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宝应县城解放70周年。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浴血奋战,解放了日伪统治下的宝应县城,使这座千年古城回到人民手中。宝应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苏中地区收复的第一座县城。 自1944年1月5日,新四军攻克大官庄之后,于当年3月5日发起了车桥战斗,淮安、宝应以东地区遂为新四军所控制。是年7月29日至8月1日,新编苏中军区教导旅一、二、三团,在副司令张藩指挥下,一举收复了望直港,抗日大军直逼宝应城下。 1945年2月,新四军一师主力,在地方抗日武装的配合下,先后攻克了沙沟、临泽、王营、崔垛、中堡等据点,至此,苏中与淮南、淮北的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苏中地区的日伪军便被分割包围在几个孤立的县城和据点里。抗战形势胜利在望。宝应这块热土上,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都在为迎接抗战的全面反攻厉兵秣马。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 毛泽东同志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根据延安总部的命令,各抗日根据地对日伪军发起了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侵占宝应县城的日军40余人,于当夜12时仓皇遁走淮阴,逃跑前还虚张声势地向城外乱轰了几炮。黄埔、八浅据点里的伪军便龟缩进宝应城里。随后,新四军部分主力部队和宝应县独立团,在数千名民兵的配合下,将宝应县城团团围定,开始了收复宝应县城的战斗。 面对强大的攻势,城内伪军惊恐万分。伪县长兼伪保安团副团长江廉清等人,一方面因失去日本鬼子这个靠山,自知厄运难逃,惶遽惴惴;另一方面依仗日军遁逃前留下的一批武器弹药,心成侥幸,妄图负隅顽抗。便虚委士绅鲍执之、伪商会会长王锡等人分别出城与新四军攻城部队谈判,希冀拖延时日,等待救援。 围城部队领导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于8月16日晚开始发起攻击。攻城之前作了精密部署,由苏中第一军分区政委陈时夫任战场总指挥,苏中公学教育长梅嘉生率领的苏中公学学生队(即第二十四队)、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部1个营和苏中第一军分区黄逸峰部攻击东门和南门,县团负责攻击北门和西门。 18日,县团调来两门八二炮,架在运河西岸的草滩上,炮击城垣。只两发,便将城西北角的碉堡炸毁。于此同时,沿北门外大街东西两侧的居民,自发打通各家各户毗邻的墙壁,户户相连,形成了两条安全的通道。县团战士沿北门外大街,从已打通的通道中隐蔽前进,很快占领了北门外街道区,抵达北门城下,并向城内的伪军发出了最后通牒。 因城内伪军毫无诚意,谈判前后凡三次,俱无果。经过几天耐心等待,22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夜11时20分,指挥部一声令下,进攻号角骤然响起,划破了宁静的夜空,瞬间,枪炮齐鸣,围城部队发起了总攻。声似山崩海啸,势若暴风骤雨,仅42分钟,即12时02分,进攻东门的部队最先突入城内。紧接着,东南、南、西南、西等数路部队相继突入街市。攻入城内的几股部队,在鱼市口胜利会合后,按战前的部署,迅速扩大战果,分别攻占了伪县政府、伪保安团部、伪县警察局和伪军驻守的宁国寺,还有那空无一人的画川书院鬼子窝。23日凌晨3时,将城内最后的顽固分子全歼于城西北隅。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里,战斗胜利结束,宝应县城得以光复。这就是宝应人所称的“第一次解放”。 这次战斗,全歼伪孙良诚部四十二师一0六团和伪宝应县保安团,生俘江廉清及伪县警察局长胡学明以下官兵20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重机枪3挺,轻机枪20余挺,长短枪600余支,战马20匹,汽艇4艘,汽车9辆等。 在本次战斗中,有20余名新四军战士,为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壮烈牺牲,长眠于这方沃土。大运河便是这场战斗的见证者,七十年来,永不涸竭的运河水偎依着这座千年古城滔滔流过,像似把英雄们的故事娓娓传扬。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已镌刻于历史的丰碑,宝应人民将永志不忘。
|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及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