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恭冕
刘恭冕,字叔免,号勉斋,刘宝楠次子,江苏宝应人,生于道光元年,卒于光绪十年,年六十九。清光绪五年举人。 刘恭冕幼承刘氏家学,博涉通经。刘恭冕所学,“于训练文字,辨核极精确,尤喜寻绎微言大义,无主汉奴宋之习”。 安徽学政朱久香延请权审试卷,为校李贻德《春秋贾服注》,移补百数十事。经朱久香举荐而进金陵书局校书,此后,又受李瀚章延请主持李鸿章主办的湖北经心书院。幼习《毛诗》,晚年治《公羊春秋》,发明新周之义,辟何劭之谬说。续撰《论语正义》,并对全书补订;倡导“广经说”,意在开辟通儒之路。 刘恭冕对《论语正义》的贡献是十分重大的,主要为:其一,使之完整完善。续成七卷,是使之完整;历经十年“重复审核,手自缮录”,使之完善。在刘宝楠《论语正义》前十七卷写作中,刘恭冕也有辅助之功。刘恭冕的《论语正义补》与《何休论语注训述》,更是对《论语正义》的补充与发展。其二,使之整体水平提高。刘宝楠去世以后直到《论语正义》刊成,其间有十六年时间。刘恭冕在补订全书时,能将这十六年最新研究《论语》的成果采纳其中,特别是孙诒让的《群经平论》与《诸子平义》使全书为之增色,清人注疏风格的特色更为鲜明。其三,使之影响更为深远。由于刘恭冕的关系,国学大师俞樾与孙诒让等著名学者参预了《论语正义》的研究与批校,更得到了名臣名儒曾国藩的关注,使该书扩大了影响,也提升了品位。刘恭冕还在国事动乱之中保存其原稿,并予以刊成,功莫大焉。论《论语正义》,不能不论刘恭冕。 人们知道刘恭冕,那是因为他与其父刘宝楠共疏《论语正义》,成就了一部治经名著;其实,作为“广经”论的创建者与倡导者的刘恭冕,他在理论上的卓越建树,同样是辉煌的。 “广经”问题的提出,首推段玉裁,他主张在原“十三经”基础上,加上八种书籍,合称“二十一经”。但当时学者“囿于所习,未能实行”。刘恭冕在段玉裁的基础上,对加入几部书籍作了调整,并“推其意而论之”,上升为理论,使之成其为学说。刘恭冕在《与刘伯山书》中除对加入经典的八种书籍各自作了理论阐述外,更强调了“广经”的目的和意义,他认为“倘能家弦户诵,则人人皆可通儒矣”。刘师培对此“书”很重视,并为之写了“跋”。 刘恭冕的“广经”说,看起来是其宗旨使儒者成为“通儒”,但是它的“广经”之举及其理论所示,其意义远不止此。 段、刘在这里不仅仅是加入几部经典,而是表现了他们在学术上一种全新观念。首先,他们打破了原有“经”的概念,引进了“经”的新概念。儒家经过这样的改造,也就使儒学成为历史上包容性最强的开放性儒学了。这在儒学发展史上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也是一个开拓性突破。 刘恭冕将《荀子》列入儒家经典,这是一个超历史之举,而他所作的理论阐述,又体现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思想,韩嘉学者无可伦比。虽说汪中在《荀卿通论》中也为荀子翻过案,以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但不如刘恭冕这样彻底。刘恭冕不仅如汪中肯定了荀子“有功于诸经”,而且还肯定了荀子其地位“不在孟子之下”,虽有悖于孟子之论,还能将其《荀子》与《孟子》并列,同为经典。别人不敢论之,刘恭冕敢论之;别人不敢为之,刘恭冕敢为之,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悖”。 谭嗣同有言:“中国两千年之政治,实为奉政;中国两千年所学,实为荀学”。如果按照此观点看来,更可见刘恭冕思想之卓越。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