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近年来的各大拍场中,名人信札可谓是一路高歌,受到了相关藏家的大力追捧,那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名人信札的成交价之高更是惊人,如:中国嘉德2009年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中,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13通27开以554.4万元成交。而在2012年的中国嘉德春拍中,“我是扬州人”的朱自清的楷书七言诗札则以161万元的高价成交。 名人信札如此受追捧,笔者以为一方面是其具有的文史价值,另一方面是其具有的书法价值。就前者而言,这些名人本就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制造者、当事人,这些信札往往也是对其时的人与事记录的第一手资料,如此,其文史价值自无需多言。至于后者,许多名人本就是书法家,并且自古就有“见字如见面”、“字如其人”之说,从其书法即可想见其人,这也是藏者的另一乐趣所在了。近日,记者就在我市一位藏友那里见到了他珍藏的清代扬州学派重要成员刘恭冕与其友人的信件往来。“这批信笺是我多年珍藏的,信的上款全部都是刘恭冕,而与他通信的这些人,也都是当时的文人官员、学者举人。”藏友介绍道。 记者看到,这批信笺共14通33开,具体包括:同治丁卯举人、浙江余姚人朱衍绪的信笺三通五开;官至直隶候补知府、河北易州(今河北易县)知州的浙江嘉兴人李文杏的信笺一通三开;清晚期著名的易学家、镇江丹徒人庄忠棫的信笺一通三开;曾任国史馆编修并于光绪年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的安徽太平人(今安徽黄山市)崔国因的一通三开信笺;晚清著名诗人、徐州铜山人张祖铭的信笺一通三开;官至浙江布政使、浙江巡抚的江苏湖阳(今江苏常州市)人恽祖翼的信笺一通二开;官至麻城知县的云南昆明人杨永芳的信笺一通三开;官至湖北学政、工部侍郎的浙江余姚人朱兰的信笺二通三开;官至湖北督粮道的清朝翰林、浙江平湖人张炳堃的信笺一通一开;晚清文学家、学者、咸丰九年举人、江苏溧阳人强汝询的信笺一通四开以及晚清学者辰佳沂的信笺一通三开。 这批信笺的上款全部是写给“叔俛”的,“叔俛”为清代扬州学派重要成员刘宝楠次子刘恭冕的字。史载:刘恭冕(1824-1883),字叔俛,号勉斋,江苏宝应人,清光绪五年(1879年)举人。幼时随其兄同受业于父,“先生(刘宝楠)生子三,独兄锐志问学,不坠其绪。(注)”深有小学功底。17岁时,已随父游宦。咸丰五年(1855年),刘宝楠病逝时,其编纂的《论语正义》尚未成书,是刘恭冕继其编纂直至光绪初梓行。咸丰六年(1856年),刘恭冕在安葬了父亲后,入朱兰幕府。“兄后朱先生兰于安徽学院、朱先生雅推重。时方刻《李冰渔先生集》,阅卷之暇,以校相。间有更正,朱先生辄叹服。(注)”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开办金陵书局,朱兰将刘恭冕推荐给了曾国藩,“文正(曾国藩)素知兄名,相见益合,校勘诸史,为世所重。(注)”同治八年(1869年),李鸿章任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开办湖北经心书院,刘恭冕受聘主持书院经训讲席,一时“湖北人士,争兴于学,今之读书有人之望者,多弟子籍。(注)”尽管满腹经纶,刘恭冕的仕途却并不顺畅,光绪五年中举时,他年已55岁,4年后,刘恭冕因中风病逝于家中。《清史稿》中评价刘恭冕为“守家学,通经训”、“敦品饬行,崇尚朴学。” 这批信笺用纸形式各异,或套色水印,或朱丝八行,皆很讲究。书法亦墨彩纷呈,或楷、或行、或草、或隶,书体多样。纵观此批信札尺牍,刘恭冕与诸公或谈诗文,或论书稿,或叙友情,鱼雁往来可见其时之盛。如在张祖铭写给刘恭冕的信中,就提到了“诗文稿为撝叔取去,当可付刊校管,刊有数卷,省中友人大半可聚资成矣。略作二洋代留,候秋闱奉缴书院。”信中提到的取去诗文稿的撝叔即为晚清海派书画、篆刻大家赵之谦。由此也可见,不仅与刘恭冕交往的多是当时的知名学者、文人与书画家,而且这批书信所涉及的内容也是极具文史研究价值的。 注见广陵书社2008年版《扬州学派年谱合刊》之刘楚桢先生年谱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