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正青春(三) 文/周以耕 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他却早已远去,这首诗的名字叫青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也是用来回忆的。当人生夕阳时寻味青春溅起的朵朵浪花,精彩的,甜蜜的,苦涩的,必有一番感慨绕心头。 ——题记 一大一小 1985年,我31岁,参加工作整16个年头。那年秋天,我带着圆梦的喜悦,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跨入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宝应分校的大门。感慨无限,难以言表,如饥似渴地汲吮着书本里流淌出来的知识乳汁。 第一堂课是《中国通史》,翻开课文第一章第一节是人类的起源。我们的学习是从猿进化到人、从野蛮进化到文明、从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社会开始的…… 刘金城老师在语文课开课之前,用粉笔在黑板上了写上一个“尖”字,把“尖”字拆成“小”和“大”两部分,他解释“小”字头代表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大”指大学生,是当今中国的天之骄子。 党员与大学生合而为一成为“尖”子,指我们是当今的人尖子。同学们面面相觑,方才明白刘老师的深层次寓意,暗喻我们在课堂上学习,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我们寄予的希望。不愧为大学老师,不用语言说教,用一个“尖”字给我们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入学教育课。 电大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全国知名教授是我们的主讲老师,以广播电视录音等音视传媒教学的远程教育,是师生不见面的教学。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以自学书本教材为主。考试没有考前辅导,没有老师解答疑难杂题,每次期末考试都是全国集中统考,全省集中阅卷,考试和高考一样严格。要想考出好成绩还不是人们所说的那么简单。 全日制脱产学习,是我补回蹉跎岁月耽搁损失的最好时机。我以勤补拙、笨鸟先飞的姿态投入学习中。寒冬酷暑假期的教室学生稀少,但总有我的身影;夜晚灯光下的教室必有我读书的声音。寒冬,手捂热水袋;酷暑,颈搭湿毛巾。对每门教材反复阅读多遍,直至弄懂弄通搞明白。 第一遍粗看:随着录音的播放把书中的重点用笔勾画出来。 第二遍细看:静下心来把书从头到尾全面仔细地看一遍,对名词解释、重要内容、重点问题用笔勾出,弄懂它的意思,搞懂它的脉络主线,领会精神实质,第二遍下来已能掌握全书的基本概念。 第三遍精看:对全书详细再看一遍,在第二遍基础上拾遗补缺,对画出的重点和名词开始默背。这一遍下来,对全书已能了如指掌,指到那里会到那里,全书烂熟于心。 我的学习成绩虽不名列前茅,但也很出色。时不时地会爆出一个冷门,如:《国民经济管理概论》考试得99分,文科属满分,名列第一。《计算机语言》引进国外版本由英语字母组成,靠死记硬背单词啃下这块硬骨头,考试得98分,名列第二。 我们是电大八五级党政管理班,学员职级、年龄参差不齐。有乡级干部、股级干部和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刘建鑫,孔庆云,王英仁年龄较大与陈兆兰、刘文海、何干成、赵进年龄相差约二十岁。党政管理班设立党支部,是组织部培养干部的摇篮。支部书记刘建鑫是组织部的干部,也是我们的班长,在课余时间给我们上党课。在崇尚根正苖红的年代,政治背景不清白的家庭,通常成为子女们前进道路上绕不过的绊脚石,我从未有过入党的非份之想。 阳光把热能发散给每一个愿意接受温暖的人,长期处于阴影笼罩的一颗冰心遇到阳光的温暖渐渐融化。自己干什么工作都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应该成为先锋队的一员。在未来的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发挥先锋队的作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慎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党组织根据我在电大期间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为班级服务的热情及所经历单位的工作评价。在刘建鑫、仲伟武两位介绍人的极力推荐下,我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成为先锋队的一员。刘世昌、许福祖等同学与我同时举手宣誓。 入党使我有了第二次生命;入党证明我们的国家政治开明;入党我不再是为了自己,而是肩负更大责任;入党不再是我行我素,而是严于律己,做好表率。 毕业前夕,学校组织我们外出考察调研,准备毕业论文。我们去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追寻红色起源的地方。
一路考察,一路接受红色教育。途经安徽黄山,在黄山之巅的天都峰。从天门坎到天都峰共有1564级台阶,沿“天梯”攀登即至海拔1770米处的石矼,这里是登峰顶的必经之处。此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鲫鱼背,两边是万丈深渊。自上而下,坡陡达85度,若遇风吹云涌,仿佛山摇石动,攀登尤为惊险。 稍不小心,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当我爬上“鲫鱼背”,才理解“命悬一线”的恐怖。我只顾要命,不顾尊严,一寸一寸地移动四肢,不敢看两边的悬崖,怕自己心颤,会像树叶一样飘落悬崖。 当我惊魂未定地结束这段惊心动魄之旅,到达山顶时,我猛地站直身子,立在了群山之巅,环顾四野,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回想我一步一步走过的人生历程何不像爬山一样,上前一步是人,退后一步是鬼,翻过这座山,你就成了风景中的人物。闯过这道坎,你立即感觉自己就是大英雄! 毕业时,韩励观校长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课。他深情地对大家说:“毕业了,学员们将要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学习结束,新工作的开始。切记郑板桥‘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八个字。比如:单位发电影票,你挑最差的坐位;分配工作,人家不愿干的你来干。你装着糊涂,大家心里却很清楚,你是最有培养前途的一个人……” 韩励观校长的临别赠言,给了我们毕业后的“指南针”,布置了走向社会的人生作业。 在电大的神圣殿堂,我系统地学习了专业文化知识,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我用两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跨越式飞跃。 1987年毕业季,我带着“一大一小”的硕果,满怀豪情地踏上了人生新征程…… (创业史连载,下节更精彩) 作者简介: 周以耕,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