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宝应科举最旺者为朱、刘、乔、王四大家族,1992年我在拙著《运河明珠宝应》一书中曾有较为详细的论述。1993年初我被调任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专职研究宝应历史十余年。2008年退休以后转攻中国诗书画艺术,浏览古画一多,竟敏锐地发现了四幅清代关于我县乔氏的古画,这是研究宝应历史的形象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吴宏画中堂《柘溪草堂图》
明朝时期宝应柘沟乔邦从有子乔份,皆平民也,而乔份之子乔可聘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乔可聘(1598—1675),字君征,号圣任。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十年后升监察御史,上《官守言责疏》,崇祯帝御览后十分赞赏,朱笔圈点达64处,宣付史馆,言:“前此未有也。”可聘秉性刚直,为官清廉,后巡按浙江,奖廉惩贪,官吏凛然。清兵入关,福王南渡,任可聘为御史,掌河南道。他为直臣刘宗周等人辩护,得罪了权贵马士英、阮大铖、黄耳鼎等人。他又上疏论抗清之略,皆被奸臣挡道不报。逐弃官归里,回宝应柘沟老家,构建柘溪草堂,闭门隐居,不见权贵。不久明亡,清廷招之而不仕,年八十七卒,祀乡贤祠。著有《醉陶斋诗集》、《读书札记》、《自警篇》等书。其后人乔亿《柘溪草堂》诗云:“先世逃名处,悠悠在县南。数椽临柘水,乔木影相参。礼让乡人化,诗书子姓惭。因公念遗迹,回首意难忘。”
《柘溪草堂图》为清初吴宏应可聘之子乔莱之请所画的中堂立轴,可贵的是这是一幅实地写生作品,如实地记录下了当年草堂的面貌。草堂从前向后的一系列建筑皆滨河而建,前为小桥流水,一船靠岸,有客来访。砖门上有一小屋,造型颇为奇特。向后有傍水曲廊,通连临水平台,几株高大的古树笼罩,景致十分清幽。达院之中心有正屋三间,当为主人的书房醉陶斋。斋后又有墙相隔,一门进入后院,有茅舍数间,当为卧室、厨房等生活区。最后有一座面水小楼,可以观赏北边的湖景,宾主登楼安坐对谈,超然世外,显示出主人摆脱朝政后的隐士心境。全幅溪水绕屋,树木笼斋,笔墨挺健,景致平远,虽为秋景,却大有世外桃源的韵味,实为清代山水画之佳作也。画的左上角有落款为:“壬子秋九月拟李咸熙笔意呈石翁先生教之,金溪吴宏。”石翁指乔莱(乔莱号石林),莱为康熙丁未进士,康熙壬子当为公元1672年,李咸熙为北宋山水画坛“刘李马夏四大家”中的李成。此画距今已有341年。
吴宏,字远度,号竹史,江西金溪人,生卒年不详。他诗书画兼长,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顺治十年曾渡黄河,游雪原,归而笔墨为之一变,纵横放逸,得诸家之长而又能出己意。后长期寓居江宁(今南京),与樊圻、龚贤等合称“金陵八家”。
此画的另一可贵之处,还在于它的周边有当时的查士标、朱彝尊等十位名人的题跋,这更增加了此画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现仅举其一,画的最上方题诗为:
