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家乡的春耕

2021-3-31 09:56| 热度:85340 ℃ |作者:石伟|来源:勤耕有益|我要投稿

一日午后有闲,摆弄手机刷屏,不经意间一幅图片映入眼帘:画面里,昂首甩尾的牛,戴斗笠、提牛鞭、打赤脚的农人,一前一后地行进在石板桥上,行走在阳光明媚、草木泛绿、生机盎然的春色里。目睹这一真切生动的画面, ...

  家乡的春耕

  石伟

  一日午后有闲,摆弄手机刷屏,不经意间一幅图片映入眼帘:画面里,昂首甩尾的牛,戴斗笠、提牛鞭、打赤脚的农人,一前一后地行进在石板桥上,行走在阳光明媚、草木泛绿、生机盎然的春色里。目睹这一真切生动的画面,儿时家乡男女老少闹春耕的情景,顿时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勤。”记忆中,立春后的惊蛰一过,我的家乡苏中水乡,春风和暖,柳丝泛绿,燕子呢喃,草长莺飞,大地复苏,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时的庄稼人不淡定、坐不住了,开始巴望着秋天的忙成,纷纷走出家门,走出村庄,来到田间地头,开始了一年的春耕备耕繁忙劳作。

  人勤春早。薄雾缭绕的清晨,庄上的“牛司令”杨伯、元叔披蓑衣,戴斗笠,赶着两头膘肥健壮的耕牛,扛着犁铧,打着赤脚,兴匆匆走出牛棚,奔向田野,开始为春耕热场。在长着大片翡翠般黄花草的田里,他俩一前一后,扶犁扬鞭,声声吆喝,只见犁铧向前,土浪翻腾,一行行新耕的泥土不断延伸、扩展。那泥土黑黑的,亮亮的,冒着袅袅热气,散发悠悠清香。到傍晚时分,原是一大片绿地变成了黑黝黝的沃土。

  天刚蒙蒙亮,寂静的村庄喧闹起来。村里的男男女女担着粪兜、拖(扛)着铁叉,忙着下田给没长越冬作物的田块挑粪、布肥。这时,田头顶角二、三米见方的粪池(冬季挖坑屯积),成了“围剿的战场”,男子汉们从这里把一担担有机、肥力十足的猪脚粪,踏埂跨沟挑进大田里,风也似地穿梭不息。田间的妇女跟着男人们的节奏,操着铁杈把刚布下的一堆堆猪脚粪,用劲均匀地撒向四周。这些布过粪肥的田块,就等着老牛耕翻犁耙了。

  春耕正当时,田间育秧忙。庄稼人知道,春育好秧苗,秋收万担粮。于是,早春村上几个懂行的“老把式”便忙乎着做秧池、捂稻种、育秧苗,像照料襁褓中的婴儿般不辞辛劳,精心细致。先是在土质松软、有肥力、且通透性能好的田畦里精耕细作,做成一垄垄平整细腻、软泥光滑的秧池,地表面洒上薄薄的草木灰。撒种的农人站在两垄间的沟漕里,缓缓后退着身子,轻轻点撒着浸泡过、冒有白芯的稻种,看到那里点稀了,又上前补撒少许种子。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农人还给秧池在夜晚盖上一层薄膜,用以保温、保湿,只到稻种绿芽露头,嫩叶渐长。

  春耕备耕就绪,只是序幕,紧接着的“大戏”一一插秧,便紧锣密鼓地登场了。

  天还没亮,整个村子还在沉睡中,生产队长吹起清脆的哨子,高声嚷嚷:“起床喽,下地干活喽!”不一会儿,静寂的村庄、田野变得喧闹起来:田间地头嘈杂的说话声,赶牛的甩鞭声,挑担的号子声,鸡鸭鹅的吵闹声,小狗的“汪汪”声,汇成世上最动听的乡野乐章。

  这边的秧池田里,人影绰绰,人声喧杂。一队青壮妇人顶着晨露,卷着裤腿、衣袖,面前横着一把黄亮的稻草,围着秧田便拉开了拔秧的架势,只见她们两手并用,贴着秧苗根须“嗖嗖嗖”拔苗,“呼啦啦”淘苗(清洗根须浮泥)。几次往复,便双手一合,随手抽两三根稻草在秧苗腰部缠绕、扎扣,一转头,秧把抛落身后。动作一气呵成,熟稔而迅速。一个早趟,秧池田里布满一扎扎水灵嫩绿的秧把。

  经过犁耕浸泡过的大田,这时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五更时分,借着月色和星辰,元叔已和他的伙伴在犁耙了。老牛卖力奔突,犁耙“嚯嚯”向前,他叉开腿脚,一手牵绳,一手扬鞭,倾斜着身子立于犁耙板上,不时吆喝两声,沿田块四周,由外向内一遍遍打着圈儿。犁耙过处,哗哗作响,溅起一波水浪。犁耙过的水田,疏松细腻,平整如镜,水面上冒着气泡,漂浮着细碎的黄花草叶片,散发清新鲜活的气息。没等元叔收耙转场,挑秧组的壮汉们哼嗨着,从秧池田那边挑来秧把。挑秧手从半人多高的秧挑子里,在田埂上使劲将秧把连珠炮似地抛了出去,一条条弧线在空中划过,像是“天女散花”;一把把秧苗垂落田间,宛如“满天星斗”。

  晨曦初露,清风微凉。这时,四十多人的娘子队伍,从秧池田那边熙熙攘攘走来,在田头“一”字排开,十分壮观。站在左首排头的葛大娘(妇女队长)最先跨进秧趟(事先打好的秧志行)里,见状,一个个挨着迅速进入自个的秧趟。“开始喽”,妇女们立马进入状态,倾身弯腰,左手操起秧把,右手从左手指分拣出的秧苗不停插入泥田,像蜻蜓点水般上下跃动。六株一行,从左往右,自右向左,来回往复,身子往后自然挪移,动作娴熟、敏捷、轻盈,又富有节奏。大伙标着领头的,你追我赶,生怕落后。不一会,葛大娘第一个插完秧趟。她抬起头,朝右侧打秧志的几个小伙笑着打话:“喂,伢嵬(孩子),我们快赶上你们喽,加油啊!”这一声催阵,让几个娃急了,更加快了手脚,移杆、拉线、布秧,一下子又拉开了与插秧队伍的距离。就这样,插秧进行时,紧张不停歇,直到太阳西垂,晚霞满天。早上还是白花花的水田,傍晚便换上了横竖成行、秧田均匀的一片新绿。

  光阴如梭,沧桑巨变。现在,家乡农业实现机械化,科学种田普及化,土地体制流转化,几十年前牛耕作,人栽秧,犁耙田,池育秧的情形已随历史悄然退去。即便如此,远离故乡的我,每到春耕、栽插时节,儿时记忆里那如火如荼的春耕场景,那亲切熟悉的劳动身影,那饱含诗意的田园图画,总时不时在脑海中闪现,总让我情之所往,心起涟漪,挥之不去,充满怀想!

  来源:勤耕有益,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