺路上高大繁盛的梧桐树和沿街店铺的流行歌曲,跟着沈维雄(他在航运公司上班,回家时父亲请他带我上宝应)一路走来一路歌,歌声增加了我初到县城的兴奋,又掩饰了乡下孩子的一丝莫名的胆怯。很快到了鱼市口,维雄老太爷往北大街方向一指,说你父亲现在肯定在炸馓子呢,你直接走就看到了!北门外大街3号——我终于看到了父亲熟悉的身影,他也真的正在绕着馓条呢——这也是我宝应的第一站!前年我还专门去拜访了房东呢。后来上学工作几进几出宝应,但这第一次,懵懂中带着兴奋,胆怯外更多好奇的味道总是难以忘怀。现在终于分清了北大街、北门外大街,中大街,鱼市口,南大街、南门外大街,小南门,东门大街,上河堆(西)——从这就可以简单理出老宝应城的脉络了,有空顺着走一走,“一袋烟的功夫”真的能走一圈呢!那时的第一百货大楼肯定是要逛的,现在变成小公园了。对面的红卫桥药房、五金商店还在,只是已变成私人的了,邮局还在,也已空置了,记得那时候还有一位老者专门帮人写信呢,愿意的话还可以用毛笔写,古色古香,这样的书信保存好了,应该可以传家了吧。人民商场好像也去过,只是现在找不到了。后来宝应商业的“四朵金花”——华联大厦、供销大厦、亚细亚商场、商业大厦竞相开放,各领风骚!华联的前身不记得是什么名字了,但我记得他的外面是玻璃展窗,里面经常展示宝应的特产,我们林上十几节的大白藕也曾在这露过脸呢!宝应亚细亚不知和郑州亚细亚是否一脉,但借当时郑州亚细亚火爆的东风,宝应亚细亚也是红火的很。现在的亚细亚还在坚持着本“专业”已难能可贵了,城区老百姓还能就近逛逛,不然就要到更远的吾悦广场了。

  要想富,先修路,这对乡村和城市都是一样的。中国人作为基建狂魔是自带基因的,筑长城,凿运河(大运河的千年贯通,对我们宝应的发展功不可没,运河申遗成功,宝应当然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问题来了,宝应人请思考一下,宝应境内的子婴河、大运河、宋泾河哪条河更出名呢?角度不同,答案也许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朝代,宝应人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说到春秋故里——宝应夏集说不定还是夏朝都城呢!今天不才不妨在此大胆假设,敬待专家学者小心求证。通过他们的孜孜努力,宝应各乡镇已有不少文物在宝应博物馆展示了,宝应先民刀耕火种的场景也栩栩如生地在这里重现!疫情期间,农村大爷、小区门卫大叔灵魂拷问“你从哪里来?”我们是不是也要问问“自己从哪里来呢?”有空去博物馆看看吧!知道了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走好前行的路吧),直到如今的高速公路,铁路,高铁……宝应人当然也不例外!运河大堤(老淮江公路)、新淮江、233公路、高速公路(高速出口,便是迎接宝应宾朋的宝应大道!条条大路通宝应,宝应大道连天下)……高铁马上也要通车了,高铁站正在如火如荼 地 建设中!安宜路,叶挺路,泰山路,白田路,苏中路……也顺理成章的跟着扩宽增长 。 宝应的路变宽变长了,宝应城也跟着变大变高了!现在开着车半天也绕不完了吧?游子回宝,不开导航,估计家门还难摸呢!

  一路奔跑的宝应人,是否还记得老城区的模样?

  鱼市口,五条街不必说了,你带孩子去过水巷口吗?是否听说过不见天井巷 、 发财巷?一人巷、一寸巷到底哪个更胜一筹?灯笼巷还有东西之分?是否又属于同一个社区?古董巷里到底有多少古董?毛家当铺高墙深院里是否还有无主的当物?宝应学宫、状元坊又在哪里?朱家巷里出了多少秀才进士……宝应人 , 带孩子逛逛宝应吧!何必总惦记着周庄甪直,马来西亚新加坡!让孩子顺着千年流淌的宋泾河了解宝应认识宝应,知道根在哪里,才会爱宝应,爱家才能爱国,爱之树需要有根的!

  我小时候在林上走遍了田间地头,河东河西,南小圈子,北大圩子,熟悉林上的每一条河,每一座桥……至今才会对家乡恋恋不忘,爱得如此深沉!宝应人,不论是城乡的孩子,都应该让他们晓得博物馆的象牙有多长?是否是中华第一牙?水巷口在哪里?伟人会告诉他们到底为什么而读书!周公踏着水巷口坚实的石板路,从这里出发,为中华民族探索坚定的自立自强之路!宝应的孩子,对宝应的风土人情感同深受,如数家珍,将来不管身在何处,才会知道自己来之哪里,根在哪里!才不会迷路,甚至失去方向!

  宝应是一部书,作为宝应人,我至今还没读够读透呢! 但如果朋友来了,我自信还是能做做向导的,有朋自远方来,宝应人不亦乐乎!

  写了这么多,突然不知如何收场了!现在有幸在宝应各个乡镇奔波,大家不嫌烦的话,有时间再写写散记二、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莲藕冬有雪。宝应、林上走一走,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借用宋人释绍昙的《颂古》。

  偷得浮生几日闲,艳阳宝应来走走!

  注:本文图片皆为作者提供。

  本文系宝应作家(ID:byzazhi)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

  沈宗祥,男,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水泗林上人。曾就读于林上小学、初中,曹甸高中、宝应城北中学,南京大学。曾就职于扬州中宝药业公司、安宜综治办、宝胜集团、扬子江药业等。现自由职业,游历四方,努力知行合一。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