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全境是革命老区,属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苏中根据地,也是全国1389个老区县之一。早在1927年底宝应便出现了党的活动。1931年始建宝应地下县委。1940年郭村、黄桥决战胜利之后,新四军开始将宝应作为重要的战略基地。1941年始开辟抗日根据地。1943年5月于安丰公开成立中共苏中宝应县委、宝应县政府。1944年3月16日,苏中党政军领导机关和新四军一师师部及其后勤部门、单位,从东台三仓河迁址宝应东荡地带,指挥全苏中的征战、支前和根据地建设,以及开展抗日大反攻,历经560个日日夜夜,直到抗战胜利。战争年代,在宝应地域中不仅有惊天动地、硝烟弥漫的车桥战役、曹甸战役,影响深远;而同样令人难以忘怀的是老区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出的无私奉献。 参军参战,成为宝应老区人民重要义举。1939年10月,日寇侵占宝应,横行乡里,烧杀抢掠。国仇家恨点燃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怒火,广大人民群众参军参战高潮连连迭起。射阳湖油坊村贫苦农民董王氏, 1945年春,她先送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参加新四军。国民党反动派一还乡团头目借此于1947年7月胁迫她的三儿子去当“自卫队”,被这位英雄母亲断然拒绝,并赶紧让三儿子去找哥哥投奔解放军。敌人得知此举恼羞成怒,将董王氏抓去杀害。巾帼不让须眉是踊跃参军的又一景象。“二妹子”原型夏美英,柳堡人,受革命家庭的影响,冲破女子不当兵的世俗,于1943年跨出家门参加新四军。仅1945、46两年全县就有1773名青年奔赴前线。1947年10月,全县再度掀起声势浩大的参军热潮。夏集区委副书记夏美乾率先带头,在他带动下,该区有130多人报名参军;安丰区委副书记孙蔚祖在区委扩大会上报名参军后,一周内,该区相继有600多人踊跃参军。这两个区分别以营的建制加入部队。在很短时间内,全县就有1600多名热血青年投身解放战场。 全力支前,创建宝应老区人民的丰厚业绩。在1944年初的车桥战役中,全县组织三万多民兵、农民支前,以便打援、阻击逃敌。抗日战争期间,随苏中机关和师部迁来宝应的10多个下属单位和后勤部门,分布驻扎在东部湖荡地区,老区人民在食宿安排、环境护卫、工作支助上给予全方位服务。解放战争期间,宝应老区有力地组织对淮海战役的支前工作,尤其是渡江战役中,射阳区支前队长吕长青共渡江8次,运送解放军百余人,其突出贡献得到陈毅司令员署名的“渡江英雄”奖状。广洋湖畔杨林沟农民颜建发带着两个女儿颜红英和颜根兄,在渡江战役中父女三人协力配合运送亲人过江,那种父亲掌舵、姊妹轮番摇橹而奋力争先的形象,进入了前线记者的镜头。此照真实地记录了当年渡江战役的场景,被国家军事博物馆作为一级文物收藏,其中颜红英已被江苏省提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候选人。为支援渡江战役,全县人民先后完成借粮3万石(担),筹粮5万石(担)的任务;动员民工13445人;组织支前船只3462条,担架93副,挑子1519副;送往部队及分区大米400万斤,烧草2900万斤,马料15万斤,豆油16000斤,蔬菜6万斤,蒲包5万只。 坚守阵地,尽显宝应老区人民的果敢作为。临危不惧,英勇抗敌。老区人民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仅抗战期间就达23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50多人,多次受到上级组织嘉奖。全县民兵人数1946年6300多人,1949年达15万人,在人民战争中显示出重要地位和作用。改换地形地貌,营造游击战场。日寇凭借汽车、汽艇横行水陆。为粉碎敌人进攻,在革命武装的配合下,老区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破路拆桥、打坝筑堤的群众运动。从1943年6月至1944年6月,全县广大民兵群众共破路197公里,拆桥62座;还组织3万多群众开进广洋、射阳等湖荡地区,在水域中筑堤7条,全长70公里。舍生忘死冒风险,隐蔽战线谱群英。老区人民运用各种关系、手段、时机,睿智巧妙地参与隐蔽战线的斗争,有效地完成特殊任务,留下了一串串诸如“敌军营里散传单”、“芦苇荡中藏文件”、“巧过关卡运抗币”、“双层船底藏枪弹”、“双层粪桶藏五洋”、“西瓜肚里藏密件”、“安全传送军用地图”、“古运河上秘密交通船”等脍炙人口的生动故事。 参与根据地建设,写照宝应老区人民为后代壮根培源。建立民主政权。1943年苏中根据地注重改造基层政权机构,在政权组成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并在柳堡头首先试点。1944年春,全县通过 “丢豆子”的方法,普遍开展乡、村选举,从上到下建立健全了民主政权和民主机制。建立群团组织。通过宣传发动,在社会各层面成立了如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渔抗会、商抗会、教抗会、僧抗会、儿童团等,后来还在县城成立工会。投入大生产运动。当年,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根据地组织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广大农民积极响应,自发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到1945年7月,全县共建各种类型的合作社79个,社员达4.5万人。投身宣传教育。战争年代,根据地十分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进革命文化活动。以1945年为例,全县建立小学35所,改良私塾150所。各类文化团体相继建立,尤其是苏中公学自编自演的大型历史话剧《甲申记》,轰动全县,震惊江淮。 当下,在我县推进新一轮跨越发展征途中,我们重温老区精神,更多的是要把老区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在实践中丰厚,在升华中建树,让老区精神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弘扬,让革命历史这一红色文化引领精神潮流,让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接力棒代代相传永流芳。 来源:县老促会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