“我爱白田好,未向白田去。白田城南有柘溪,闻是白田穷尽处。溪边草堂称清幽,古木千章竹万头。奇石名花看不足,湖光更上东南楼。昔年获识石林子,为其别业正在此。太公九十瑞人间,早岁弃官遂知止。闲看倚石手一编,倦即抛书石上眠。华发萧萧眸炯炯,无人知是地行仙。石林先生行最少,能读父书得其要。芥拾荣名自等闲,翰墨声诗并众妙。命余为作草堂图,佳句传来幻有无。伸纸踌蹰笔不下,俨如咫尺貌蓬壶。名园胜地世多有,主者何人斯不朽。辋川吟咏视平泉,千载流传复谁人?柘溪之水清且涟,烟波万顷远平田。太平乐事长如此,还为高人结大年。襄为石林先生画柘溪草堂图漫系拙句,先生复命录之,此幅名咏如林,能无形秽之诮,时丙辰九月下澣二日,查士标。”“丙辰”为1676年,为吴宏作画四年后所题,其他九人题跋时间也前后不一,可见乔莱在此画完成后又花多年功夫请名人题跋,对此画的重视程度自不必说。此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散人,又自号后乙卯生,安徽徽州休宁人。也是清初著名山水画家,流寓江苏扬州,其画师法“元四家”中的倪瓒,清劲秀远,与弘仁、汪之瑞、孙逸并称为“新安四大家”。
乔可聘,宝应人称为“乔巡按”,他对宝应南乡影响十分深远。他开了南闸河,方便了南片农田的灌溉,修建了运堤水闸,当地老百姓称为“乔家闸”。他的家酿“乔家白”酒,口味纯正,清香浓郁,成为清代的宝应名酒,曾被用来招待康熙、乾隆。当地还流传有“乔巡按赐封都土地”的民间传说(见本人拙著《宝应采风》),直至现在柘沟土地庙会还兴盛不衰。
二、禹之鼎画长卷《侍直图卷》
乔可聘之子乔莱(1642—1694年),字子静,号石林。康熙丁未(1667)进士,官内阁中书。已未试博学宏词一等,改授翰林院编修,纂修《明史》。康熙帝曰:“乔莱学问优长,文章古雅。”命充日讲官,知起居住,升翰林院侍讲,又升侍读。
乔莱的秉性正如其父,一生清廉,为人正直,爱民如子,刚正不阿,他既不懼权贵,亦不畏皇权,为国为民敢于直言,生死不顾,更不怕丢官。最著名的一次是朝廷争论中他发表的《束水注海四不可议》。
康熙年间淮扬地区年年洪涝,水患不绝,如何治理苏中地区的洪涝灾害,河臣靳辅与安徽按察使于成龙意见不一。靳辅主张开大河、筑高堤;于成龙主张疏浚旧河,促水入海。康熙帝左右为难,疏下九卿,令众臣发表意见。乔莱大惊,按河臣计苏中七县危矣。众臣惧怕靳辅之权势,皆附和之。康熙帝又命淮扬在朝为官者发表意见,靳辅重贿乔莱,莱不受,对淮扬诸同僚说:“今日之事,我当以死争之。”乔莱公开支持被孤立的于成龙,上奏了《束水注海四不可议》,直陈利害,慷慨激昂,声彻殿陛,众臣皆曰:“江淮间可谓有人”,康熙帝亦甚赞同,靳辅语塞,终于结束了这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惊心动魄的廷争。后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亲自由山阳(淮安)乘舟至射阳湖,巡视填淤情况。
禹之鼎所画的这幅《侍直图卷》,即为大清柱石之臣乔莱造像,他没有画廷争的场面,而是画奏议前等待上朝的乔莱。他身着朝服,表情严肃而沉着,准备迎接一场暴风雨的来临,成竹在胸,一身正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此画人物面貌刻画入微,衣纹线条挺拔流畅,背景为乔莱离开南书房,前往金銮殿(仅露部分玉石栏杆),作大片朝雾笼罩,以显祥瑞之气,预兆着奏议的成功,用画笔歌颂了乔莱为治水而直谏的高尚人格。此画现藏于扬州寒英馆。
