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时发现,扬州各地有很多带有“马”字的地名。比如,主城区有马神庙、马坊巷、马监巷、马摆渡、御马头、下马桥、洗马桥、大马桥等;高邮有马棚;宝应有白马湖;江都有嘶马;仪征有马集…… “马巷”见证扬州养马史 中国剪纸博物馆在马监巷南端。说起马监巷,当然与马有紧密联系。“双东”的马监巷,就是明代为专门管马而设的机构所在地。如今,在东圈门东侧、“马监巷”最南端,有一口古井,便是“马监井”。挂在墙上的“解读牌”显示:马监井为明初江都牧马监内遗物,供饮水和消防之用。 ![]() 马监井 “马桥”历史遗迹传地名 扬州用“马”命名的桥也不少。在平山堂脚下,有“下马桥”,而“止马桥”在东关薛家巷前。 ![]() 下马桥
“止马桥”是因明朝正德皇帝驾过此桥,为此立碑,文武百官必须于桥前下马下轿过桥,以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后来改朝换代,人们以同音名改为芝麻桥。至于洗马桥,则与明朝大将常遇春有关。有管马的机构就有专门放牧马群的马乡,马乡地方广阔,一马平川,为的是方便练马、养马。地点在七里甸西大刘庄四间屋一带,上年纪的人仍称此地为马乡。![]() “臣止马桥”解读点
今离马监巷不远的湾子街上的马市口、洗马桥,则与马交易有关。永乐以后,马政逐渐衰败,官养、民养马匹逐渐难以满足军需、官用,只得开设马市,以其他货物换取马匹。当时马匹官控,马市官设,马匹出售要洗干净才有卖相,马市口、洗马桥便因此而得名。此外,东关街上的马坊巷、大草巷、小草巷都与马有关,是留在地名上的遗迹。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