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学派与宝应刘氏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学术史上,清代学术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到:“在我国,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清代主流学术是以经学为核心的朴学。扬州学派,则是清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朴学流派之一。在《清代朴学大师列传》中,扬州学派朴学家得以立传者就有宝应刘台拱、刘宝楠、刘恭冕等人。可以说,宝应刘氏是清代扬州学派重要的经学世家,研究清代扬州学派,必然要涉及宝应刘氏一族。 宝应刘氏家族是清代中期扬州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著名者以刘台拱、刘宝楠与刘恭冕为最,刘宝树因作品较少而次之。刘氏家学渊源深厚,向上可追溯至明朝末年。宝应刘氏祖籍苏州,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由苏州迁居宝应。五世祖刘永澄,是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为东林党人之一,与无锡高攀龙、顾宪成以及刘宗周、文震孟诸公共同讲学于东林书院。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刘台拱》记述“君六世祖永澄问学于蕺山,以躬行实践为主,子孙世传其学”。我们要了解扬州学派宝应“刘氏三世”的成就,可以从《刘端临先生文集》相关记述中获取一定帮助。 刘台拱,字端临。乾隆十六年(1751)生于江苏宝应。刘台拱是清代著名经学大师刘宝楠的族叔,生平著述主要是经学与小学研究。其中《论语骈枝》一卷是清代《论语》研究的重要著作,与刘宝楠、刘恭冕父子《论语正义》共同体现了宝应刘氏家学专攻《论语》之特色。刘台拱虽然生前著述并无刊行,但是身后却深受学人尊崇,其中重要原因当是其杰出的治经成就。刘台拱先以宋学为主吸收汉学,再以汉学为主辅以宋学研治经典,奠定了扬州学派的治学基本路数与风格。故汪中于《述学·外篇·大清故候选知县李君之铭》总结:“王念孙为之唱,而君和之,中及刘台拱继之,并才力所诣,各成其学。” 刘宝楠,字楚桢,号念楼。清乾隆五十六年生。少曾就学于当代大儒刘台拱,以学行闻名于乡里。刘宝楠是清代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生前撰有《论语正义》24卷等。 清道光四年(1824),刘恭冕生于宝应,为刘宝楠次子,字叔俛,号勉斋。幼时与兄弟同受学于其父宝楠,深有小学功底,培养了良好的经学根基。刘恭冕崇尚朴学,著述围绕《论语》研究,除了续成《论语正义》,主要著作《论语正义补》和《何休论语注训述》乃是与刘台拱《论语骈枝》、刘宝楠《论语正义》一脉相承,前后相继,共同奠定了宝应刘氏在清代《论语》研究史上的杰出地位。这样的结果,不可否认刘氏家学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扬州学派的学术特征是“通”字,主要体现在:一讲究训诂考据与义理的贯通。扬州学派学者将考据训诂视为治学的根柢、通经的桥梁。他们反对臆说,使用朴学的方法,对古书旧义作有条不紊的组织,实现文字训释的融会贯通,对经籍的诠释作出巨大贡献。二坚持“道”与“艺”兼重。扬州学者求为“通儒”,其重大成就和突出长处,在于不仅致力于发明古经之本义,还大力发明和发扬早期儒家重视实用之学的传统。三重视“日新”,反对“据守”。为时代变化所感,扬州学派学者具有注重发展变化的理念。宝应刘氏学术也充分体现了扬州学派的学术特点。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