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以及东门口已是生活中很少关注的一个地方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路上的行人少了几分从容,经常路过的一个四岔路口,我们渐渐把它淡忘了,偶然想到这个地方,也是印象中的三岔路口了。这个地方向西经宁国寺的后围墙,通向二招、一招,达鱼市口;向东是东门外大街,经人医后院到达现在的亚细亚广场;安宜中路、安宜南路与它南北相交。 唐朝那时候,宝应是个望县,有过一段骄人的辉煌。到了宋朝,受抗金战争的影响,人口南逃而锐减,县城沦为一个小砦。南宋末年,宝应地处"边疆",为巩固国防再度建城,宝应按边防城市布局,三面临水,易守难攻。这三面之水,西边的运河今天还在;北门外的湖水流向城内,现在只留下水门桥这个地名了。北湖最终退化成一个小汪塘,汪塘后来成了水产公司的鱼塘,现在成了水产公司的宿舍;南门外的南湖最后也缩成一个水塘,最终水塘填平,建成了今天的城南小学。 从地形上来看,四边城墙上东门当然最重要了,其它三面城墙只有一个城门,东边城墙有东门和小东门,还有一个水关,沿东门进城,东门口、五条街、鱼市口都是繁华的商业辐辏之区,经济地位可见一斑。 到了明朝中叶,南城根路以南的一大片湖水已开始渐渐退去,露出大块土地,形成了今天的南门外街、罗巷口、交通一巷、交通二巷一带空地,再加上有通往东乡乃至盐城、兴化的河道,于是南门外就成了明清两代的经济开发区了。 经营这片开发区,当然是交通先行了。新开一个小南门,便于城内外通行,这片由湖水退出来的土地才能卖个好价钱。知县韩介先做个关目,让算命先生放出话来:宝应科举不兴是因为风水不好,在正对学宫的城墙上开个门,迎来南湖秀色就能让我县文风兴盛。群众相信了这个话,于是塞了小东门,开了小南门,还美其名曰迎秀门。从此以后,东门的经济地位逊于南门,南门主要是运输业、手工业、商业,东门主要是农副产品贸易。 东门的农业经济地位还体现政务风俗上,类似当今春节之后,县里都要召开三个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吹响本年度奋斗的总号角。明清两代,每年春分这一天,知县要主持开耕仪式,在东门口设下道场,香烛祭品供于神案,唱一段祭文,再叩首谢天。接着牵出一头披红挂绿的壮牛,知县亲自扶犁,牛鞭奋力一扬,春耕开始了。 民国初年,头引河(酒厂大桥到贾家沟,与工农路并行)拓宽疏浚,在城外东南角形成了粮油、农资交易群落。借助这个便利,这里成了开启宝应工业文明的福地,至今我们仍然可见米厂、油厂、洒厂等粮农加工企业根植于东门以南、南门以东这片地区。东门失去了农业经济地位,繁华彻底不在了。 东门的繁华不在了,它独具的城市功能还有。居民有亲人仙逝,总要选择一块万年福地筑起家山故园。西门出去就是运河,显然不合适。南门、北门出城后有很长的一段延伸街道,旺铺林立,地价不菲,还是不太合适。这样看来,只有东门外最合适了。从晚清到民国,出了东门映入眼帘的尽是荒冢野坟,直到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东门大街最有特点的景致是每天一早,总有那么几支出殡队伍招摇出城。据此,以前在宝应县城如果说某人快出东门了,实际上是暗地里诅咒他快死了。 东门外的坟头,也是军事上的天然掩体。攻城必攻东门,守城必守东门,日寇占领宝应时,把兵营设在老宝中这个地方,借翦松亭假山作为军事高地,其用心可见一斑。1938年11月19日夜,国民革命军第89军所属"奋勇队"从东门攻进县城,直袭日寇画川书院据点。11月27日,国军又组织兵力500余人,从东门外突袭宝应县城。此役军事目的很明确,拿下宝应县城就能切断日寇的运河交通线。 当天零时总攻开始,国军首先攻克东门蜂拥进城,沿东门大街向西,经二招打到五条街后兵分两路:一路向北沿军民街攻打城中小学、宝中宿舍小股敌寇,拦截、围打驻画川书院的日寇。