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乔家白酿酒历史略考

2013-9-13 10:31| 热度:8254 ℃ |我要投稿

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创造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到了约1000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又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 ...
    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创造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到了约1000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又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
    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因此,杜康被看成是中国的酒祖。少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夏代国君,年代大约距今4000年,实际上早在9000年前,最古老的酒就已经在中国淮河上游的贾湖遗址出现。    
    宝应地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古运河穿城而过,为南北交通要冲,土地肥沃,四季气候宜人,早在唐代即为“望县”。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酿酒业的兴起。据记载,唐宋时期宝应的酿酒业就已经颇为兴盛,至明清时则更为发达,是江淮之间著名的“酒乡”。明末清初,城乡有大小糟坊数百家,其中又以宝应“乔家白”酒最为著名。
    宝应乔家,世居“邑之柘沟(今属宝应县氾水镇)”。明嘉靖年间,乔家传人乔邦从有四个儿子,小儿子名乔份,乔份有两个儿子,长子名乔可仕,次子名乔可聘。乔份为人孝友温恭、俭约淳朴、行德乡闾,邑人称为宽仁长者。乔家世代务农,至乔份虽仍以布衣终身,但已成邑中大户巨室。乔份“以耕凿课长公(乔可仕),以诗书课中翰(乔可聘)”,功夫不负有心人,天启二年(1622),乔可聘终于考中进士,从此,宝应乔家走上了仕宦之路,成为明清时代宝应的一大书香世家。
    宝应乔家有文献可考的酿酒历史,最迟当不晚于明末清初。康熙十年(1671)三月,诗人陶澂写过一首诗《疑庵以酒直钞余诗感其意》,诗中有“君何耆我箧中咏,不惜玉缸初酦醅”句。疑庵即乔出尘,乔出尘是乔可仕子乔荫的长子,乔出尘用售酒的钱为陶澂抄诗,说明当时乔家所酿的酒已经走向市场。同年,时任宝应知县孙蕙幕宾的蒲松龄,元宵节后与孙同赴扬州有七绝二首,其中有“沽三白酒供清饮,携岕山茶佐胜游”句,其所沽三白酒当即乔家酒,也可能当时尚无“乔家白”之名。从查慎行“故人贻我乔家白”一诗序中“舟过宝应乔无功以家酿见饷”的说法看,乔家酿酒的历史则至少应当追溯到乔份,因为乔无功即乔崇烈是乔可聘三子乔莱的长子,和乔出尘并不是同一个祖父而是同一曾祖父,序中称“乔家白”为乔崇烈家酿,按中国人习惯只有追溯到乔份才会有如此说法。“乔家白”酒名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清康熙中期,清初书法名家汪楫《闻石林侍读南归奉怀二首》诗中说:“糟床自有乔家白,且向池边试笔筒。”乔出尘自己也有诗云“风帘要署乔家白”,乔莱(号石林)南归是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年底,也就是说最迟在康熙二十五年,“乔家白”已经成为乔家白酒的品牌,并已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二次南巡驻跸宝应,召乔莱家伶班至行在演出并赐金乔家,则极大地提升了“乔家白”酒的品牌效应,宝应民间“乔家白”为皇家贡酒的说法即源于此。到了康熙后期,宝应“乔家白”酒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刘廷玑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刊刻的《在园杂志》中说:“若扬州古称‘十千一斗金盘露’,而扬州不闻产酒,想谓属邑高邮之五加皮、木瓜豨莶、泰州之秋露白、宝应之乔家白耳。”费轩《扬州梦香词》称:“广陵酒美者曰‘通州雪酒’,‘海陵秋露白’、‘秦邮五加皮酒’及‘木瓜酒’,‘宝应乔家白’称为最上品。”到了乾隆年间,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则记载:“土酒如通州雪酒、泰州沽、陈老沽、高邮木瓜、五加皮、宝应乔家白,皆为名品。”
    宝应“乔家白”酒的酿造有续糟配料、蒸煮糊化、分层起糟、分层入窖、量质摘酒、原酒贮存、尝评勾兑等多项工艺流程,是宝应传统手工酿酒技艺的杰出代表,几百年来为星罗棋布的宝应民间酿酒作坊广泛采用。民国年间,宝应德和酱园沿袭“乔家白”传统工艺,酿制出第二代产品“陈瓜酒”,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奖牌。2008年1月,宝应“乔家白”酒酿造工艺,被列入扬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山阳的传说上一篇:宝应古遗老城砖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