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古城宝应百年老桥:张仙庙桥

2021-12-18 10:06| 热度:20537 ℃ |作者:王红霞|来源:宝应作家|我要投稿

张仙庙桥位于宝应古城东侧五条街南,是老城里仅存的一座石板桥,南北向,跨穿城而过的宋泾河上。桥长4.5米,宽2.7米,由六块整条石板架成,栏板望柱,均为石作,两头石柱卯榫而合,石栏高0.45米,石柱高0.75米。2000 ...

  古城宝应百年老桥:张仙庙桥

  王红霞

  张仙庙桥位于宝应古城东侧五条街南,是老城里仅存的一座石板桥,南北向,跨穿城而过的宋泾河上。桥长4.5米,宽2.7米,由六块整条石板架成,栏板望柱,均为石作,两头石柱卯榫而合,石栏高0.45米,石柱高0.75米。

  2000年5月,此桥被宝应县人民政府列入“宝应县文物保护单位”。

  先有庙,后有桥。张仙庙原叫张仙祠,现今不知所踪。明《万历志》载:“张仙祠,在仲家铺,知县耿随龙助建,邑人吴敏道撰碑记。”清《康熙志》载:“张仙祠,在鱼市口东,明万历十五年建。”现桥重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石桥四柱阴刻“张仙庙桥”“送子桥”“甲寅壬五月”“邑人重建”为证。

  “送子桥”是因为张仙是民间传说的送子之神。宝应昔日的《张仙送子图》,张仙一身华贵打扮,肤白貌美,他左手张弓,右手执弹,作仰面直射状,右上角还有一只天狗,张仙所夹“弹”与“诞”字谐音,暗含“诞生”之意。据附近年过古稀的老人回忆,每逢三月三、九月九为祀张仙之日,桥下停满了木船,桥上挤满了人,祭祀后,香客们到中大街、鱼市口、五条街品食购物。

  张仙庙桥的北侧是五条街,现在学墩社区也搬到此处,原来热闹的古街现今依旧人来人往;桥南有住户,有机米的小作坊,西通芦家巷,谈笑声、招呼声不绝于耳。

  一个冬日的上午,我又走到张仙庙的附近,几位老人坐在院门外路边上随意聊天,有的在电线杆之间扣的绳子上晒被子;有的把菜铺在地上,抓起一把在手,边和路过的邻居打着招呼边择着菜,阳光下的老人们开心地聊着家常:我儿子要我到北头他们买的高楼住,我才不去呢,就像坐牢样的困在楼上,和对面人家也不说话,到小区楼下玩吧,没有一个人认识的,孩子们要是不在家,一天都没得人和我说话。是的是的,我姑娘早在扬州安了家,叫我去享福住段时间,我三天没有蹲到晚就回宝应了,还是在自己家里自如,巷子里住的舒服又方便,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老巷子里现在多是老年人在居住,而老年人也适应、喜欢住在巷子里,他们的生活习惯数年不变,固有的社交范围,稳妥安心,不同于年轻人的饮食,简单清淡。

  张仙庙桥北侧西桥头有棵年代久远的柳树,根深扎在地下,像是陪伴也像是守护,据桥南边那家妇女说,此柳树足有40年了;潘老太拄着拐棍走出张仙庙桥巷,走上张仙庙桥,几十年了,日日如此,她的浓密青丝在柴米油盐的日子中变成满头银发。

  张仙庙桥为昔日最繁华五条街的南北通衢要道,如今,饱经风霜的它依旧横卧在宋泾河上,方便络绎不绝的行人往来街巷。

  文图/王红霞

  本文系宝应作家(ID:byzazhi)出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