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宝应中学再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宝应中学校长潘文新代表学校接受颁奖。 2014年高考,宝应中学8人录取清华、北大,3人进入全省前100名;王宇澄同学摘取市文科状元;文化类本一达线701人,文化类本二达线1499人;市文、理科前五名,宝中均超过3人;4A人数达262人,继续位列全市各校第一。近年以来,宝应中学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优化教育资源,改革教育模式,提升办学品质,不断刷新办学业绩,创造了县域中学的教育奇迹。 “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通过课堂结构、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等一系列变革,实现办学质量和品位的飞跃。”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已被评为市十大功臣的潘文新校长,说到这几年学校发生的明显改变时,道出了办学的独有秘诀。 变革课堂结构: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真正的教育人,眼光会更多地落在成绩之外。”这是潘文新校长的感慨之言。2008年,宝应中学成为省仅有的一所连续两年应届生文化本二达线超千人的学校,创造了江苏高考的新纪录。面对成绩,潘文新校长却选择在此时启动课改。因为他清醒地看到,处于质量高位的宝应中学,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的课堂状态。 在潘文新的理念里,课堂才是撬动教育重要的支点,一所学校如果缺少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仍然是行走在教育的“边上”。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领教育发展方向,这是一所名校的责任与担当。 于是,一场博弈从此展开。有人表示过不解,有人提出过质疑,但最终,困难险阻无法抵挡宝中人内心对于教育规律的追求。当时,缺少“同路人”的宝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寻找正确的方向,潘文新带着老师们赴外地交流考察,回来后确立了改革的方向、目标、路径。不久,老师们自发地并起课桌,撤掉讲台,一场“课变”开始了!而这场课变的目标就锁定在“理想课堂”。 这是一场改变课堂结构的变革。潘文新说,宝中的理想课堂就是通过“结构制胜”,通过器物改造、流程再造、文化打造,转变学生的态度意愿,保证自学、合学、群学、预习、展示、反馈的实施,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丰富了学生的选择性。经典阅读区通过情境式环境布置和阅读氛围的营造,加以教师的引导、配合个人的感悟,其效果远远超出课堂上的收获;戏剧影视赏析社团,通过有计划地对主题作品的赏析,在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创作与表演社团,让学生通过前期的创作与后期的表演,具体而深刻地体验剧中人物的心灵世界;人文之旅体验社团,通过对世界各地文化遗产资讯的收集和整理,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结构;而本土考古等活动的开展,则加深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参加荷文化社团和乱针绣社团,让学生对当地传统产业和特色经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培养学生兴趣、彰显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开发的“人文综合体验课程体系”还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 创新管理体制:让教师充分发挥潜能 近年来,宝应中学积极推进年级分部管理,实行“一级双部制”,形成了平行竞争的良好氛围。高一新生进校后,学校按生源、师资平行分班,设立A、B两个分管校长,然后便是各自的竞争和创造、合作和补充,哪个班、哪个部管理的情况不仅一目了然,而且因竞争和合作而不断地你追我赶、共同提高。 在宝应中学,潘文新校长笑称自己现在是学校里的“闲”人。“我很少开会,除了两周一次行政会外,一学期只开一两次教职工交流会。教师要上课、备课、改作业和学生交流等等,如果每周还要开那么多会议,那还有多少时间安静思考和工作?” “其实教育就这样,教育部门指挥少了,学校自由了,校长就有了创造空间;校长指挥少了,各部门领导就有所思,他就会主动把事做好。”当宝中是民办学校时,学校强调其“公办特质”,把学校办得像公办,让教师有编制、有保险,让校园更人文、更温馨。当宝中回归公办学校后,学校则强调“民办特色”。因为不少教师从民办进入公办,心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认为终于没人炒我鱿鱼了,教好教坏一个样了,反而使得学校发展“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为此学校进行了评价分配制度改革,在员工共创、共赢、共享的基础上,引入了考核、竞争和甑别,将人与人、班与班、科与科、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区别体现出来,给每个人各得其所的评价。 在宝应中学备课组长的聘任及考核改革,就让老师们对这个“原先不起眼,其实很重要”的岗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个优秀的备课组长待遇地位优于领导干部。学校推进备课组长聘任及考核改革,每学期对备课组长进行量化考核,达不到标准要换人。考核中倒数的,会找他们帮扶谈话,帮他们分析原因,给他们建议和方法。几年来,有一批备课组长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超过了年级组长和中层干部,使得学校“内涵发展、科研兴校”落到实处,激活了教科研状态,提升了课堂质量。 激发办学活力:让宝中处处敢为人先 教育是一种激发,激发状态不难,但保持状态很难,这就需要建立起长效励志系统来支撑。这几年,宝应中学坚持以改革为抓手,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向更高层次迈进。学校教师实行流程选聘制,员工推进积分考核制,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制等,同时注重文化的熏陶、情感的传递、精神的鼓舞来唤醒教职工自我解放、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让宝中人处处敢为人先。 每年寒暑假,学校校务会议成员都会集中两天。开“闭门会议”,专门研究所有班主任、备课组长、后勤员工等半年的考核分数,从高到低排序、不仅定量定性,而且个性化甄别。每年开学,学校会把大家公认的“校园中的亮点”呈现出来,包括后勤人员、一线教师等约占全校三分之一的教职工,让他们在开学那天光荣地登上宝中的报纸、当地的媒体。醒目凸显“宝中成长,因为有你”的主题。学校还先后设置了“成长杯”、“成才杯”、“成就杯”赛课制度等各种展示平台,以及教研组、年级组、行政领导竞聘等系列制度,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坐标、力点和方向。激情,人人都有;激发,也并不难,关键是要建构“高速公路服务区”般的持续而长效的激励系统。 木桶理论,讲的是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木桶的短板。而潘文新却提倡“反木桶理论”。“因为我更关心长板。我认为,木桶中长的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对一个团队而言,有更多的长板才能树立特色,才能给短板设立标杆和榜样,同时造成短板压力和动力。” 在民办时期追求体制的保障,在公办时期凸显体制的灵活,宝中无论身处何种体制,都深深地打上了“宝中烙印”,骨子里那股“创业与改革”的传统始终未变。 谈到对学校未来的期待,潘文新却首先梳理了宝中一路走来的历程。“一开始我们追求‘量’,让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学;接着,我们追求‘质’,让更多的孩子考进好的大学;现在,我们追求‘品质’,让孩子‘活在当下’考进他自己理想的大学,高中三年‘辛苦而不心苦’,人生三十年持续发展、幸福一生。”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