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战斗在宝应油坊头

2013-6-3 11:29| 热度:16144 ℃ |我要投稿

吴运铎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其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影响了几代人。知道吴运铎的人很多,但吴运铎在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油坊头战斗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大大小小的军工厂迁入 ...
  吴运铎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其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影响了几代人。知道吴运铎的人很多,但吴运铎在江苏省宝应县射阳湖镇油坊头战斗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大大小小的军工厂迁入油坊头
  油坊头地处宝应东荡深处,和石伦庄、落潮堡、柳堡头、戴家堡、大新舍、林上庄、鹤儿湾等村庄彼此相连,站在湖荡边的大堤上放眼看去,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一丛丛青翠的芦苇,一朵朵红艳艳的荷花,一只只飞鸣的水鸟,一架架旋转的风车,一艘艘扬帆的篷船,令人心旷神怡,难以忘怀。抗日战争爆发后,百里芦荡、湾汊易于隐蔽,这一地理环境是敌伪顽势力难以渗透的,为新四军向这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抗战的关键时期,新四军一师及苏中军区司令部、苏中区党委、苏中行政公署迁入宝应东荡地区,一些直属机构随之迁入,军械厂、榴弹厂、铁工厂、修械所大大小小的军工生产单位,星罗棋布于荡区的芦苇丛中。吴运铎早先在新四军司令部的修械所工作,皖南事变发生后,他带着伤痛、拄着拐杖,历经艰险转移到了苏中。1944年,吴运铎所在的华中军械处迁到了宝应射阳油坊头,并由吴运铎带领枪械技术人员在油坊头河西,建起了军械处第一总厂,吴运铎担任第一总厂厂长。
  艰苦条件下土法上马搞生产
  吴运铎是在矿山上长大的。他从小随父生活在江西萍乡安源煤矿。为了谋生,进入湖北大冶煤矿做机电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来到皖南,报名参加了新四军,原想上前线拿枪杀敌,却被安排到军司令部修械所制造枪炮子弹。看到所造的步枪和子弹送到前线去了,缓解了部队作战所需枪支弹药紧张的矛盾,吴运铎认识到造枪拿枪一样是为革命,因而将修枪造弹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1939年5月18日,他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在极端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吴运铎始终抱着“不辱没共产党员这个崇高称号”的想法,从不退缩,一往向前。在油坊头筹建兵工厂初期,一无厂房,二无设备,在吴运铎的带领下,先借用群众几间草房干起来。为了解决设备问题,他们利用搜集的废旧钢材,制成各种机器数十台。不到几个月,就建成了铁皮、钢板结构的厂房200多间,在厂东南角建起了炼铁炉,西北角建起了炼铜炉,占地200余亩,有工人200多人,干部50多人。每到夜晚工厂被汽油灯照得通明,两座高炉的火光映红夜空,兵工厂不仅生产子弹、榴弹、炮弹,还不断研制新式武器,制造“52”小炮、“73”炮、“82”炮。吴运铎在潜心试制各种杀伤力更强的武器过程中多次负伤。一次,在试爆炮弹时,一枚哑炮突然爆炸,吴运铎被炸伤,左手被炸掉4个手指,左眼被炸伤,右膝盖和脚趾被炸去一半,满脸伤口流血不止。他被抬上卡车送医院抢救疗伤,昏迷了15天才恢复知觉,可他未等伤口痊愈,就提前出院,打着绷带,回厂边工作边治疗,又投入了军工生产。
  他们生产出的武器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
  制造武器弹药,原材料供应不足一直缠绕着吴运铎。如制造榴弹、炮弹,开始用旧炮弹里的黄色炸药,但数量有限,就用民间原始的黑色炸药,原料是木炭、硝、硫磺三种原料按比例拌和后,白天靠太阳晒干,如遇雨天就冒险利用烧饭铁锅以温火炒干,然后用中药铺研磨中草药的船形铁研槽,脚踏陀螺在槽里滚动,研成细粉黑色火药。造枪支的枪托和手榴弹的木柄,对木材品质要求很高。吴运铎提出利用当地的白果树。但白果树一般栽在庙宇、祠堂里,作为避邪降福的象征。吴运铎和地方政府、群众骨干、开明人士一起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使当地老百姓自觉自愿地锯倒白果树。董家祠堂门前有几棵白果树,董氏家族毫不犹豫地组织族内木工,将白果树锯倒送到兵工厂。尽管当时原材料供应不足,兵工厂每月仍生产子弹40000发左右,手榴弹13000枚左右,地雷5000枚左右,炮弹1000多发,步枪、刺刀、“52”小炮、“73”炮、“82”炮等武器若干。在黄桥攻坚救援的战斗中,第一总厂就供给了200多枚两用地雷和大量的手榴弹;1945年9月1日解放兴化时,第一总厂一下子就生产出“82”炮弹6000发,为我军夺取战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生产中,随时准备战斗
  坐落在油坊头的第一总厂虽然建在芦苇丛中,但敌人总是不断来“扫荡”,三天两头派飞机来侦察,寻找目标,实施轰炸。有一次,曾有3架敌机飞来侦察,飞机飞得只有树头高,还是没有看出兵工厂,结果飞到兴化的沙沟投弹轰炸。那时候,他们不光用战斗精神来生产,还要随时准备作战;工人们平时都把子弹压进步枪的弹仓,放在身边,这方面吴运铎有着丰富的应对经验。一天早晨,太阳刚露头,忽然听到河里有汽艇的马达声,接着机枪扫射起来,掷弹筒炮弹在河岸上炸开,烟雾淹没了沿河的树林,兵工厂干部职工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拿起步枪和手榴弹,沿河岸散开,抵挡敌人的进攻。敌人的汽艇靠不了岸,像没头的苍蝇,直在河心里打转,吴运铎就利用这个空隙组织撤退。到了油坊头,吴运铎事先都制订有紧急预案,一遇情况,立即把兵工器材分散埋藏,不怕受潮的物资沉放到河荡中,贵重物资都是随身携带。因为兵工厂的人平时都穿便衣,一遇敌伪“扫荡”,就分散隐蔽到群众家里。在党的领导下,苏中根据地军民反扫荡斗争取得了胜利,使敌伪军不敢前来骚扰。当年,吴运铎在油坊头组织枪械弹药生产时,地方武装、当地干部群众也主动做好保卫保密工作,为将兵工厂生产的枪械弹药运送出厂,发动当地男女编织竹篓包装,制造增设暗舱的双底木船,以隐蔽的方式运送枪械弹药,通过敌人设置的关卡。随着华中抗战形势的发展,军司令部决定将兵工干部和工人分配到华中各根据地去,以建立更多的兵工厂,吴运铎因被派往淮南根据地而离开了宝应油坊头。
  新中国成立后情系油坊头
  1984年5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时隔39年之后,吴运铎再次回到了宝应县射阳湖镇,一下汽车就讲“我在油坊头生活有近两年时间,我常回忆起39年前在油坊头的情景”,吴运铎讲的是实心话。1960年油坊头发生洪涝灾害,他曾派人专程来油坊头看望,实地察看了当年兵工厂所在地,送了3000元给油坊大队,建造了一座排灌两用的泵站。当乡里干部提起这件事时,吴运铎激动地说:“应当感谢油坊头人民,这是我应该做的,根据地人民了不起啊,那时,周围的人民群众对我们厂支持很大。我写的《把一切献给党》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和革命实践的感受;这感受也有我在油坊头的一部分啊。”
  吴运铎情系油坊头的事迹,至今在当地传为美谈。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