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名人 查看内容

宝应学派中的学术十杰

2014-4-27 14:15| 热度:45951 ℃ |作者:刘金城|来源:中国宝应网|我要投稿

首提宝应学派的是国学大师刘师培。他在《近儒学案序目》中写道:“淮南之滨有朱泽沄,于是有宝应学派”。特立“宝应学案”,列有王懋竑、朱泽沄、刘台拱三人。  宝应学派约形成于康熙中叶。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 ...
朱彬

  朱彬,字武曹,号郁甫,生于乾隆十八年,卒于道光十四年,年八十二。十八岁时补诸生。初以文名世。汪中曾说:“治经者固多,文章则世无作者,故朱彬于文用力尤深”。与王念孙、邵晋涵等以文章相重。也专治朱子之学,虽“未能窥其樊”,但亦有心得。后又转向治经,与贾祖田、汪中等人钧贯径史,深有交往。与外兄刘台拱齐名,共相切磋学术。乾隆六十年,中举人,大挑二等,改授国子监学录衔。
  朱彬的经学著述,主要有《礼记训纂》四十九卷和《经传考证》八卷,还与王念孙、汪中、刘台拱、王引之合校《大载礼记》十三卷。
  朱彬精于训诂,王念孙誉之为“传注功臣”,《经传考证》、《礼记训纂》两部著作卓有成就,具有“撮其精英,引掖来学”贡献。
  曾国藩对朱彬的著述十分关注,在1895年5月24日《日记》中对朱彬的《经传考证》作了这样的评价:其训诂考证亦与王伯申?引之先生相仿,其言《书经》“大”字多语助词,则前人所未发也。1842年,林则徐路经陕西,而朱彬次子朱士达时任陕西按察使,请林则徐为其父《礼记训纂》定本之“手稿”作序。林则徐欣然命笔,在《序》中盛赞朱彬的治学精神。曾国荃也曾为朱彬《游道堂文集》作序,称其为“名称藉甚”。曾国藩、曾国荃、林则徐等重臣名儒对其推重如此,亦是坛坫一罕事,亦可见朱彬学术之风采。
  朱彬的代表作为《礼记训纂》。“训纂”即汇集历代“训故”之意。朱彬此作是针对卫士氵是《礼记集说》的“略于训诂”和陈浩的《礼记集说》的疏略而发的。他取《说文》、《玉篇》、《广雅》诸书之故训撰写此书。此作始纂于1802年后,定稿于1833年,约三十年时间,倾注了他后半生的精力。据梁启超讲,清疏中对于《礼记》做研究都是单篇,而注疏全书的唯有朱彬之《训纂》。
  朱彬的《训纂》,在注疏方面成就很突出,是清人新疏《十三经》中注疏最好的四部之一部,也是清人治经宋人意味最浓的一部,这也是章太炎所说的:刘台拱、朱彬二家兼宋学意味,而朱之《礼记》为甚。并评之为“义不师古”。此作也成为体现汉宋兼融“宝应学风”典范作品之一部,在当时亦有着“以扭转和改变过于偏向汉学术倾向”的意义。
  《礼记训纂》,重臣兼名儒林则徐为之作序,高邮王氏父子三人?王念孙、王引之、王敬之及仪征刘文琪这些杰出学者为其批校,它的荣耀在新疏《十三经》中,无可伦比。新近中华书局出版《清人新疏十三经》共二十四种,朱彬《礼记训纂》就是其中一种。
  《经传考证》也是朱彬的力作,王念孙为此书撰序,后来阮元又收入《皇清径解》。《经传考证》与《礼记训纂》也反映了朱彬治经的不同历程。前者“循汉学家治经途轨”,倾向于汉学;后者“不别户而分门”,倾向于宋学。
  朱彬是扬州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宝应有两人,一个是刘台拱,还有一个便是朱彬,被徐复称作为扬学的矩子,誉之为“各有擅长,并世学人,无其伦匹”。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