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们的祖先把柴放在首位,显现着柴的重要性,也标志着烧锅灶是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要看家中宝,就看门前草”。从前,在我们水乡,一户人家门前有没有草堆、草堆的大小成了衡量一个家庭贫富的重要标记,“烧陈草,吃陈粮”的人家,生活一定很殷实。 我十岁时,喜逢共和国成立。那时,我就开始帮助家里烧火了。当时,农村里火柴很稀少。大人用火刀对着火石猛烈摩擦产生火花,点着火芒纸,再点燃烧草,塞进锅堂。我坐在蒲团上,时而不断地向锅堂里添草,并用铁火叉搂搂、捶捶着火的草,让火烧得更旺些。我特别喜欢冬天在厨房里烧火,旺旺的火苗映得脸庞红红的,浑身暖和和的。六十年来,我体味到烧草的艰难曲折,更尝到了社会变迁的喜悦。 史无前例的“文革”,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场大劫难。从1966年冬季开始的十几年里,出现了烧草普遍奇缺的严重局面。生在草窟里的水乡人,烧草也非常困难呀!每年冬腊月柴草收割登场,各生产队的柴场上,大大小小的柴摞子象小山一样。然而,除了完成国家上调任务外,干部再开开“后门”,分给社员的烧草就寥寥无几了。每次每人口二、三十斤,最多五十斤。进了二月,柴场的柴草就净光了。 没草烧怎么办呢?水乡人急中生智。 搞人民战争,向柴滩夺草。过了正月半,生产队就组织人员,带着丈杆、算盘到柴滩上丈量,把柴桩草分给各户,远柴滩和近柴滩、好柴田和丑柴田,都搭配好。柴滩上竖起一根根粗芦柴,芦柴顶部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编号和户主姓名。随后,家家户户齐出动,男男女女都上阵,向柴滩大进军——砍柴桩。人们双手握着长柄镰刀,拼命地砍呀,砍呀!一望无垠的柴滩上,只听得铿锵而有力的“笃、笃、笃”砍柴桩声。砍过一片,用竹爬子把柴桩、柴叶和杂草一起划归起来。最后,捆成一个个长椭椭的草捆子,再往船上扛。柴滩大,离船远,最远的头、二里路。滩面坑坑洼洼,还有“蕻塘”、“暗沟”。大草捆横扛在肩上,双手要举过头稳住,个个小心翼翼往前走。稍不留神,就会弄得满身泥浆水,甚至陷进泥潭。不经意间,天黑了,一个个才往家赶。正、二月,河水浅,遇到小沟、暗坝,大家互相帮助,前面几个人用蒲绳拖,后面几条篙子抵着船往前推。遇到重载草船,有的汉子脱掉长裤,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凉的水中,硬是扛着船向前行。同道而来的几条船,都推到大河里了,大家的欢声笑语,响彻夜空。都说:砍柴桩最辛苦。我和妻双手都磨起了血泡,脚板多处被粗柴桩戳破了,累得精疲力竭,却喜笑颜开充满了愉悦:一年一季的柴桩草弄回家了,安心了,可烧个把月呢! 靠水乡特有的蕻(许多年来芦柴根系的结合体,称之为蕻)支撑,水泗乡一度出现了卖蕻热。那些年,来水泗买蕻的人络绎不绝:近路的——邻近四乡八镇的,扎蕻师傅把蕻扎成方块,让他们用船装回去;远路的——盐城、大丰、阜宁、淮安等地的,帮助他们把一条条的长蕻用绳子连接成长龙。前面几个人轮番撑船,象在大河里拖木排似的,昼夜不停地缓慢向前行。当地人也买蕻烧,我家的小屋上、门口二面,妻用大铡刀铡成的薄蕻片,一块挨一块的平放着。两、三个小时,就把它们翻晒一遍。为了烧蕻,我们学着邻居:也添置了风箱。 接着,柴油炉应运而生。姜庄大桥头旁边,外地来的两个铜匠日夜赶制柴油炉,还是供不应求。后来,供销社一批批地购进了工厂正规生产的煤油炉,因为数量太少,只是悄然出售。 自制“经济煤”掀起热潮。那时候,农村为数极少的定量户口凭购粮证,每月到粮管所买30斤煤炭烧,我常常听到村民们的羡慕话语。为了生活,不少农户不惜高价买贸易价煤炭。姜庄有两个人口多的大户制备了炭模子,自制经济煤球。炭模子那时可兴时啦!他家借过来,你家扛过去,满庄飞呀! 人民政府关心人民的疾苦。为了解决群众烧草奇缺的困难,县里专门成立了沼气办公室,在望直、蛤拖等地搞试点,利用猪圈淌槽粪池、茅厕的沼气做燃料烧火。有线广播里多次听到县沼气办公室的宣传讲话呢!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在,每当我看到老伴烧饭时,拧开天然气开关,蓝色的火苗腾起,过去烧草严重困难的情景,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当年水泗人民公社赵长年老书记在大木桥上的怒吼声,时而在我的耳边响起:“蕻,是水乡人的老祖宗!不想日子过啦!老祖宗卖掉了,以后怎么发展荷藕生产呀……” 改革开放以后,水乡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烧草困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水乡农民恢复并发展了传统的荷藕业生产,荷藕加工企业遍布城乡,新颖多样的荷藕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可爱的家乡宝应已成为享有盛誉的中国荷藕之乡。富裕起来的水乡农民普遍用上了液化气、电饭锅,有的还用上了天然气、电炒锅。少数恋旧的家庭,还保留着传统的大锅灶,偶尔烧一烧,可孩子们都不肯烧锅灶了,他们理直气壮地说:“现在,电和天然气尽用。既不缺燃料,更不少钞票,烧那玩艺干什么?” ——发表于大众文艺杂志2009年12期,扬州晚报2009年12月,曾发表于宝应报 (题改为《从薪火看变迁》,获扬州市国庆60周年三爱杯征文三等奖)
|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