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子的传说 文/范敬贵 我发现,一般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等古建筑门前常见一公一母石狮子。这是为何?有什么来历? 我想可能是古代的时候有镇宅的思想,古人经常用一些壁画或者石狮子这样的摆件为镇宅的吉祥物,保家宅平安。 狮子来自于非洲东部和南部,据传在2.1万年前,才来到亚洲,但也仅是在印度等地方。我国真正有狮子是在汉朝开通丝绸之路以后,有别的国家向中国进献了狮子。因为狮子的外表威风凛凛,非常有王霸之气,和中国传说中的神兽狻猊非常相似。 狻猊,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龙生九子之一,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坐下当了坐骑,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佛教的流入也彻底让狮子大红大紫,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就天露异象,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以及文殊菩萨的坐骑也是狮子,所以古代帝王开始对这种动物情有独钟,陵墓之中也放置了很多狮子的雕刻,起到震慑的作用。 狮子形象最初的时候,只能帝王家使用,之后它也也走入了富贵之家,真正流入民间是在唐宋之后,“坊”的柱子下都有石头来防风抗震,百姓们就利用这些石头进行创作,雕刻出一些吉祥的兽类来镇守门宅,麒麟和狮子都是热门,这也是石狮子的由来。 石狮子很受人们的喜爱,将它作为吉祥的象征。明清的时候,石狮子镇门已经成为普遍流行的事情,既是为了保护家宅平安,也是为了显示自己家的富贵。门口狮子镇宅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讨个心安也是好的,所以这样的文化仍然在流传,狮子也成为人们眼中的吉兽。 石狮子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狮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艺术中的龙与狮,一个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个是吸收外国艺术而民族化了的,它们胜过许多动物形象,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所用。石狮雕刻艺术,不仅反映我国劳动人民吉祥的愿望,也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很高的艺术造诣,为华夏建筑增添了一份光彩。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 石狮子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的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 在门前放置一对石狮,其中有大讲究!按照古人信俸男左女右的说法,石狮的摆放也有规定,左边摆雄狮、右边摆雌狮。而且必须摆的是一公一母,不能摆两只一样的,这里面也有阴阳调和的意思。 宝应纵棹园南门鱼化龙四个石柱下面雕饰的两对雄雌石狮,小狮子在母狮的前掌下面,十分可爱。纵棹园东边画川书院牌坊下有对石狮雄盘绣球,雌抱幼狮,雕刻精致。特别是纵棹园大门的两侧(北门)门口有一对明代石狮,狮高二米,雕刻精致,虽历经四百多年沧桑,仍栩栩如生。这一对石狮子。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陪伴着沧桑巨变,目睹着朝代的兴衰更替。 据有关史志记载:这对石狮为明万历年间常州府武进县一个叫陈策的居士所献,石狮原立宝应泰山殿门前。当年泰山殿为江淮巨观,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瞻仰观光,赞其雄伟,亲赐墨宝“天下第一名山”。僧人将皇帝御笔制成金字牌匾,镶嵌在一高高的牌楼中。历经数百年变迁,加之战争,泰山殿今已荡然无存,但石狮依旧还在。牌楼“文~革”前尚存,小时候我常这里玩。 据说1951年国庆节前,县政府派建筑工人至泰山殿搬迁一对石狮子时,周围市民纷纷而来,他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大人们无不流泪,十分感慨地说我们这一辈能看到石狮再回来就好了。