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应老家,我有一个好兄弟——潘宏奎,人称——小奎和尚。他现是宝应县佛教协会广洋湖镇佛教分会的分会长,别小瞧是民间组织负责人,他在我们宝应县广洋湖镇知名度极高,就是相邻的几个乡镇大人小孩子提及他都知道。追忆童年往事,由于我家与他家离得不算太远,加之我与他年龄相仿,他比我大二岁,我与他便成为儿时最要好的玩伴。他好出鬼点子、爱耍小聪明,因此无可厚非成为我们小伙伴中的孩子王。 他父亲早年是和尚,文革期间被迫还俗。据说,每年大年三十,他父亲还闭门诵经。小时候,小奎常把他父亲当和尚的家什偷拿出来玩,我们学着电影里的和尚那样,两手相合,口中相念“阿弥陀佛”。他整天调皮,惹事生非,经常有人到他家里告他的状,因此也挨了不少皮肉之苦。儿时我们经常结伴去邻村看露天电影,看完后,他总是想方设法带领我们搞点夜宵吃吃。记得有一次,路过一户人家的养鹅棚,他真的有点邪门,进入鹅棚里鹅根本不出声,他随便逮了一只,三下五除二,娴熟得很,把鹅毛搞得干干净净,让我们美餐了一顿。席间,他总是点燃棉花杆当成烟,学着大人的样子叼着,烟不时呛着直打咳嗽,甚至呛得连眼泪都流出来。第二天,人家发现少了一只鹅,都会怀疑是他干的,因他有前科,可人家拿不出确凿证据,也就不了了之。记得还有一次,夏天乘凉结束后,大人们陆续回屋子里睡觉了,我们几个人心领神会,在他的带领下去鱼塘里捕鱼。他早已将准备好的鱼网撒下,不一会,收网时白花花的鱼一条接一条。可能响声惊动了看鱼塘的老人,他不知从哪里学来的鬼样子,用衣服把头褒起来,一会学猫叫一会学狼叫,不禁令人毛骨悚然,骇得老人赶紧退回小屋里。第二天老人在村里逢人便讲,说昨天晚上他看到鬼了,我们听说后忍俊不禁。有时人家鱼塘看得紧,他便带领我们,去秧田地里抓田机(宝应地区方言,指的是青蛙),手电筒要是对准那只田机,说也来也怪,该田机会一动也不动,乖乖成为我们战利品,田机大腿肉与小咸菜相煮,真的称得上是美味佳肴。多少年来,我们几个弟兄相聚,一提起那儿时趣事,一直偷着乐。 上学时,由于他小小年纪,经常不上学要帮家里争工分(他家里也年年超支),成绩不算太好,一直勉强撑到初中二年级上半年,便缀学在家。改革开放后,苏北农村开始兴起丧事做法事,他父亲便从操旧业。说起他父亲,是我们农村的能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家在村子的东头,每天早上晚上从他家便传来锁呐或二胡声。耳濡目染,受他的影响,他家子女个个会吹拉弹唱。他的大儿子,最早成为我们村里的专业吹子(艺人,吹锁呐,人家有过生日,红白喜事,一般都要叫上吹子,凑个热闹),他的女儿,是我们镇里淮剧团的台柱子,颇有名气,那时每逢春节期间,她都是扮演《秦香连》、《珍珠塔》等传统剧目里的主角。 在我们那里老人过世后,六七、一周年、三周年都得念经“放焰口”(宝应地区农村做法事通俗叫法)。他呢,帮他父亲做做下手。有一次,他父亲生病,不能“放焰口”,但又找不到人,没有办法,临时将小奎子凑了人头,据人家说,他念的经好听,比和尚还和尚。从此以后,他年事已高的父亲,逐渐由他代替自己做法事。在后来,他成立了我们镇上惟一的红白喜事综合服务公司,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此公司也是家族企业,由他哥哥、弟弟、弟媳妇、他姐姐、姐夫,他老婆,她侄儿等组成。由于收费低,服务周到,很受我们镇上人欢迎。人家结婚,他操办司仪、土乐团(有二胡、小号、锣鼓等乐器)、车子、录像。谁家丧事,更是他们的绝活,包括:土乐队、出殡车、墓地、“放焰口”、买哭等。通过这二十几年努力打拚,他成了远近闻名的有钱小老板。以前做法事用的家什采用小水泥船运,后来改为机动三轮车运,现在又改为面包车运。其实,说起我的兄弟——小奎和尚,不得不提他“四绝”: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