一路打到鱼市口后向南进攻,与南门外的国军弟兄夹击守敌。南门日本守军在两路夹击下很快被歼灭,攻城官兵涌入城里。 往事如烟,日月蹉跎。今天的东门十字路口,三个方向的路已拓宽成可以通行机动车的大道,仅存向东的街道还保持原来的宽度,默默地延伸到亚细亚广场。向东的路口常被商贩的摊位拥塞起来,,这让初到县城的人误以为这是个丁字路口。 环顾东门,人如潮,车如梭,蜿蜒的街道被设计师解析为贝兹曲线,弯曲但很流畅,平坦、等宽的马路呈现出工整的美感。新式楼宇在马路两侧拔地而起,四季常绿的香樟为东门增添了不少生机。秦砖汉瓦已化为齑粉垫在脚下,馆阁庐舍圮为追古怀旧的记忆,想找点历史遗迹确实很难了。 宝应的商业中心从东门口作为起点,先转移到五条街,再转移到鱼市口,又从鱼市口转移到大新桥,很快如模特一个华丽的转身到了华联、到了向亚细亚。在商业大迁徙中,商人并不全然趋利而行,总有一些特定的商业服务行业会留在原地,成为商业文化积淀。诚如买针线、钢盅锅换底,还是要跑到鱼市口才行。虽然鱼市口的建筑早已焕然一新了,但特色商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会保留那么一丁点下来。 今天的东门口,茶楼、面馆、浴室、理发店还有一些,但要说档次和规模却差了不少。除门店之外,还有一些小贩到这里设摊经营,撑撑行市、点缀繁荣。他们顽强地驻足经商,以孤傲和执着的姿态告诉人们,这里曾是一个重要的街肆。 在东门最有特色商品要算馒头和寿桃了,它不做商业广告,靠口口相传便已全城皆知。白馒头和红寿桃,看起来是食品,又不单单是食品,它们是礼仪食品,和月饼、绿豆糕一样,吃不吃事小,失礼事就大了。红寿桃是用来祝福健在的人的,白馒头是用来为亡灵壮行的,这种积善除殃的产品,指向人的生与死,彰显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 馒头和寿桃能不能作为东门口的商业遗迹,暂时还不好下这个结论。我常想,馒头和寿桃的买卖为什么偏偏放在东门口,而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这地点上的定位是经营决策还是另有玄机? 以东门口为中心,在一片平凡的建筑群中挺立着两个巨人,东北角是医院,西南角是宁国寺,如是把东门大街看作横轴、安宜南路为纵轴,这十字路口恰似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北为上,医院在第一象限,X、Y值都为正数,表示它的主要业务是阳间事务;宁国寺在第三象限,X、Y值都是负数,象征它志在处理阴间事务。医生的救死扶伤与和尚的普渡众生从目标上看有一致的地方,但在具体事务上却有很大的对立面:医生主张无神,和尚笃信神灵;医生主要动手,和尚主要动口;医生爱看最新的医书,和尚爱读古老的经卷;医生拯救人的肉体,和尚拯救人的灵魂;能看明白的病找医生,看不明白的病找和尚。 东门口好像是生命的原点,在和尚与医生的对立统一之当中,成为一个关爱生命、安妥灵魂的地方。生命健在时用寿桃来祈福,生命已逝有白馒头为亡灵壮行。不过,东门口作为生命的原点,确实局促了一些、局促得让人潸然泪下,东门为每个人敞开着,断肠人东去,送命亡者西归。 医学与宗教本是同源,这是在无神论空间里成长起来的人们不敢想象的。这一点可以从医院标志上的那个十字架上找到一点根据,也可以从世卫标志的那根蛇杖上找到点宗教的遗迹。试问,中医的阴阳五行与道教的阴阳五行没有联系吗? 穿越人类沧茫的历史,病魔与人类与生俱来,如影随形。宗教的光芒首先驱散了人类精神上的痛苦,在与病魔的拔河中,一部分宗教家用理性代替感性,实证代替法术,最终从宗教界分离出来,成为原始的医务工作者。 职业的分工,并不必然带来信仰上的背离,神学存留于医学,为医学创立了原始的医德。