禹之鼎(1647—1716年),字尚吉,号慎斋,江都(今扬州)人。幼师蓝瑛,后出入宋元诸家,遂自成风格。他曾在乔莱门下作食客,教授其子学画,并常给乔氏父子画像。后被乔莱举荐为宫廷画家,康熙二十七年任鸿胪寺序班,供奉畅春园。不久又辞职。他是康熙年间著名的人物肖像画家,一时当朝名人小像多出其手,现世界各地博物馆收藏有他的人像画约有70余幅,但多为白描,而这幅《侍直图卷》却是工笔重彩,极为难得,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与乔莱的关系非同一般。此画为横卷,高43厘米,总长为10.678米。前为纸本引首,清吴廷颺篆书“侍直图”三个大字,长111厘米。中为绢本画心,长97.8.厘米。后为纸本拖尾,长859厘米,有清潘耒、汪琬、毛奇龄、朱彝尊、汤右曾、徐釚、何金骧、黄承吉、陆联桂等诸名家题跋。这是禹之鼎作品中一幅具有特殊意义的精品力作,也是清代人物画的代表作,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三、顾符稹画白描《画川别业图》
治水廷争胜利后,于成龙出管河务,对乔莱甚感其德,治水疑难处常相咨询,莱必直言无隐。这次胜利虽保得了高邮、宝应、兴化、盐城、淮安、江都、姜堰七县的平安,但得罪了权臣靳辅一派,忌之者众,各种攻击随之而来,乔莱只好辞官归里。回乡以后他在宝应城东构建了纵棹园,隐居其中闭门著书。此园别名画川别业,是宝应最大的私家园林,也是宝应唯一保存至今的古代园林。
潘耒《纵棹园记》云:“侍读乔君石林归白田,得隙地于城之东北隅,治以为园。园内外皆水也。水之潴者因以为陂,流者因以为渠,平者为潭,曲者为涧,激而奔者为泉,停而演迤者为塘、为沼。水中植莲藕十余亩,芙蓉射干,罗生水际。反土为山,山上下杂莳松栝桐柳,梅多至二百余本,桂百本,桃李无数。有堂临水,曰‘竹深荷净之堂’。有亭在水心,曰‘洗耳’。有阁复水,曰‘翦淞’。有桥截水,曰‘津逮’。不迭石,不种鱼,不多架屋,凡雕组藻绘之习皆去之,全乎天真,返乎太朴,而临眺之美具焉。……”《道光志》载:“纵棹园有竹深荷净堂、吟诗送老斋、翦松阁、洗耳亭、回峰亭、津逮桥、背山临流馆、松盘、菊圃、香雪岩、古香亭、柴门流水。在城东北隅,原胡氏画川。”
乔莱在此隐居著书,编纂了《康熙宝应县志》,请知县徐翴作序,又请兴化处士顾符稹画了白描《宝应十二景》作为插图,1690年刊刻印刷为线装本8册24卷。这幅《画川别业图》是十二景中的一幅,如实地描绘了当时纵棹园的景观,为我们保存了纵棹园最初的面貌。
当年的宝应纵棹园正如绍兴之兰亭,为文人雅集唱和之地,其诗甚多。仅状元王式丹吟咏纵棹园的诗就达数十首,现举一例:
《雨中游纵棹园呈乔侍读表叔》
只有无憀抵暮春,闌风长雨泥芳辰。不教林壑频经眼,枉是莺花解趁人。草发旧冈青羃羃,水穿新汊碧粼粼。仙源一棹何处拨,待放晴光漾麴尘。
养疴闲掩子云亭,砚墨流凹昼注经。紫燕定依簾阁见,黄鹂还傍舫斋听。剧怜茆舍通城角,未怕篮舆过水汀。尚有桃花将柳色,殢人沉醉待人醒。
甲午春,有旨召莱入京居住,莱坦然就道。昔日他在京师尝辟一峰草堂于宣武门西,重返仍居,闭门谢客,读《易》著书如故,安享晚年。
四、禹之鼎画立轴《乔崇烈饷乌图》
流传至今的禹之鼎的《乔崇烈饷乌图》,便反应了乔莱长子乔崇烈当时的心境。据我县高建础先生考证,乔可聘有三个妻子五子一女,唯四子乔莱得中进士并成为清朝重臣,而他的八个孙子只有乔崇烈得中进士。
