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阊门寻根:天下人皆服的“白头状元”

2013-11-26 18:39| 热度:13384 ℃ |我要投稿

康熙四十年(1701),已经57岁的王式丹,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岁末,王式丹为了糊口,在宝应县城街头摆了一张桌子为人代写春联,桌上有一手炉,炉上炖一壶研墨用的热酒,联句文采飞扬,书法铁画银钩。宝应“ ...
       康熙四十年(1701),已经57岁的王式丹,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岁末,王式丹为了糊口,在宝应县城街头摆了一张桌子为人代写春联,桌上有一手炉,炉上炖一壶研墨用的热酒,联句文采飞扬,书法铁画银钩。
  宝应“四大家族”中的王氏,先世居苏州,明季徙宝应白田。一世王乾,业农;二世王岩,嘉靖三十五年生,万历三十一年卒;三世王有容,顺治八年恩贡生,康熙三年选泰和县知县,有政绩;四世王凝鼎,康熙九年贡生;五世王式丹,康熙四十二年会试殿试皆第一,康熙钦定状元。
  王式丹(1645-1718),字方若,号楼村,宝应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王式丹59岁时中状元,是清代科举史上年纪最大的状元,所以人称“白头状元”。
   少年才子老来“跃龙门”
  王式丹生于书香门第,勤奋好学,少负文名,20多岁时其诗词就被当时人评价为“弘深清壮,沉郁顿挫,以为绝伦”。
  但这位才子的科举道路却颇为不顺,早年屡试不中,而立之年才补上一名秀才。
  康熙四十年(1701),已经57岁的王式丹,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岁末,王式丹为了糊口,在宝应县城街头摆了一张桌子为人代写春联,桌上有一手炉,炉上炖一壶研墨用的热酒,联句文采飞扬,书法铁画银钩。
  恰好,江南巡抚宋荦微服私访,官船停靠宝应码头。宋登岸漫步,看到王式丹的书摊,遂上前招呼:“我有一上联,劳您对下联”,王式丹含笑点头。宋吟道:“壶中热酒翻花滚”,王脱口应对:“案上春联带草书”,提笔一挥而就。宋拍手叫绝,问清姓名交代几句,拱手而去。第二天,王式丹去衙门领取助学纹 银,此时他方知道,昨天出上联者,乃是巡抚宋大人。后宋荦辑《江左十五才子诗选》,列王式丹为第一,王式丹顿时誉满江淮。
  康熙四十一年,王式丹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此时,他的名气已经远播京都。会试总裁官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熊赐履等人看了王式丹三场卷,评价极高,都称此考生必定是“宿学巨儒”,考官们一致推举他为会试第一。
  不料,王式丹在殿试中遇到了麻烦。按照惯例,殿试时,会试第一、二名皆列一甲,而这次殿试读卷官却将王式丹卷列第五,这分明是将王式丹排斥在三鼎甲之外。所幸的是,在殿试时,康熙皇帝阅第一卷、第二卷毕,便指名要阅王式丹的卷子。阅后大加奖许,评为:“文字绝好,字亦去得。 ”
  康熙问满朝大臣:“此卷作状头,天下人服否?”皆对曰:“无有不服者。 ”“皓首穷经”的王式丹就这样成为了状元。
  康熙为什么这样特别关注王式丹呢?这还有一段前因。
  康熙很重视人才,在南巡江浙时发现了王式丹。王式丹会试夺魁后,会试录到了康熙那里,康熙便向江南巡抚宋荦打探其人,宋荦竭力向康熙提荐:“臣尝见其诗。此江南志名士,天下久屈此人,臣敢以得人贺。 ”
  登科后,王式丹被授予其翰林院修撰之职,深受康熙的恩宠。例如,王式丹入教习馆读书,康熙特谕免试;纂修《皇舆图表》又破例特命王式丹参与;武英殿设局纂修《佩文韵府》,康熙命孙恺大总其事,以王式丹及虞轩副之。曾有人言王式丹重听(耳聋),意在使康熙轻之,而康熙不以为然,说:“朕用王某处甚多,于耳无与也。 ”
12下一页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