医学又和医疗进行分工,医学重术,医疗重德,医生是从事医疗的,德术兼长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没有神学信仰的医生,很难培育对生命存有敬畏和珍爱的心灵,开大药方、拿药品回扣、接受红包时,根本用不着担心遭到天谴。 宝应医院和宁国寺也有同源的地方,都是从大众电影院那个老宁国寺迁来的;最初都是西方文化,后来与中国特色相结合。 现在的宁国寺原先是城隍庙,城隍庙的人下岗了,像改制企业一样换块牌子由和尚来上班。这样一来,古城宝应的城市格局被改变了,古代城市一般由南到北,依次是城隍老爷、后面跟着都天大神和痘神老爷(现存都天庙巷和原名痘神庙街的军民街)、再到后面才是菩萨坐堂。佛寺大门多数坐北朝南,大唱南无阿弥陀佛,现在越位一跳,坐南朝东,东无阿弥陀佛! 我们常见的佛教,应该叫着大乘佛教,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原后,因与本土道教、儒教有很大冲突,灭杀和尚的事件时有发生。聪明的和尚们尝试吸收了部分道教教义和儒教伦常,开创性地捍卫和发展了释迦牟尼主义,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乘佛学道路。 过去抽大烟的人比较多,医院的前身是设在老宁国寺的戒毒所,后来逐步发展成了医院,搬迁到现在这个位置。中国的医院很有特点,它用两个技术系统进行医疗服务,一是现代医学,我们俗称为西医;另一个是传统医学,习惯上我们称之为中医。医学到了中国,也被中国特色了。 在医院周围,活跃着一个与之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医疗经济圈。饭店弥补医院食堂口味上的不足,药店抑制医院药品的高价,水果、副食、营养品那是给病人的,烟酒是医患双方心连心的工具。还有高雅的花店,台式花篮送到病房,落地花篮送进太平间;还有卖服装的商店,小巧精致的服装送给可爱的新生代,成套的唐装那是为不朽的英灵准备的。医院外面还有什么?在亲人蒙受病难的彷徨时刻,算命先生时刻准备成为你的人生导师,拨开云雾,指点迷津… 如果说医院的经济圈与医疗目的存在必要性,那么宁国寺周围的宗教经济圈与宗教理想存在的却是不必要性。纸房子影射的是人间伟大的建设事业,草纸、锡箔影射的是人间蓬勃的金融事业。在人间,钱和房子如果没有的话,日子就没办法过了,人会因穷而亡。依据这个逻辑,在阴间,阴灵如果没房子住,最好是没钱看病,那就该穷活过来了。阴灵从地府还阳后会得意地告诉人们:那地方穷得让我实在死不下去呀。莫非地府里的判官像美国签证官一样,有财产保证的,给予通往天堂的签证;没财产保证的,两手一摊:不好意思,拒签。 什么事物都存在真的和假的,医生与和尚莫不如是,医生对患者、和尚对施主常玩的游戏是: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不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天地不仁,世态万象,有那么多天造地设的理由,何愁让你知道知不道? ……。 说东门,评东门,解码东门。通览东门的前世今生,它由正及反,玄奥得像太极,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梦幻。东门,它正式的名字叫宾曦门,出自远古的太阳崇拜,是虔诚地恭迎太阳的意思。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晨钟摧开笼盖在大地上的那片幽蓝,袅袅梵音传响在古城上空,那来自远古的呼唤能否激活我们心中一直存在却不曾在意的最深沉的大爱?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