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宝应射阳汉代石门画像赏析

2013-10-30 14:03| 热度:7146 ℃ |作者:王璞|来源:扬州晚报|我要投稿

清乾隆年间,在宝应射阳“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内的双墩一汉代墓葬中,曾出土了两块石门画像并辗转流落。后举人朱彬于乾隆四十八年发现,乾隆五十年,江都学者汪中寻得此石并舁归故里,道光十年由其子汪喜孙送回宝应, ...
  汉代画像石是附属于墓室与地面祠堂、门阙等建筑物上的雕刻装饰,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因为是刻在石材上的绘画,故又称“石刻画”。它是我国最早的浮雕艺术。
  清乾隆年间,在宝应射阳“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内的双墩一汉代墓葬中,曾出土了两块石门画像并辗转流落。后举人朱彬于乾隆四十八年发现,乾隆五十年,江都学者汪中寻得此石并舁归故里,道光十年由其子汪喜孙送回宝应,先嵌于学宫,后移置画川书院。日军侵华,宝应沦陷,画川书院成为日军司令部的住所。日军投降后,画像石被窃走,后由民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交涉无果,成了日本侵略军掠夺中国文物的一大罪证。原画像石清代拓本分别收藏于江苏宝应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1994年被定为国家珍贵文物。

  据南京博物院研究员、画像石研究专家尤振尧先生考释,汉射阳石门画像应为墓葬门扇的装饰,两张拓片为石墓门左扇正反两面雕刻的绘画,右扇应为相对的同样图案。每幅画面图案分为三层。朝外正面一幅上层刻“凤鸟图”,凤鸟面向前方,作昂首跨步、展翅欲飞形态。《说文》曰:“凤,神鸟也”。汉代常以它为绘画题材,常见于汉代器物图案和画像石刻内容。凤鸟有很多吉祥含义,如长寿永生、祥瑞辟邪、凤凰和鸣。传说凤鸟是天地的使者,协助墓主人死后升仙。中层为“铺首衔环图”。铺首衔环也是汉画石中常用的内容,除作古代器物两耳的装饰外,一般都雕刻在门扇上,汉代人把它当作一种凶猛又积财善守的怪兽,起看守财物的作用。下层为“亭长迎宾图”。画面刻一人物,头戴冠帽,身着短衣,左手执盾,右手握剑置于肩后,右足向前,作跨步迎接宾客之势。这是画像中唯一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门扇背面一幅,上层为“孔子见老子图”,刻老子、孔子和弟子三人,每人右上方皆有题榜文字,八分书,曰“老子”、“孔子”、“弟子”。此图是射阳汉石门画像中最突出的一幅内容,也是这组汉代画像石刻中唯一有题榜的一幅,而且刻在最上层,足见其重要,证明当时社会尊孔的风尚很浓。孔子向老子求学的故事在史书《礼记》、《庄子》、《史记》中均有记载,作为画像石题材来宣传,较为罕见。此图画面老子在左,孔子在右虔诚地站立着。孔子身后随一弟子,手执束帛。老子、孔子两人皆高冠、长袍,双手拱于胸前,作互相施礼状。这幅画像主题明确,形象清晰,构图别致,既富有故事内容,又有艺术价值。中下层分别为“杂技图”和“烹饪图”。“杂技图”雕三童,正在表演“都卢浔童”杂技,据说这是汉代难度较大的杂技项目之一。“烹饪图”也是汉画中常见题材。雕人物四人,皆为头戴平顶帽的侍者。图中置一案,一侍者作宰鱼动作,右旁为船形灶,灶置一釜甑,上飘蒸气,一侍者正向灶门拨送薪草。灶后一侍者在洗涤食物,画面上方木架上悬挂屠宰的肉食。这一幅反映的是墓主为举行宴会而忙碌的场面。此画像石正反两组画面一周均雕有绞纹和菱纹边饰。画面之外均有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包世臣的题记,上方横额有“汉射阳石门画像”七字。此横额石刻现存宝应县一藏石者家中。
  画像表现的题材内容丰富,既有凤鸟、铺首吉祥图案和迎宾动作,又有反映人间现实生活的宴食、杂技等场景。特别是一幅“孔子见老子”问礼图,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反映儒家“讲求功名、注重教化”的思想,为清代以来众多金石学家、学者、现代考古学家所考释和研究的内容。鲁迅先生也在其1915年4月25日的日记中记着:“往琉璃厂买《射阳石门画像》等五纸,二元”的内容。鲁迅《故事新编·出关》中对孔子“问礼”的故事曾作详细风趣的描述,他称赞射阳石门画像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图案美妙绝伦”。
  从画像石雕刻技法分析,门扇朝外一幅简洁明朗,背面繁缛精细。浅浮雕技法的熟练运用使画面凝重醒目,自然流畅的阴刻线,使画面细腻传神,并使整组画像产生一种既华丽优美又雄浑豪放、拙朴自然的独特风格。
  射阳石门画像,是我国汉画像石刻中出土时间最早、影响较大的汉画像石刻之一,特别是“孔子见老子”圣贤图,为全国出土画像石中所罕见,它为研究汉代经济、文化生活以及画像石刻的题材、内容、风格、雕刻技法等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珍贵资料。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