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神舟飞船发射,中国航天员们气宇轩昂地走出问天阁,向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汇报准备好进行新一次载人航天任务时,都标志着他们长久以来的艰苦努力得到了认可。2003年的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升空以来,我国先后有已有7名宇航员成功登上太空。你可知道,航天人们在幕后经历了怎样的艰苦训练? 与已经成熟化的美俄载人航天项目不同,神舟工程还未进入量产应用阶段,中国航天员首批14名航天员职业构成类似美苏载人航天起步时期,全数为空军飞行员。飞行员型宇航员的优势是综合素质好,任务适应性广泛,例如图中神九任务时落选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曾服役于广空运输航空兵部队,能开4种机型。但若要开展专业性较强的科学实验,飞行员的专业知识可能就会显得不足。所以可预计在不久的未来,当神舟飞船投入量产,国产空间站开工建设后,未来批次的航天员梯队会出现任务专家型的航天员。 中国现役航天员均出自1998和2009年的两批航天员选拔中。空军的招飞要求就以严格而著称,中国航天员的选拔更是在飞行员里称得上严苛,航天员在身体素质上无可挑剔。图为随神九升空的航天员刘洋测试心肺功能。 心理辅导教员正在对刘洋进行训练。载人航天任务需要航天员在一个几立方米内的狭窄空间里长时间执行较高强度的任务,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为此宇航员们必须拥有一颗坚定的心。 航天员在一个连接在振动台的椅子内进行测验,飞船起飞时的环境接近战斗机的弹射跳伞,人体要在此过程中承受相当于几倍于体重的G力。所以航天员会呈现出蜷成一团的姿势,把对脊椎的伤害减到最小。 航天城,电动转义上,中国航天员正在蒙眼接受测验。这台特殊的转椅能够多轴晃动,用来模拟航天器飞行时的剧烈颠簸。 航天器在飞行中有发生意外失压的可能,常人在低气压环境下的表现可参考高原反应,严重的会丧失意识和行动能力,宇航员要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应急处理,所以需要进行高空减压适应性训练。 中国航天员在举行水池内进行模拟失重环境的舱外作业训练。水池训练在各航天大国都很普遍,这是地面可提供的最接近太空的环境。飞机人为制造0G环境效果虽好,但持续时间很短,且中国缺少合适的机身平台,航天员进行0重力模拟训练需要远赴俄罗斯租用俄方飞机。 中国航天训练水池全景,左下角两台太空服正在整备,还有多名潜水员正在做下水的准备工作。这个水池面积很大,未来应该容纳得下尺寸更大的未来空间站训练模型。 载人航天是一个做好一万,以备万一的职业,哪怕再低的可能性,航天员也要进行万全的准备。假如飞船返回舱落在救援无法迅速抵达的位置,航天员就得靠自己,图为沙漠中的求生训练。 神舟返回舱人员搜救的演练。身着厚重太空服的航天员想自行爬出狭窄的返回舱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搜救人员备有专业器材,方便航天员出舱。 目前的历次神舟飞船返回从未出现过偏离预定着陆区过远的情况,每次我们看到的航天员出舱也都是在专业人员和器材协助下进行的。图中的航天员就正在练习在没有救援人员的情况下自行离开返回舱。狭窄的返回舱高度超过2米,外表也缺少可攀附的突出物,自行出舱确实有难度。 神九任务组航天员们正在接受生存装备使用培训。万一落难野外,这个小包裹里面的装备将是航天员们安全脱险的有力支撑。 海上着陆时,航天员身穿的是沉重且不方便活动的太空服,所以橡皮舟的设计形状比较特殊,这只橡皮舟还可以向水中释放染料,为救援飞机指明方位。 当救援飞机抵达时,漂浮在海上的航天员使用这种发烟筒向飞机发射求救信号,依靠鲜艳的红色烟雾为其标定所处的位置。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