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著名雕塑家常再盛创作的平民英雄张志成雕像泥稿基本完稿。张志成的长子张名俊在看了雕像初稿后激动地说:“我仿佛又看到父亲站在我面前。”
平民英雄雕像泥稿完成
为了更好还原英雄的音容笑貌,常再盛特地深入张志成的家乡。
“他牺牲的第二天,我就去了他的家,访问了他的家属和周围的村民,被他的事迹深深打动。”常再盛认为,张志成的行为不是一次偶然的救人,因为在他生命中的60个年头里,竟然曾救起过4位落水者。
常再盛说,随着本报对张志成事迹的进一步挖掘,张志成的形象也越来越鲜活,其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越来越激发他的创作热情,“既感到非常敬佩,又非常惋惜。”
此后,常再盛将自己关在工作室,工作台上一站就是十几小时,有时候一直工作到凌晨1点钟。有时候,在工作台上站久了,腰弯不下来,有好几次都是学生将他从凳子上搀下来的。就这样,一个星期,张志成雕像泥稿基本完成,张志成朴实的平民英雄形象仿佛再回到人们眼前。
据常再盛介绍,张志成雕像泥稿完成后,根据英雄家人和当地宣传部门的建议,还将进行局部细节上的微调,更加突出张志成的农民身份。
一张照片还原英雄形象
宝应县泾河镇宣传委员郁晓华告诉记者,张志成生前非常节俭,家里提供给常再盛的照片,是他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而这张照片还是张志成牺牲后,特地从泾河派出所找来的,是他拍摄第二代身份证时拍摄的。
据常再盛介绍,雕像创作一般需要有多张多角度的照片才能进行设计制作,而张志成只留下了身份证上唯一像片,仅以一张正面照为其塑像有一定难度。尽管如此,常再盛还是克服了造型上的难度,通过手中的雕塑刀,还原了英雄的本来面貌。
眼睛是人的灵魂,在创作过程中,常再盛着力通过眼神去提升、丰满人物的形象,挖掘英雄的精神世界。常再盛说:“我们看到他的眼神善良、坚毅,平静如水,通过高度写实的手法,塑造出这位平民英雄的朴质和善良。”
看到雕塑仿佛父子再见面
昨天上午,张名俊站在父亲雕像面前,放佛又看到了父亲熟悉的眼神。张名俊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嘴里喃喃地说道:“爸爸,我们又见面了!”
“我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今年5月1日,那一次,我们是回来为他做60岁的生日。”据张名俊介绍,张志成的生日本是6月11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四,但张名俊和弟弟趁“五一”小长假大家都在家,提前为父亲庆生。因为,张名俊常年在安徽淮南从事木工生意,而父亲张志成也常年在镇江打工,平时父子难得见上一面。“想不到,生日那一面竟是我们的诀别。” 记者 赵军
【延伸阅读】
系列行动礼赞
“平民英雄”
救人英雄张志成已离我们而去,人们对英雄的追思却不曾衰减。近日,解放军二炮文工团扬州籍军旅歌唱家乔军、作曲人王立东,自发来到了张志成的家中,看望慰问其家属。一首歌名暂定为《平民英雄张志成》的赞歌,将计划于11月中旬录制完毕,由乔军演唱。这位平民英雄的事迹,将通过歌曲,再次传遍华夏大地。据悉,乔军还将努力,使这首歌在央视唱响。
此外,此前宝应当地曾表示,将重建张志成跳水救人处的福兴桥,并将该桥易名为“志成桥”。目前,旧桥周边土质的勘察工作已经完毕,新桥已进入设计阶段。
泾河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桥计划宽度4.5米,长度17.5米,成本约40万元。
【小编快评】
英雄应享无上荣光
塑像、写歌,甚至为新桥命名,张志成尽享哀荣。但作为一名平民英雄,对他给予再高的礼赞也不为过。
以往,塑像、写歌、命名的对象,往往是身份很高、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张志成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在生前曾救过4条人命,这些事情似乎都不是太大,但却足以感动人心,足以让他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平民英雄。既然是英雄,就应享受无上荣光。英雄不问出处,更应不问身份。希望今天我们为张志成所做的一切,能成为一种范例,当下一位平民英雄出现,也能获得如此礼赞,进而激发更多英雄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