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宝应射阳湖镇的王坤村,当地人对村名的由来至今仍记忆犹新,而对英雄王坤的感人事迹更是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能谋善断 虎口夺粮 王坤原名王如九,宝应县小尹庄乡张袁村人,1941年春,经地下党员夏雨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建立了党支部,王坤任支部书记。 1943年深秋,他接到一个重要情报,驻陶林的敌人要送大批粮食进城,为了得到确切的情报内容,他便乔装成卖笔的小贩与交通员来到敌人据点。巧妙地摸清了这次送粮伪军的人数、船运路线和出发时间等详细情况。 第二天早晨五更时分,天空阴云密布,细雨蒙蒙,他带领几名武工队员埋伏在望直港西边三汉河边。不一会儿,敌人8条运粮船组成的船队,从东向西行来,靠近河口时,突然一位身着长衫的教书先生模样的人,手持短枪,紧扣扳机,率武工队员飞跃上船,齐声吼道:“不许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命令和一支支对准他们脑袋的枪口,敌人乖乖地举起了双手。就这样没费一枪一弹,夺得了敌人十几万斤粮食。为防敌人追击,他们又分上各船,加快航速,改道驶向斜沟子,下午即安全到达了柳堡根据地。 勇于开拓 关心战友 1943年底,上级决定在临泽区南片建立赵南办事处,由王坤担任办事处主任。王坤毅然接受了任务,积极开展宣传和组织群众工作,很快就打开了边区工作的新局面。 1946年,王坤调沙沟市任民政科长。解放战争爆发后,沙沟承担了护理部分伤病员的任务。王坤经常深入基层开展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配合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做好伤病员的思想工作。 廉洁自律 筹集粮草 王坤一生清廉,生活十分俭朴。他在射阳区工作时,一次射阳区队参加解放兴化的战斗,缴获了敌人一大批物资。他首先提出缴获要全部归公,得到了其他同志的赞扬。在他调任县粮库主任以后,一直在各区搞征粮、保粮工作。在他负责征粮工作中,从未出过差错。领导知道他家境贫困,要批给他每月60斤大米补助,他坚决不要。他家住房屋被敌伪烧毁,全家就住在用木棍、毛头搭的草棚里,这一切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私情怀。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玉坤就从事粮食工作。在苏中军区部队进行总反攻时,急需粮草供应前方,但秋征还未开始,粮源十分困难。当时任射阳区长的王坤,经过调查研究,决定采用整理陈粮陈草与借粮借草的办法进行筹措。为了落实工作任务,他布置各乡召开大会进行动员,还提出了“早缴公粮早胜利”的口号,张贴了由他署名的《关于筹备公粮的指示》的布告。由于措施得力,分担合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及时地将粮草如数运到前方,为支援我军总反攻作出了贡献。 临危受命 英勇献身 1947年9月,我军收复了射阳湖镇。县委当即布置查田征粮工作,决定首先在石仑乡进行试点。25日拂晓,他从射阳镇出发去石仑乡新夷村,在沿途发现我军有撤退的迹象,但他仍然不顾个人安危,坚持前往新夷村召开会议。他向群众宣传时势,号召大家交纳爱国公粮,并向各组长了解各户的田亩数字。约11点钟左右,当地村干部前来报告说,陶林之敌要向我射阳区进行反扑。这时,王坤见已来不及转移,便当机立断,一面组织大家立即分散隐蔽;一面迅速把会议记录及随身携带的文件放进锅灶里烧掉。在做完这两项工作后,他才从西房后笆墙撤出,沿屋后向东隐蔽到草堆里。然而,王坤的一件棉背心没来得及收藏,被还乡团搜了出来,还乡团在背心口袋里翻出了王坤私章,便断定王坤就在庄上,随即展开挨户搜查。王坤不幸被敌人发觉,一个还乡团的队员对准他开了一枪,王坤中弹滚进草堆旁的小河里,顿时河水一片殷红,王坤壮烈牺牲。烈士牺牲后,县委将石仑乡命名为王坤乡,以表达对英雄的永远怀念。(作者单位:县委党史办)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