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完全被毁,从此在人们头脑中产生一种重建泰山殿的梦想。 这对石狮有两个传奇故事:一是当年泰山殿附近有一个叫黎金元的老汉开豆腐店,老汉和老伴两人每晚磨一缸豆浆,第二日凌晨起来做豆腐,白天去卖。一日,黎老汉发现缸中磨好的豆浆忽然少了一半,以后日日如此。老汉心中纳闷。就和老伴说好,夜间两人躲在暗处观察。只见半夜子时,做豆腐的那间房门忽然被推开,悄然而入两大一小三只狮子,一进门就一起伏到缸边,“咕咚咕咚”喝起豆浆来。黎老汉又气又急,跳进屋中,操起一根扁担就打。听到人声,两只大狮子蹿出门就逃,小狮子跑得慢,“当”的一声,被砸断一条腿后,也一瘸一拐地跟着大狮子向泰山殿方向逃走了。第二天,黎老汉一看,打断的竟然是条石腿!再跑到泰山殿门口一看,小石狮真的断了一条腿。 还有一种传说,古时在宝应的城北,有一家豆腐店,店主人每晚做好两缸用于次日出售的豆腐脑。有一段时间,店主人每天早上起床后就发现提前做好的一缸豆腐脑都会莫名其妙地“蒸发”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弄清豆腐脑“蒸发”的原因,这天的深夜,店主人悄悄地藏在缸后静观其情。当到了黎明时分,只见两个庞然大物飘然而至,前爪伏于缸口,大口地吞食豆腐脑。店主人见状,便抄起铁棍使出浑身力气,对准两个庞然大物就是一阵狂砸,其中一只怪物的前爪被砸中,吼叫一声便迅速逃走。天亮后,店主人在缸边拾到一只石狮前爪,遍城寻访,却见泰山殿门前有一个石狮缺少一只前爪。 不管哪种传说,后来那条断腿被泰山殿方丈令人用糯米汁接上。细心的人可以看到,小狮子有一条腿是接上的。 还有一个传说更奇异,说不知哪年哪月,宝应运河西有一孝儿,独自一人赡养瞎眼寡母,日常生活靠去柴滩打柴草,然后过河到城中卖草换钱维生,孝儿卖完柴草后常在泰山殿大门口歇息。一日孝儿遇一仙人,仙人告诉他,运河西将有大变,如见到泰山殿门口石狮眼红,应即刻搬迁。仙人说完就不见了。孝儿对此深信不疑,遂常来泰山殿门口看石狮。此事为一无赖得知,即打算戏弄孝儿。一日无赖用猪血将石狮眼悄悄涂红,孝儿一见大惊。赶紧过河狂奔回家,驮起瞎眼妈妈就往高地跑。说来也怪,孝儿前面刚走,后面土地就陷落下去。孝儿背着母亲跑呀跑,后来跑到一个叫金牛庄的地方,实在跑不动了,就停了下来。此时大地也跟着停止了陷落,陷落的地方就成了今宝应湖。 因为石狮真实地存在,,它的故事还在继续:解放后,因泰山殿已消失,石狮带着它的孩子,被置于宝应当时的最高学府——宝应县中学大门口。石狮从此告别了暮鼓晨钟,与琅琅书声、歌声、孩子们的笑声为伍。 这对石狮是幸运的,在那个特殊年代,被细心的市民埋进地下保护起来,地点就在纵棹园的北边。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城市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将叶挺路打通并向东延伸,施工人员在纵棹园的北边、原宝应中学大门西侧发现了当初被埋到地下的一对石狮。 出土的一对石狮从外观上看,仍是完好如初。施工方经请示县文化部门领导,将它们移至纵棹园门前,作为镇园之宝。 泰山殿是宝应历史上最大的庙宇,2012年11月份,县佛教协会特具申请,请求省宗教事务局审批,至2013年1月底,省宗教事务局根据《行政许可法》条款的规定,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县政府及时在老城区染料厂成立“泰山殿工程建设办公室”。 2014年年8月21日,泰山殿一期工程,在阵阵鞭炮和祈福声中打下了第一根桩基。从此工地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在互相交谈中说重建的泰山殿约10万平方米,总投入约10亿元。 泰山殿自2017年8月份启动重建工作以来,目前,碧霞宫主体已经完成。 我县决定重新建设泰山殿。重建后的泰山殿历史文化景区,将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据有关人介绍,一期工程中总面积7800平米的地下停车场已经完工,可同时停靠200辆汽车。一期工程完工后,项目部还将在恢复泰山殿历史文化街区原有旧址的基础上,新增中国佛教历史人物艺术馆、前贤堂、美术馆和舍利塔等建筑物。泰山殿重建实现了宝应人的梦想! 据说,这对石狮又搬回到了新建的泰山殿,经历过四百多年的苍桑,现在人们看到的这对明代石狮,依然是那样地威武雄壮,石狮仿佛在向人们倾诉这古城的历史、明清的逸事、近代的辉煌 …… 本文系泽文梦笔(ID:zewenfjg)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