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历史 查看内容

追忆红枫园革命历史足迹

2013-11-28 16:39| 热度:12279 ℃ |作者:谢存道、陈以和|我要投稿

在扬州、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处,座落着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宝应西安丰镇。镇西入口处有一座记载着新四军革命历史足迹的红枫园。 红枫园于2001年由西安丰镇政府和当地人民筹资兴建,先期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 ...
      在扬州、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处,座落着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宝应西安丰镇。镇西入口处有一座记载着新四军革命历史足迹的红枫园。
      红枫园于2001年由西安丰镇政府和当地人民筹资兴建,先期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园中央有一池塘,池塘西侧,依塘建一红柱绿瓦六角古亭,名曰“裕亭”,是对粟裕、陈丕显等革命先辈曾在西安丰战斗生活历史的追念。粟裕、陈丕显之子均于1944年在固晋村出生;至今,固晋村还保存着粟裕、陈丕显等领导的住地旧址。2001年3月,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等五家单位联合摄制《力量之源》十集文献纪录片,摄制组专程到西安丰拍摄苏中区党委在西安丰的战斗历程,其中在固晋村拍摄了粟裕和陈丕显抗战时住地故址、苏中区党委住地故址、苏中公学校部故址等多组镜头;到林溪村以及绿草荡拍摄了苏中党校等镜头
      池塘东侧建有一座雕塑“丰碑”。雕塑高4.3米,寓意1943年中共苏中宝应县委、县政府在西安丰成立。背面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贾彬题写的碑文,记载了这一历史史实。碑身似帆,碑基如船,通体用紫红色大理石贴就,上有锻铜浇铸的太阳、月亮等图案,整体造型新颖,构思精巧,反映了水乡宝应人民早期革命斗争的特定环境,昭示着伟大事业扬帆破浪,前程光明。
园的最东边是“红枫园”纪念馆,屋面为双层朱红色琉璃瓦,重檐斗角,古朴大方。庄严肃穆的展览大厅陈列着一百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展览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苏中区党委、苏中行署、苏中军区暨一师师部的有关资料、图片和实物。其中,藏有时任苏中区党委副书记陈丕显曾使用过的磁油灯,苏中七战七捷之前华中野战军政治部根据粟裕指示撰写的思想教育发动讲话刻印稿,苏中党校的学习计划以及整风学习的二十二份文件目录。
      第二部分为苏中公学情况。
      第三部分为“双印”(印钞、印刷)事业情况。首先映人眼帘的是陈云、陈丕显、叶飞等领导为“双印”工作的题词,系由原华中印钞厂工人、宝应打坝英雄李兆祥之女李新亚转赠;值得一提的是展橱里陈列着两枚印章:一枚是西安丰新舍村农民罱泥冲洗船时发现的,经上海印钞厂和有关专家鉴定验证,确认为当时华中银行副行长的印章,是盖在华中币正面的两枚印章之一,现行人民币上的副行长印章就是按照这枚印章大小刻制而成;另一枚为铜章,有磨损。经鉴定,是时任华中印钞厂总管理处主任胡金魁的个人印鉴。胡金魁是位老红军,曾在延安接待和陪同过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参观解放区,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外交官。两枚印章弥足珍贵。
      第四部分为经济情况。主要陈列三友酒厂、新四军鞋厂、烟厂等单位的相关史料,其中有宝应县人民政府1945年8月先后颁布的宝应县进出口物资管理办法和行商管理办法,是解放区的重要文献,说明了当时地方政府就已经十分重视促进物资流通和抓好经济发展。
      第五部分为永恒的友谊。陈列着革命先辈的题词,关心老区人民的史料,以及粟裕夫人楚青等人赠送的书籍。楚青的“峥嵘往昔永记,辉煌新纪可期”题词格外醒目,不仅表达了革命老人对在西安丰战斗岁月的深深怀念,更寄托了对老区人民的一片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