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月饼,面对琳琅满目的其他中秋商品,我的思绪却飞越时空,回到好多年以前。 和全国各地一样,家乡也有中秋节敬月亮的传统习俗。从我记事起,每年中秋节晚上,皓月当空,家家在自家小庭院里放一张小木桌,桌上摆着鸡头、菱角、连枝藕——乡亲们总爱称之为子孙藕,户户鸣放鞭炮,大人、伢子都笑逐颜开。中秋节象征着家乡的荷藕、青蒲、螃蟹等收获季节的到来,人们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 荷藕、菱角、鸡头都是水乡的特产。在家乡,荷藕、菱角都是乡亲们辛勤栽培的,荷藕有大块小块连片种植的荷藕田,菱角有大大小小的菱角塘,唯独鸡头是野生产物,从未见过谁为鸡头撒过种,栽过苗。鸡头普遍生长在湖荡里、河港里,因为和荷藕的习性相同,在藕田的四周围,也常常见到鸡头和荷藕夹杂生长在一起。 儿时,小伙伴们都喜欢吃荷藕,也爱吃菱角,因为它有又嫩又甜的菱角米。我却对鸡头情有独钟。鸡头浑身长着刺,常常吓着小朋友们不敢伸手,我能巧妙地让开针刺,剥食它的肉。鸡头米虽然涩苦,但我却尝到了它独特的风味,那种感觉让我成为天不怕地不怕大将军似的,这是别的孩子所不能享受的。 鸡头是有刺的,叶有刺,茎有刺,果实的外壳更密布着针般的刺。小时候,每到夏季,小河小港便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在那里追逐戏闹躲猫猫。偶尔在水中被什么划了一下,没别的准是鸡头。那时那刻,被划者常常恨恨地瞪鸡头一眼,愤愤地骂了一句后便匆匆躲开。我却怡然地欣赏起眼前的美景来:鸡头茎叶紫红中带着绿色,乍出水面的那株石榴似的张着嘴,尽力地向四周张放。早已放开的叶静静地覆放在水面上,大的如匾小的如筛,滚圆滚圆的,有点象欧洲传说的“麦田径圈”,煞是耐看。它的果实鸡子头似的,伸在水面上,随着水波一晃一晃的诱人去摘取。第二天,我从家中找来两根竹竿,筷子似的把“鸡子的头”夹起来,小心翼翼地顺着“鸡嘴”撕开它,尽情地掏取里面的棕色珍珠似的鸡头米,去壳后,便美滋美味地嚼起来,馋得胆小鬼们涎水直淌。每当此刻,我便赏赐他们每人几粒,让他们也尝尝新鲜滋味。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也逐步积累,我对鸡头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鸡头学名芡实,因果实形状似鸡子的头而得名。它决非家乡独有,我国东南部各省均有出产。许多园林中,鸡头和荷花、睡莲、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鸡头全身是宝,它的茎是上等菜佳,它的仁除供食用外还可酿酒。它的根茎叶均可入药。古药书中记载,说鸡头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 从前,鸡头是野生作物;如今,种植鸡头已成为新的时尚。它和荷藕一样,能出口挣取外汇。不久前,我回老家探亲。刚进村时,迎面看见几个堂兄扛着钉钯,带着竹篙、竹杆、镰刀。见到我,他们热情洋溢,如数家珍:“我们到荡里去,到大鱼塘去找鸡头,鸡头米卖给上海人。”“十几年来,我们每年秋天忙这个把月,能挣两、三千呢!”“上海客商说,他们在水乡收购的鸡头米,运往上海,加工成精致产品,销售到外国去呢!”“听说我们捞的鸡头能出口,我们干得更欢啦!”他们还告诉我,现在的水乡鸡头多了,除了野生的,更有栽培的。我到村庄内外走走,见到大河小港的浅水里,严严实实铺盖着圆圆的鸡头叶。村头巷尾,三五成群的中老年人围坐一起,用老虎钳剥取鸡头的仁。他们有说有笑,为家乡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光阳荐苒,几十年弹指一挥过去了。家乡中秋节敬月亮的习俗没有改变,只是供品更丰富,鞭炮声更响更长,昭示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赞颂着家乡的巨大变化。然而在我家敬月亮的供桌上,一定不会缺少鸡头,那是我特意安排的。 ——发表于中国微型小说学会金山杂志2009年第12期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