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沟古韵白田风 八宝望县祥瑞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概述: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郡制,宝应境域统一为安宜县,治平安故城。安宜县隶属吴州(今扬州)。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征集10万余民夫,开凿刊沟,自山阳,经安宜至扬州入江。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安宜城被起义军屠毁,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安宜县治迁至白田镇(今宝应),唐上元三年(公元762年),唐肃宗获“定国之宝”,改年号为“宝应元年”,安宜亦更名宝应,属楚州。 版面:隋唐安宜位置图 运河东道与西道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入宝应境域,从春秋、东汉到明朝1400年,围绕境内湖道变河道,弯道变直道,东道变西道经历了十三次重大变迁,唐代李嘉祐《皇甫冉往安宜》诗:江皋尽日惟烟水,君向白田何日归?楚地兼葭连海迥,隋朝杨柳映堤稀。津楼故肆生荒草,山馆空城闭落晖。若问行人与征战,使君双泪定沾衣。其中:隋朝完成两次变迁。 隋文帝开凿运河东道 ②隋炀帝开凿运河西道 版面:隋运河变化示意图。 白田闻莺 唐初白田镇日益兴盛,邗沟两岸店铺商号门庭若市。街巷深处有庭院雅苑,宝刹庙宇遍布城乡。十里隋堤热闹非凡,水面帆墙如林,堤上人挑车载,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水陆交通要冲的地理位置,使白田镇迅速发展,成为江淮之间各种商品和物产的一大集散地。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安宜县治迁至白田镇,此后的“安宜胜地”,历经1380年,一直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真如献宝与宝应得名 尼真如,河南巩县李氏女。唐天宝末年,安禄山叛乱,兵火震荡,民众南迁,真如避难淮楚,寓居安宜。唐上元二年(761年)一日,真如梦中喜获玉帝赐予“八宝”,并旨意“交给皇上,以镇邪逆,兵革可息,乱世可清”。唐上元二年(761年),真如进京,献于皇上,不久安史之乱平息,代宗视为“定国之宝,得宝瑞应”,遂改年号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762年),升楚州为上州,易安宜县为宝应县。http://www.ibaoyin.com 版面:真如献宝画像 ●“十里次舟辑,二桥通往来” 尉迟恭与宝应二桥 尉迟恭,唐代著名将领,为方便宝应城中夹耶河两地市民,在此河南段建广惠桥,后名小新桥,北段建嘉定桥,旧名孝仙桥,后名大新桥,俗称县桥。唐代诗人储光羲颂之:“十里次舟辑,二桥通往来”。描绘了宝应的繁荣之景象。 版面:“双桥穿宝应,一岸入高邮”(元·王恽)、“二桥相对起,一水绕城市”(明·吴敏道) 唐代诗人咏宝应 隋唐时期的宝应,经济繁荣,交通便捷,文化昌盛,吸引了诸多著名诗人墨客游历宝应,他们被宝应西湖东荡的美丽风光、富饶的物产资源、独特的地域风情所陶醉,留下了篇篇诗歌,这不仅丰富了唐代的文学艺术宝库,也为我们研究隋唐宝应文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作者诗名 李白《白田马上闻莺》、《赠徐安宜》、《寄淮南友人》 韦应物《将发楚州经宝应访李二忽于州馆相遇月夜书事因柬李宝应》 储光羲《大酉甫得长字韵》、《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李嘉佑《送皇甫冉往安宜》、《白田西忆楚州使君第》 刘长卿《过安宜张明府郊居》、《送沈少府之任灌南》、《赴楚州次白田途中阻浅张南史》 温庭筠《过陈琳墓》 储嗣宗《宿范水》 权德舆《杂言赋得风送翟秀才归白田》 淮河老獭《淮河老獭白田沈女诗》 李白与安宜 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李白东游吴越,盘桓于扬州、安宜、淮安等地。他踏上安宜大地时,被安宜灵秀的风光和勤劳、质朴的民风所吸引,并留下《白田马上闻莺》等著名诗篇。 白田马上闻莺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东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版面:安宜胜境图两幅、《白田马上闻莺》、《赠徐安宜》、《寄淮南友人》诗文。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