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文化 宝应风情 查看内容

宝应老城罗巷口

2014-4-15 09:25| 热度:7220 ℃ |作者:陈跃|我要投稿

回老家宝应县城。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我去看我的出生地罗巷口。明清以来,这里就是手工业者聚居地,尤以做篾箩生意的最多,所以叫罗巷口。 我的出生地,罗巷口120号,一度叫团结巷13号,青砖外包了瓷砖,现在叫 ...
  回老家宝应县城。
  一个人,一辆自行车,我去看我的出生地罗巷口。明清以来,这里就是手工业者聚居地,尤以做篾箩生意的最多,所以叫罗巷口。
  我的出生地,罗巷口120号,一度叫团结巷13号,青砖外包了瓷砖,现在叫彩虹幼儿园。往里走,拿着相机拍照片,年轻的女教师入神地望着我,她们一定很奇怪我的行为。而我正在一间房前流连——我的出生地就在这里,不是在医院,是在接生婆的手下呱呱落地的,她朝着在外间候着的男人们叫了一声,“带把的!”——于是陈家二房终于有了男丁。
  从罗巷口120号出来,拐到隔壁叫龙王庙的巷子里,看见范大妈家的小铁门开着,我叫了一声,里面有人应承了,范大妈范大伯都在家,范大伯还是那种富态的样子,而范大妈老得都脱了形,嘴里只有两颗牙齿,“大跃呀,大跃呀”这般地叫着我,她有五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叫范五,我与范五关系非常好,他像大哥一样地护着我,常常留了好东西给我吃。
  从范家出来,我决定去我的小学看看。去小学要经过南大街,这是一条老街,有老钟表铺,有百年的同松药店,还有至今还在营业着的皮匠店。
  南大街中段往西过小仙桥就是我的小学——宝应县实验小学,里面有明代的古学宫,我对小学充满了感情与此处学宫息息相关,每天背着书包从大成殿旁经过,再调皮的孩子也会屏着气息安静地走路。学校门口竖了牌楼,中楼楣上有“鹏抟九万”四字;其下三楹分书“状元”、“榜眼”、“探花”,三甲之名宝应人都先后获得过。
  学宫之南,与之在同一中轴线的为养鱼池、迎秀桥——当年此桥状元打马经过,就有了宝应“生子抱之从此桥经过”的风俗。
  迎秀桥南为迎秀街,原住民们数十年不变地在这条街上生活着。街上,有一家机面店,我记得,这是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家开的。我记得她姓谢。在门口呆呆地望着,一个女人从里面走了出来,头发上、衣服上罩着一层面粉,啊,三十年前,三十年前那个小女孩的样子仿佛叠印在这个女人脸上。
  “你是姓谢吧?”我问。
  “是呀,我是谢小梅。”她凝视我一会儿,吃惊地说,“你好像是我小学同学吧?”
  迎秀街上的谢小梅,我的小学同学,我们就这样重逢了。她的夫家并不在这里,可她偏偏就是这天回娘家帮忙了。我们谈起三十年前住在这条街上的另一个同学殷霞,还有住在街南头的颜学建……
  在回家乡的日子里,我的记忆常常被激活,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断层都会被连接起来。
  在扬州,童年的故事,只有在睡梦中才能眺望。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