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岛上的瞭望塔。 岛上的浮桥。 参天的水杉树。 渔民直接用湖水洗菜。 白鹿岛,位于一望无际的宝应湖中,为一狭长湖心岛,长约1000米,宽度40-100米,占地面积300多亩。岛上自然风光幽美,浮桥栈道蜿蜒曲折穿梭其中,形成一个天然的迷宫。芦苇花开,从空中俯瞰,密密匝匝,白茫茫一片,因形似一只跳跃的小白鹿而得名。 黄河夺淮、人工导淮 形成滩地 白鹿岛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扬州水利专家徐炳顺说,宋代以前宝应运道以西有湖泊群,包括白马、精湖、青荡、洒火、清水、衡阳、范光诸湖,呈串珠排列。 据史料记载,明正统元年,黄河的水开始倒灌清口流入洪泽湖。水大时高家堰决堰,致使宝应诸湖淤积、水面扩并。弘治初年,淮水入宝应县境内的诸湖,扩大湖面。隆庆三年,黄淮汇流,高家堰溃决,东灌淮扬,宝应县境内诸湖再次扩并。到了万历初年,淮水北出清口已经很少。 “当时就采取了‘蓄清刷黄’的河策。”徐炳顺解释,即导入淮水,其中七分用于冲刷黄河泥沙,另外三分用于积水便于漕运。至万历末年实施“分黄导淮”,淮水除由清口入运道,又由高家堰排淮水灌入宝应诸湖。到了清代,“蓄清刷黄”的政策继续使用,由于水中带有大量泥沙,使得宝应诸湖不断处于淤积、抬高、合并,湖面扩大之中。 “由此可见,明代中期以后,受黄河全面夺淮和人工导淮影响,湖水相继淤积、扩大、合并、连片、分隔、合并,形成了后来的宝应湖。”徐炳顺说,明代后期,诸湖的界线就已经很模糊了,到了清代,就已经完全分不清了,而白鹿岛就是在宝应湖并湖过程中形成的滩地。“像这样的滩地在宝应湖中还有不少。”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