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在战胜项羽、统一中国后,分封王侯,“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还封了四个为侯,项伯即其中之一,被封为射阳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知道楚汉相争故事的人,都知道有项伯这么一个人。项伯名缠。“伯”是他的字,是项羽的父辈。长期以来,人们把他看成一个平庸之辈。却不知他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支持中华民族统一事业的功臣。 一、出以公心支持刘邦西进击秦 项梁死后,在讨论谁西进击秦,谁救钜鹿的问题上,曾有过一段波折。项羽复仇心切,吵着要和刘邦一起带兵西进。楚怀王孙心本在民间放牧,被项梁立为怀王。项梁虽死,但他的部属还在。于是,怀王召集诸位老将商议这件事。当时,为了鼓励诸侯击秦,怀王曾与诸将约定:谁先攻入关中,就封他为王。项伯作为楚国的左令尹(最高军政副长官),如果是站在项氏一族的立场上,完全可以联络项梁的旧部,支持项羽的要求。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史记》上记载着这样一段话,怀王诸老将皆日:“项羽为人彪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攻城取地),前陈王(陈胜)、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挟义而西,告渝秦父兄。秦父兄苦秦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彪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这说明,项伯和其他老将一样,站在诛暴秦、拯黎民的立场上对待项羽的要求。所以《史记》上才有了“诸老将皆曰”的文孚。项伯的这冲思想,一直贯穿在楚汉相争的整个过程之中。 二、仗义真言保护沛公 果然,刘邦进关中之后,封府库,驻坝上,约法三章,不许扰民,深受秦国百姓欢迎;项羽却在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卒,使项伯等人大失所望。项羽听说刘邦已派兵把守函谷关,大怒之下,便命英布攻下函谷关,直接进军新丰鸿门。这时,有一个叫曹无伤的人,是刘邦帐下的左司马。他为了求得项羽的封赏,竟不惜卖主求荣,派人把刘邦想阻止诸侯入关的打算报告项羽,并加油添醋地诬告刘邦“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更是怒不可遏,命令三军“明天一早开饭,吃饱了就去打垮刘邦。” 项伯闻讯后,对曹无伤的话将信将疑。他想:如果刘邦果真象曹无伤说的那样,只顾个人私利,那也是他自己找死。但是,我的好朋友张良现在刘邦军中,是一个旷世奇才,他曾救过我的命,我不能看着他给刘邦殉葬。不如把张良叫来一起辅佐项羽。于是,项伯连夜赶到张良那里,据实以告;快跟我去,别跟着刘邦一起送死。张良一听这话,就笑着对项伯说:我受韩王的委托,跟沛公一起西进。沛公有什么事情都要我给他拿主意。从来没听过他要封子婴做丞相;府库也都封在那里,一件东西也没动,这一定是有入搞鬼。他现在还蒙在鼓里,我这样跟你逃走。岂不成了不义之徒?张良的这番话,驱散了项伯对刘邦的疑虑。 刘邦得知项伯来到大营,和张良商量了一番后,叫张良请项伯到自己帐中来,设酒感谢他使十万生灵免遭涂炭。席间,谈起刘邦进关后约法三章,不扰百姓的事情,项伯也钦佩不己,二人越谈越投机,竟攀起儿女亲家来了。刘邦请项伯转告项羽,派兵守关不是为了阻挡项羽,而是为了防范盗寇,维护治安。项伯深知侄儿脾气暴躁,对刘邦说:明天一大早,你一定要到鸿门来,亲自对项羽说明情况。 项伯回去以后立即找项羽,责怪他冒失:如果不是沛公先破关中,你哪里能这么容易进来?况且人家立了大功,你反而要去打他,滥杀无辜,这是不义之举啊!我叫他明天来跟你解释,不如好好招待他。项羽听他说得句句在理,就应允了。 第二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赶到鸿门,向项羽解释误会。说这是小人从中挑拨,叫我们兄弟产生裂痕。项羽本已对自己的冒失略带愧疚,听刘邦这么一说,不觉言道: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何以至此?席前,项羽的谋士范增也看出了刘邦非比常人,劝他除掉刘邦以免后患。项羽有些犹豫不定。席门,范增再三暗示项羽下手。项羽因为听了项伯对他的责怪,尤其是项伯叫他莫行不义之举的话,使项羽始终下不了诛杀刘邦的决心,只好保持沉默。范增再也按捺不住,到帐外去叫项庄借口舞剑刺杀沛公。项伯见项庄剑中暗藏杀机,便借口对舞去和项庄周旋。每当危急时刻,他就用自己的身体遮蔽刘邦,迫使项庄无法下手。直到樊哙冲进帐来,义正严词说得项羽无言以对,才使刘邦转危为安。 三、请汉中地帮助汉王开辟基业 鸿门宴之后不久,项羽开进咸阳。狭隘的复仇心里终于使他诛杀了秦降王子婴,焚烧了秦国的宫室,弄得民不聊生。他还不听别人的劝告,一心“衣锦荣归”。项伯见此,知道侄儿终不能得天下人心,统一中国。相比之下,刘邦却有雄才大略,是治理国家的最佳人选。 项羽想自己称王,又怕诸侯怨恨,就派人去向怀王请示,谁知怀王的答复是:“按当初的约定办。”项羽恼恨怀王,于是佯尊怀王为义帝,这样,诸将就可以封王了。但他又顾虑别人非议,就先封诸将为王。