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宝应生活网 首页 宝应旅游 游在宝应 查看内容

千年文脉系学宫

2012-10-29 09:33| 热度:5981 ℃ |作者:宝应论坛|我要投稿

  □ 梁鼎成   在古城区西侧,古色古香的县南街和朱家巷,好似两道凝聚丰厚历史积淀的文化长廊,拥抱一片灵气氤氲惠泽洋溢的古建筑群。那就是我们宝应千年文脉的源出之地——学宫。   学宫,又名孔庙、文庙, ...
  □ 梁鼎成
  在古城区西侧,古色古香的县南街和朱家巷,好似两道凝聚丰厚历史积淀的文化长廊,拥抱一片灵气氤氲惠泽洋溢的古建筑群。那就是我们宝应千年文脉的源出之地——学宫。
  学宫,又名孔庙、文庙,亦称儒学。是祭祀我国春秋时期杰出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宇,又是南宋和元明清四朝地方政府设立专供生员(秀才)读书的学校。相当于今天教育局长的学官训导和教谕,也在这里办公问事。宝应学宫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约公元1217年左右)。主持人是时任知县的浙江天台人贾涉。曾两度毁于兵燹。几经重建和修葺,自明中后期得到较大的发展。陆续建起大成殿、东西两庑、祭器库、戟门、泮池、棂星门、启圣祠、名宦祠、文昌祠、乡贤祠、射圃厅、博文斋、约礼斋、科第题名碑亭、尊经阁等设施。明万历十七年(1585),知县韩介认为学宫面对南边的城墙,风水被挡。为兴旺科试,请于巡按御史,获准开小南门,名曰迎秀。并将泮池移于戟门外,维以朱栏,阴以垂柳,中栽莲藕,花时如锦。同时尽买学宫门前的土地,直开一道通迎秀门。此城门和门洞式迎秀坊照壁、迎秀桥(亦称玉带桥、状元桥)、泮池、棂星门、大成殿、明伦堂、教谕宅、文昌院和高耸于学墩之上的天魁亭等,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其他附属建筑井然有序分列两侧。清嘉庆七年(1802),继榜眼季愈、状元王式丹之后,朱士彦又高中探花,至此,我县三鼎甲俱全。于是将东侧的前门改为鼎甲坊、增设魁星楼、崇圣祠、忠孝祠、改建磊英堂、尊经阁,形成一处以大成殿为中心,规模宏阔洋洋大观的儒学建筑群。雄踞运河东岸,名播江淮大地。
  在宝应的民间传说里,大成殿前两棵古银杏树,是孔夫子的两支笔,泮池则是他老人家的一方砚池。在全县城乡现存的古树古木中,要数这两棵银杏树龄最长长势最佳。历经岁月沧桑,依然郁郁葱葱冠盖如云。仰而望之,那伟岸的身影雄浑的气势,使人顿时心胸开阔,而生崇敬之情。在那求取功名是知识分子惟一出路的漫长封建社会里,让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的学宫,曾吸引过多少期待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的莘莘学子啊!他们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寒窗苦读,磨穿铁砚矢志不移。虽然足下的道路十分狭窄又充满艰辛,但有志者坚信,在奋力攀登的征途上,总有一天能和幸运之神相遇,荆棘丛中定会踏出仕进之阶。至圣先师也必将用这样两支如椽大笔,饱蘸这般巨大的砚田之水,把一个个英贤俊彦的名字,写上群星灿烂的天空。
  明永乐十九年(1403),邑人高昭京试得中。成为宝应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位进士。这十分了不起的“0”的突破,竖起一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对后来者所产生激励和鼓舞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由此而起,明清两朝文科共考中进士54人,举人202人,贡生502人,一县之中,在前后不到500年里出了这么多的人物,在全国可谓凤毛麟角。就江苏而言,当是苏中洼地崛起的一座科考山峰。
  纵观我县科试登第者,大多出自几家名门望族。54名进士中,刘姓13人、朱姓9人、王姓6人、张姓5人、乔姓4人,仲姓和成姓各3人。其余高、冀、李、万、杨、郭、季、陈、蔡、祁、孔等11姓,每姓名占1人。这几家以科第显荣的门户,都是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形成世代传承历久不衰的人才链,留下许多令人称羡的美谈。明代的仲棐和仲本、张稷和张穟、张旦和张习都是兄弟进士,奇怪的是这三对亲兄弟乃弟弟率先登科,哥哥则紧随其后,无一例外。清代的刘国黻和刘师恕、王箴舆和王嵩高、刘岳云和刘启瑞是父子进士;晚明的乔可聘、清初的乔莱和乔崇烈是祖孙三进士;王式丹和王箴舆、成康保和成原大是祖孙进士;朱士彦、朱士达和朱士廉是兄弟三进士;清顺治四年(1647)的朱克简和王榜、清康熙三十九年(1647)的季愈和刘师恕、三年后的王式丹和乔兆栋,都是我县同科高中的一榜两进士;清光绪十二年(1866)的刘启彤、刘启襄和刘岳云、三年后的刘启瑞、刘奉璋和孔兆寀,同为我县殿试通过的一榜三进士。如此出类拔萃的考绩,曾给邑人多少回巨大的欣喜呀!我县前后有数百位在外为官者,都能清正廉明,无一贪官墨吏,更有不少忠烈之臣受到朝廷旌表。这些名标青史的人物,有谁不是从学宫起步走向科试考场的呢?!应当说,他们取得的功名、他们的品格和建树,都是源自学宫的教育和熏陶啊!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刘启瑞京试得中,因科举制度次年即被废止,此公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榜进士。新学的兴起使学宫遭受冷落日渐萧条,加之战乱连年,天灾人祸相继,房屋屡被拆毁。最后仅存大成殿、明伦堂、面目全非的迎秀桥和衰草颓垣的迎秀坊照壁,像一幅损毁的古画,人们只能凭想象追忆它的过去。
  由于时代的变迁,近百年来古学宫门前的标牌曾变换多次,一阵子中学,一阵子师范,一阵子小学,现在则是一所初中。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一直没有变过。然而,学宫是历代先人精心营造的祠宇,是物质和精神集于一体的文化遗产。1992年,县政府筹资修复了大成殿。2004年,又重建了戟门、棂星门、鼎甲坊、泮池和迎秀桥等设施。自邑人朱士彦高中探花以来,此乃二百多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对于弘扬历史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繁荣地方经济,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让我们汇集在银杏树下,用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伴随延续千年的文脉,像逥环的宋泾河水那样,从古学宫流向未来……
   ☆ 宝应生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站稿件来源未注明或注明为“宝应生活网”“网友投稿”及“本站”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属于本站与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或本站获得相关授权,非商业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者、来源链接”,谢谢合作。

   2、本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字及图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站官方声音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不希望您的作品在本站发布,或有侵权之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进行删除屏蔽处理。

   3、欢迎您通过我们的官方QQ1160085805、邮件1@ibaoyin.com或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宝应生活网”、微博@宝应生活网,与我们就相关合作事宜、意见反馈,以及文章版权声明或侵删进行交流。[投稿邮箱/tougao@ibaoyin.com[本文编辑/admin 

下一篇:美哉,宝应荷园上一篇:夏游水泗荷园

相关阅读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热门搜索
关于我们
网站简介
成长历程
联系我们
网友中心
投稿专区
赞助我们
免责声明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宝应搜索
极速云搜索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