乔崇烈(1661—1721年),字无功,号学斋,乔莱长子。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由于受其父被蜚罢官的影响,不愿做官,改授庶吉士。他为人倜傥不羁,弱冠外须髯如戟,工书善画,诗文亦佳,对客挥毫,千言立就。当时各地名人墨客过宝应,必造访纵棹园,崇烈接待无虚日,遂住园中而不复出。著有《芥舟集》、《学斋诗集》等多种著作,现举二诗,可见其长于书画,其自作诗
《重阳前六日雨窗作书并题纸尾》:
风雨茅斋一事无,篱根丛菊试花初。
抽毫自爱重阳近,十丈香皮半日书。
王式丹《索乔学斋画杂卉兼忆纵棹园二绝句》:
入神书法作家诗,更有闲情写竹枝,
春色天然供点笔,不妨风格少人知。
何当绿暗与红憨,城角花林我旧谙,
托取一枝回倦眼,灯光香炧梦江南。
这些都说明了乔崇烈诗书画皆有较高的造诣,可惜他的书画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他的绘画老师当为禹之鼎。
禹之鼎的这幅《乔崇烈饷乌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纸本,淡设色,画乔崇烈在纵棹园中大树之下以食饷乌,表达他丧父后的哀思。画上题跋云:“乙亥二月,余过白田。唁无功先生于哀次,睹其骨立,为感伤者久之。时春方半,庭树巢乌,哑哑不已,无功每作食饷之,殆有欲养不逮之伤乎?余悲其言,漫为作图,固不同好事之为也。慎斋禹之鼎并识。”乙亥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即乔莱去世后的第二年,这幅画既表达了乔崇烈丧父之哀,也同时反映了禹之鼎对乔莱的无限思念,因为乔莱对他有识才提携之恩,如果说禹之鼎是清代画坛上的千里马,乔莱就是独具慧眼的伯乐。
这幅画画的是饷乌,是有其极深的寓意的,因为在百鸟之中唯有乌鸦有反哺报恩的特性,即小鸟长大后会觅食喂其老弱的父母,所以古人称之为孝鸟、孝乌或慈乌,并称它为吉祥鸟。如晋代《尔雅·广鸟》:“鸦,纯黑而反哺者,谓之慈乌。”又如《艺文类聚》九十二晋成公《乌赋序》:“有孝鸟集余之庐,乃谓尔而叹曰:……夫乌之为瑞久矣,以其反哺识养,故为吉鸟。”孝道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此画以鸟比人,表达了乔崇烈的孝敬之心。
乔莱有二妻四子,邱氏生崇烈、崇让、崇修;王氏生崇禧。崇烈子乔谨,孙乔元臣,孙女乔元霞,性皆孝,无功名。其二弟崇让,字致能,号楮堂,善八分书和画猿猴,惜体弱早逝。其子乔铎,字元溪,号斯斋,能诗会画,官夔川府知府。三弟崇修,字介夫,岁贡生,工分书,官铜陵县教谕。其子乔汲,字敏伯,雍正元年举人,选吴县教谕。二子乔汧,字秦川,雍正元年举人,授湖北长阳县知县。四弟崇禧,授修职郎松江府青浦县教谕。
乔可聘、乔莱父子,为官刚正不阿,为人文采风流,在明清两代为朝野所重,全国的廉吏名士皆仰其人格而与之交往,应当说乔氏家族名人字画的收藏应是十分可观的。但由于四百年的沧桑变迁,在宝应已是一幅不可得,在全球也已是凤毛麟角。我因学画而有接触,发现以上数幅特作评述,公之于众,以让今人得知我县之前贤事迹。
刘世昌2012年5月稿于安宜醉墨轩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