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文学艺术 宝应文学 查看内容

《宝应史话》辨(连载)

2015-3-26 17:50| 热度:14062 ℃ |作者:林漠|来源:新浪|我要投稿

  去年年底,应友人之约,今年上半年准备做一个宝应历史与文化方面的讲座。春节期间有暇,便作了讲座提纲和演示文稿。忽闻刘金城先生有大作《宝应史话》问世,翻阅一过,顿觉忐忑。刘老此作煌煌数十万言 ...

  13、第44页“刘宝楠论宝应儒学”条
  原文:刘宝楠在《宝应图经》中论宝应儒学时说:明自姚江(王守仁)之学兴,而紫阳(朱熹)之学晦,邑人刘永澄父子兄弟崛起于儒学披靡之日,力宗朱子而参酌于泾阳(顾宪成)蕺山(刘宗周)之间。可聘继之,于是朱子之学复兴。国朝康熙、雍正之间,增广生朱泽澐、编修王懋竑力守刘氏、乔氏之绪,以上紫阳,于是朱子之学发明表著。盖江淮之间,自汉唐以来,得圣学真传者,宋胡瑗外,惟此四贤。可聘孙漌,泽澐之子光进,懋竑之子希伊,永澄之五世孙世暮,世暮子台拱,各守其家,躬行实践,余韵流风,至乾嘉之间不绝。
  辨:①“儒学披靡”,刘宝楠原文为“曲学波靡”;案:“曲学波靡”是“流行胡说八道”的意思,“儒学披靡”是“儒学天下一统”的意思,正是因为邪说盛行才显示出“刘永澄父子兄弟崛起”的意义,如果儒学昌盛,还需要强调“刘永澄父子兄弟崛起”吗?可见引文不仅抄错了,意思也理解错了。
  ②“国朝康熙、雍正之间”,刘宝楠原文作“国朝康熙、雍正间”;案:“国朝康熙、雍正间”是说康熙、雍正两朝,“国朝康熙、雍正之间”是说康熙后,雍正前这中间的朝代,可是康熙、雍正之间没有朝代呀。
  ③“以上紫阳”,刘宝楠原文为“以上溯紫阳”;案:漏了一个“溯”字,文章就不通了。
  ④“可聘孙漌”,刘宝楠原文为“可聘之曾孙漌”;案:孙子和曾孙差了一辈。所有的资料都显示刘宝楠是对的,引用者抄错了。
  ⑤“懋竑之子希伊”,刘宝楠原文为“懋竑之孙希伊”;案:同上条一样。
  ⑥“各守其家”,刘宝楠原文为“各守其家学”。案:漏了一个“学”字,文章同样就不通了。
  原文:江淮间,宝应儒学最得圣学真传;
  辨:刘宝楠原文的意思是:除胡瑗外,得孔孟学说真传的只有这四位学者。而不是什么所谓的宝应儒学。当时宝应儒学中肯定有很多“曲学”,否则刘宝楠就不会说“刘永澄父子兄弟崛起于曲学波靡之日”了。
  原文:刘永澄父子兄弟是宝应儒学的创始者。
  辨:刘宝楠这样说了吗?如果刘永澄父子兄弟是宝应儒学的创始者,那么他们是在外地上的学吗?如果不是,他们的老师教的是不是儒学?
  原文:宝应有一个以朱刘乔王为主体的儒学系统。
  辨:“儒学系统”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儒家学说的系统化董仲舒做过,朱熹也做过,现代的新儒家也在做,但是没听说他们搞了一个“儒学系统”。韩愈倒是说过“道统”,好象和什么系统也沾不上边。孤陋寡闻,记此存疑。
  (待续)
123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 

下一篇:清明时节忆父亲上一篇:荒村听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