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阵阵,根根枯黄的芦苇,摇曳着瘦弱的身躯,花白的芦花相互碰撞,朵朵花絮随风飘散着。偶然看到这情景,不禁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追。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的歌曲,那委婉悠扬的旋律,一下子唤醒了我儿时的记忆。 苏北里下河地区河网密布,滩涂很多,因此就有了大面积的芦苇滩。六、七十年代,滩涂开发的比较少,基本上都是原始的风貌,现在很多滩涂都开发了,变成鱼塘或者其他类的水产养殖场了,大面积的芦苇滩已经非常少见了。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冬天比现在要冷的多了,而且雨雪也比较多,冬天屋檐下、草垛上雨雪过后,冰凝能有几尺长的,河面上的冰都有几寸厚的,小时候,冬天在河面上滑冰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时候条件都很差的,一般人平时连鞋子都穿不起的,就更不要说是棉鞋了,只能是个奢望,在冬天能穿上“毛窝子”(用芦花和稻草混合编织而成的),那也算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小时候,冬季都会穿着父亲亲手给我们编织的毛窝子。每年刚入冬的时候,父亲就会提前到芦苇滩上采集一些大的芦花回来,先晒干了放在家里备用,等晚上有空的时候,先把稻草用榔头把它砸熟了,也就是说把比较硬的稻草砸柔软一点,把一朵朵芦花再分细了,和稻草混合起来,因为单纯全部用芦花编织的话,是不结实的,必须要和稻草混合起来。 用一个五个齿耙齿放在长凳子上面,齿耙勾在凳子上面,先搓好一根绳子,把这根绳子一头栓在腰上,再顺着齿耙的几个齿绕着,算是鞋底的一个筋,根据要编织鞋子的大小,确定这个筋的长度,然后再开始编织鞋底、鞋帮子,一个晚上也就只能编织一双毛窝子,“毛窝子”编织好后,母亲再用旧布把鞋口给沿好,要不然,穿起来稻草和芦花会戳脚的,然后在毛窝子里面放点稻草,算是鞋垫子了,”毛窝子“虽然不太好看,但是穿起来还是很暖和的。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专注的看着父亲在编织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默默的记在心里,直到后来我长大了,自己真的也会编织了,只是这个技术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其实编织毛窝子,也是个很有技术的活,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的,那些不会自己编织的,只好掏钱去买了,那时候,一双毛窝子可以卖2毛钱,父亲除了给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做一双以外,还多编织一点卖给别人,挣点零钱补贴家用。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商场里什么样保暖的鞋子都有的,再也没有人穿毛窝子了。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个啥玩意了,每每想到这些,童年的苦涩,早已变成了永恒而美好的回忆,那时候,冬天虽然很冷,但是温暖却永用在心田。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