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江苏密集拉开了文化惠民的大幕。走进本月9日启动、历时一个月的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现场,舞台上下、广场内外,中外荟萃的艺术盛宴与上千场次的群众文化表演互动融合在一起,暖色涌动,活力喷薄,一股力量在升腾。 这种力量,叫文化! 向上攀登精益求精 “为了戏更好看,我跟老搭档顾芗没少争辩,甚至在大庭广众下大吵过两回。”艺术节期间上演的滑稽剧《顾家姆妈》主演张克勤说,打造精品,就必须边演边改、常演常新。也正是这样,苏州滑稽剧团才会三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 走进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精品工程作品展》等三大展览正在此展出,画家们以笔墨描绘现实、再现历史,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著名书法家、江苏美术馆馆长孙晓云说:“以一点一滴积累,用一笔一画要求,从一言一行做起,艺术家越受到关注,社会影响力越大,越应当精益求精。” 无论是作品还是作者,首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这样不断向上精进的故事比比皆是。 是什么让江苏的文化艺术创作拥有向上攀登的力量?这股力量究竟从何而来? “来自于江苏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双轮驱动。”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说。近年来,在文化体制改革领域,江苏不断调整领跑的姿态:105家文艺院团基本完成转企改制任务,13个省辖市全部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江苏释放出的文化生产力更令人瞩目,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792亿元,占GDP3.96%,连续5年增长超30%。 事业产业双强,托举起了文艺创作的高峰。近一两年来,江苏文化领域不断涌现出“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亚洲电视大奖等国家、国际级奖项。 文化惠民幸福敲门 16日傍晚,71岁的俞金龙早早步入剧场,乐滋滋地欣赏了由锡剧名家小王彬彬主演的《玉蜻蜓》。“接下来还有《五女拜寿》《清风亭》和《孟丽君》,戏迷们可以大饱耳福了。”无锡锡剧院院长吴明龙说。这不仅是艺术节期间1200场次惠民演出的组成部分,也是该市“文化惠民月月演”的例行内容。 除了用免费大戏将群众吸引过来,江苏还利用模式创新和科技手段将文化“辐射”到百姓门口。 节假日,苏州图书馆金阊分馆挤满了享受“悦读”时光的小朋友,读一册《笑猫日记》,看一集《喜羊羊与灰太狼》。在苏州,这种“一出家门即到”的图书馆分馆已有131家。 “总分馆体系的意义在于将‘服务模式’下放到基层,一证在手、通借通还,更加惠民便民。今年1至8月,仅城区41家分馆借阅量就达101万册次。”相关负责人曹卫说。 让文化触手可及,是江苏提升文化惠民水平的新追求。“‘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不是一句口号,文化民生已经成为江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元素。”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章剑华说。 如今,以政府为主导、公共财政为支撑、现代科技为依托,江苏的城市里15分钟文化圈遍布社区,农村中10里文化圈环环相套,网上图书馆、博物馆和数字农家书屋等更将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打造成文化惠民新平台,实现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近日,《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指数蓝皮书》发布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综合指数(总量)排名,江苏位列第二。 以文“化”人提神振气 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步入大幅提升期,如何满足需求?社会快速发展,道德如何跟上时代脚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江苏要按时序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精神靠什么滋养? 答案还要从“文化”中找。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江苏提出“以文化人”新目标,将文化凝聚力、文化引领力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根本指向。“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这句话,成为江苏上下的强烈共识。 在常州钟楼区机械新村,“青松书场”人头攒动。70多岁的“堂主”钱孟林是这里的“名嘴”,吹拉弹唱间把身边的凡人善举都编进了段子。 类似的道德讲堂,常州有500多个,传播知识、娱乐身心,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讲坛去”也成了江苏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南京市民讲堂、扬州讲坛、南通江海大讲堂……全省各具特色的报告每年2万多场,直接受众600万人次。 文化提升文明素质,江苏已有南京、苏州、南通、张家港、扬州、常州6座城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提升文化软实力,首要是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凸显思想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以此提振推进‘两个率先’的精气神。”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说。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