在研究分封方案时,范增私下里对项羽说:不能把三秦地方给刘邦,否则,他会和你争天下。但是,把哪些地方封给刘邦呢?范增出了一个主意:就把巴、蜀二郡封给他,那个地方道路险要,秦国贬斥的人都迁到那里,没有人能逃出来。在刘邦王号的问题上, 范增煞费了苦心:叫巴蜀王吗?那是夷狄之称,莫说刘邦不会接受,就是其他诸侯也不会同意的。思来想去,最后说:就叫汉王吧,巴蜀靠近汉中,如果别人问起来,就说巴蜀也是关中的地方,含糊过去就是了。 智者所见略同,张良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如果刘邦被关进巴蜀,那就只有困死他乡了。于是,他把刘邦赏给他的百镒黄金,两斗珍珠,借口感谢项伯的救命之恩,全部送给他,刘邦也叫张良以厚礼赠项伯,并托项伯为他争取汉中之地。项伯自然明白对邦、张良的意思。于是答应了张良、刘邦的请求。 在项羽召集项伯等人讨论分封方案的时候,项伯一听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之地,就说:既然封为汉王,为什么不给他汉中之地?这样名不符实,不是要被天下人笑话吗?一句话说得项羽、范增无计可施。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把汉中封给了刘邦。 刘邦得到汉中,全盘棋就活了。如果刘邦得不到这块封地,韩信将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去投奔刘邦。张良的烧绝栈道,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也无由可施,更谈不上后来的“还定三秦”,东向而争天下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项伯为刘邦争得汉中封地,既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也奠定了汉室江山的基业。 四、预留退步保住项氏后裔 刘邦首战项羽,在彭城大败而逃,连老父妻室都被楚军俘获了。后来,刘邦在张良、肖何、韩信、陈平等人的帮助下,站稳了脚跟,并且争取到彭越、英布等人的支持,搅得项羽首尾难顾。一年半后,当楚汉两军对峙于广武的时候,刘邦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而项羽则众叛亲离,败势已露。为了要挟刘邦,项羽叫人把刘太公绑在肉案之上,旁边架起一口大锅,锅下的烈火把锅里的水烧得滚开。在两军阵前威胁道:“沛公再不投降,我就烹掉太公。”刘邦面对项羽这种无赖行为,只得自我解嘲地回答:当初我和你受命于怀王,他叫我俩约为兄弟。我的父亲也就是你的父亲。既然你决心烹死自己的老子,那就麻烦你也分我一杯羹汤吧。项羽一听这话更是火上浇油,对刽子手下令;“杀!” 正在这危急关头,只听有人在喊:“且慢!”刽子手一看是项伯在喊,只得停下手来,项伯对项羽说:现在天下属谁尚且难以断定。刘邦既然要和你争天下,还顾什么家室?你杀了赳太公,非但要挟不了刘邦,自己反倒背上滥杀无辜的黑锅,这样对你更加不利。你何必要增加对自己的祸患呢?一席话,说得项羽如梦初醒,连忙叫人放掉太公。站在对面的刘邦,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听进耳中。如果说以前坝上攀亲,争取汉中都是张良用计的话,这次救太公则是项伯一人所为。刘邦对项伯的感激又增加了几分。 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决于人心的向背。自楚汉相争以来韩信、陈平、英布等人先后背楚归汉,就连项氏的亲属项襄,也已看清形势,旱在汉王二年刘邦兵败彭城后不久,就已投降到刘邦的帐下。项伯深知项羽刚愎自用,嗜杀成性,弄得天怒人怨,尽失民心,虽然作战勇猛,却无谋略,往往是西驰东突,疲于奔命。眼下的态势是汉军越战越强,诸侯归附,而楚军却越战越弱,前景暗淡。如果贸然把太公杀掉,将来刘邦坐了天下,项氏就是罪及九族。项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减轻项羽的罪过,以便保全项氏的后代。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以后,刘邦对项氏的枝属果然一个不杀,而且还先后封了项伯等四人为侯。就是对项羽本人,也葬以鲁公之礼。 五、封侯逸事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12月,刘邦用陈平计伪游云梦,羁拿韩信。到栎阳后考虑处理大封功臣的问题,即所谓“剖符行封”。刘邦先封张良为留侯,食万户。封肖何为八千户。对于曾救过自己命的项伯不行封赏,似乎也说不过去,于是把射水之阳,淮水以南的一块地方全部封给项伯,称之为“射阳侯”并赐姓“刘”。当初“鸿门宴”前,“沛公奉卮酒为(项伯)寿,约为婚姻。”此“约为婚姻”,即结为儿女亲家。是谁家的女儿嫁给准家,史书没有记载,而刘邦只有一个女儿,后来嫁给了赵王张敖,刘、项两家并未真正结亲。“约为婚姻”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汉惠帝三年(前192),项伯寿终正寝。他的儿子刘瞧(即项瞧)“有罪,不得代”侯,射阳国被废除,淮安位于淮水之南,射水之北,此后历代文人常常把淮安称之为“古射阳”,亦由此而得名。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